推进可持续发展,把天府绿道规划建设成为经济绿色腾飞之道

摘  要:绿道已成为助力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天府绿道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对推进天府绿道可持续发展,以绿道助力沿线经济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绿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并形成深刻影响着。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关注与之相协调的资源、环境以及生态要素,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助力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更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

绿道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与景观相交叉的人为开发的绿色开敞空间。绿道依托相关的交通路线和生态构架,可以整合带动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和相关经济资源,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成都市把绿道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主线之一,切实贯彻落实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全会精神,以建设公园城市、体现生态价值、传承天府文化、发展绿色经济为基本遵循,坚持政府主导、生态优先、企业投入、利益联接、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以绿道体系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新路径,助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努力实现绿道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概况

据现有资料显示,天府绿道体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绿道系统。绿道为成都打造公园城市串起了“骨架”与“脉络”,以“绿色链接”重塑着城市生态品质,截至2018年底,天府绿道总体达到2607公里,占2018年全国新增绿道的18.62%,占全国绿道总数的4.66%。同时,成都已建成绿道在生态修复、慢行交通、景观展示、体育健身、文化营造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作用,仅2018年全市绿道就植入2191个文商旅体设施,其中文化设施577个,旅游设施506个,体育设施1108个,开工建设了1080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天府绿道已具有助力公园城市资产经济实现价值倍增的巨大潜力。

二、存在问题和可改进的方向

借鉴国内外经济学和生态学相关理论,基于拓扑网络和社会网络分析,通过构建GIS“吸引-阻力”分析模型,引入源地识别、阻力构建、产业空间集聚、资源要素灵动注入、绿廊选线与网络格局、产城功能邻近性等因子,结合对绿道使用者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并重点对成都锦江绿道、锦城绿道进行实地踏查。调研分析发现:(1)天府绿道现建成并投入使用区域的高频使用人群大多来自绿道周边和临近城区,这些区域民众是最长期的绿道消费群。但成都绿道较杭州、深圳等市绿道,在可达性、覆盖性等方面上还有待提升。如杭州市打通绿道断点37处,绕城内基本实现5分钟进入绿道的目标,受惠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2)绿道休闲活动、关联产业类型较多,但不同季节、不同路段及周边环境差异会引起使用群体消费行为、空间使用频率的较大差异,目前全市绿道植入商业模式的经营性项目不到建成量的35%,绿色空间体系的自我造血功能还比较薄弱,现有绿道的综合配套、混合功能开发与满足经济社会现有和未来需求還存在较大差距,公益性园林和绿道体系的长效运营维护还缺乏制度性安排,制约生态建设投入和效益转化的可持续性;(3)新媒体科技运用是提升人气、宣传活动、聚集消费人群的最重要的途径,成都绿道已启动了智慧绿道大型科技项目,但是实施还比较粗浅;(4)大型赛事、会展活动是短期急剧提升绿道经济效益最突出的方式,但现有赛事、活动等在举办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交通过多封闭、资源经费浪费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绿道的经济社会效益。(5)目前使用者对绿道景观质量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对绿道的连续性、可达性、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边界视线等还存在一定的意见,如受调查的31%的使用者提出了提升增加绿道安全防护点设置,补充零售贩卖店、公厕设置的要求,这给绿道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以产城理念促进绿道规划完善。加大绿道与成都城市产业肌理的融合、联接与互补,以产城理念促进绿道规划、选线和选材的更新完善。一是从规划上构建绿道产业辐射圈单元。整合产业碎片化空间,节省产业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绿道产业经济效率,加强以绿道产业点设计对接景区、社区、领域工业区、农庄等,加强绿道相关产业、覆盖区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绿道+文旅,绿道+商业、绿道+农业”等产业圈发展。二是强化绿道区域与周边城市社群的耦合关系。便民化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可达性,按照步行15分钟可达标准,在绿道建设中调增公共卫生间、自动售卖机、应急安全救助点、移动报亭、无障碍系统等设施,进一步清晰可识别性车行道、户外健身步行道及海绵环湖路,以及停车场、车辆租赁、卫生间、便利店、公交转换等的指示标志,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三是激活绿道作为城镇群和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功能,增强绿道生活道、游憩道、产业道、文化道四位一体的设计,完善吃、住、行、游、娱、购等的全方位综合性规划,将一定范围内独立的单体建设整合为群落建设,更充分发挥绿道的生态观光旅游、低碳旅游、自然与人文体验、游憩度假、康体健身、环境教育等效应。

