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复兴思潮与伊朗的教育改革

如果说20世纪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世纪的话,那么,在全球化大潮下的21世纪,应是第三世界展示实力和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的世纪。对参与者的了解是准确认识国际政治发展的前提,每个参与民族的教育不仅塑造了它的现在,还决定着它的未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的伊斯兰教育是伊斯兰复兴思潮理论的实际应用,它提升了伊朗的综合实力。伊朗的振兴不但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关注,甚至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本文特对伊朗的伊斯兰教育改革予以梳理,以便从一个侧面把握伊朗的现状和未来。

一、伊斯兰复兴思潮的演变

伊斯兰复兴思潮由来已久,可追溯至13~14世纪的伊本·泰米叶。他坚持伊斯兰教早期的正统思想,主张纯洁信仰,恢复伊斯兰教的原旨及其原初精神。他认为由于长期受到希腊哲学、基督教、佛教、琐罗亚斯特教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伊斯兰教出现了崇拜圣徒、朝拜圣墓、奉祀偶像等异端思想。只有恢复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古兰经》和“圣训”的真正精神,坚持伊斯兰教的“认主独一”原则,才能使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再度统一,走向辉煌。在泰米叶看来,《古兰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对其注释要严格精确,不得妄加猜测和穿凿附会,独立判断应遵循经训原则。泰米叶的思想反映出穆斯林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对传统价值观的肯定,它对以后的社会变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进入近代,面对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伊斯兰世界的奴役,伊斯兰复兴运动再度兴起,伊斯兰复兴思潮再次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思潮,不过,面对新的情况,出现了新的内容。在伊朗哲学家阿富汗尼看来,伊斯兰世界要重新解释伊斯兰教义,他提出兴建学校、创办报纸、建立通信网等一系列改革主张。他描绘出了一个“道德城”的理想社会,在此,人们按照一定的等级生活,整个社会建立在知耻、信任与真诚的基础上,拥护权威、培养自尊、建立公正是“道德城”居民的天职。阿富汗尼认为,好的管理能培养出人们的创造力,从而建立起发达的文明;建立在自尊自爱基础上的竞争能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公正不但体现在国民之间,当国与国之间实现公正之时,才是世界和平相处之日。埃及宗教思想家阿布杜非常强调伊斯兰教与现代性之间的一致性,旨在使伊斯兰教摆脱中世纪的僵化状态,以适应现代环境的需求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在叙利亚出生的里达认为,伊斯兰教的革新要建立在重建伊斯兰教政体之上,伊斯兰教是伊斯兰复兴的真正源泉和动力。他认为,实现伊斯兰复兴必须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统治。它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伊斯兰教统治”,这一统治要坚持“乌玛”的领导,同时,那些有绝对权威的人应团结在一起, 积极为恢复伊斯兰教法而努力工作。第二阶段是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穆智台希德”(对伊斯兰教法学权威的称谓)统治。建立这样的统治要先从建立起能够培养具有真正“穆智台希德”能力的学校开始