二、加大绿道产业的规模化运营。坚持把绿道建设与发展绿色经济相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绿道变为“财道”。努一是加速培育消费市场体系。继续深入培植生活消费场景,加大引客上门,形成开放复合的绿道市场消费体系。打造以江家艺苑、华侨城农业创意博览为代表的生态体验消费圈,以川菜博物馆为代表的美食文化消费圈,以江滩公园为代表的极限运动消费圈,以清水河、沙河为代表的文创消费圈,以临江花海为代表的赏花休闲消费圈等,呈现活跃的绿道经济效益。同时,持续培育国际时尚和本土特色兼具的绿道消费产品体系,着眼培育植入国际购物、国际教育、国际影视、国际医疗、国际休闲等新消费业态,以绿道经济发展致力推进成都推进国际消费性城市建设。二是加力聚合联动产业区链。更加注重增强绿道连通性、城市功能产业带动及产业功能与公共服务的整合性。以绿道促进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第一产业向服务业和特产加工等环境友好产业的转变,促进周边房地产和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引导观光农场、体验种养园、特色博物馆、民宿客栈等产业发展。三是着力形成绿色生产聚落。重视绿道的生产销售、社会交往、公共文化等聚落空间特征,分阶段有侧重培育时尚消费、文化创意、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如可以文旅为突破,借鉴浙江嘉兴市淳安县千岛湖绿道建成后于2018年接待游客1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200亿元的经验,同比分别增长10.69%和21.46%的经验,更大覆盖、更规范高质以天府绿道串联周边,引导关联产业和领域产业发展,重点开发以体育运动、度假疗养与会议休闲为主的旅游产品,加速构建完善全域旅游经济体系,把推动美丽经济、绿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新范式,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

三、推进多元资本的联建联营模式。以多元资本协同开展绿道建设、运营、维护。一是积极引导多元资本参与生态项目和绿道建设。加大推进“土地开发+生态建设+商业运营”模式,让开发企业承担对周边基础设施和生态用地连片打造的义务,推进绿道毗邻社区综合体的配建,减轻政府资金投入压力。二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态性经营维护。加大经营性收入反哺绿道运营管理,吸引市场主体合理利用建设空间参与停车场、餐饮住宿、游乐设施、创新创意等项目经营,同时负责生态用地的维护和管理。三是加大绿道长养公益投入、公众参与。更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绿道的投入与维护管理,如建立绿道协会、志愿者组织等,积极探索咨询、维护、援救、安保等公益服务模式,对接城乡居民需求、吸引产业要素集聚。

四、加速科技撬动下的绿道产业智慧升级。深入推进智慧绿道发展,实现绿道可持续供血。一是深入建设智慧产业平台。以锦城绿道为试点,壮大智慧零售、生态农业、文创IP、体育公益等新产业业态,提升线上预约、地图订制、快速导航、实境体验文化、安保维权等智能高效服务。二是升级商家的智慧管理。推动绿道区域商业实现创新性技术模式运营,更深入运用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依托多媒体发布、无线AP、一键报警、5G微基站等功能,智能掌握相关区域客流情况、制定营销活动等,实现更精准高效益营销。三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力。更好地促进集约、高效、低碳的绿道建设和产业发展。可借鉴北京经验,以科技降低运营成本和投入,更充分调度绿道公共空间或暂有闲期的商业空间,实现区域空间多样化功能,通过共享空间、回收设施、交换平台等,促进垃圾回收、资源循环利用、文化旅游等绿色经济,以绿地生态网络进一步推进城市双修和产业转型发展。

五、凸显品牌经营下的绿道综合效应。一是厚植人文,鲜亮绿道IP。丰富历史文脉转化下的绿道空间表达,深入发掘植入优秀本土文化因子,推进绿道与成都人文特色有机串联,可参考浙江临海市以绿道建设梳理历史文脉,着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的经验,彰显以绿道为核心的天府山水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儒释道文化等区域特色。二是绿色融合,推升城乡新增长极。以独具特色的绿道生态经济催生城乡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城乡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合发展。可借鉴广州增城市将绿道沿线乡村变成振兴综合载体,吸引每月3万名左右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消费,以及国内县一级最先规划建设全境绿道网的仙居县绿道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快53.6%的经验,鼓励沿线村集体、社区参与绿道网经营和产业开发,为城乡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三是下深功夫,倍增绿道赛会效应。推进大型绿道赛事、展会、活动的发展,清减出行阻滞、扩大对象覆盖、延伸辐射周边、鲜亮主题特色。如更科学合理控制赛事活动禁行时间,不仅将选手、观众,更把潜在跑者、周边群众、产业工作者列为赛事吸引人群,在赛会的“精细、特色、高利”上下深功夫,更充分发挥绿道的生态保护、体育康健、文化服务、娱乐休闲、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和效益,创造“集体记忆”,激发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1]  关美霞,基于POE理论的宝鸡市城市绿道优化策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5;

[2]  馬向明,广东省绿道实践的回顾与展望,城市交通,2019.4;

[3]  祝莹,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3;

[4]  李丹、许先升、王宁、马昊、付晖,城市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例,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5]  孔伟、袁晓亮,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市绿道旅游开发与管理优化设计,绥化学院学报,2018.11;

作者简介:徐苑琳,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副教授。

推荐访问:之道 天府 腾飞 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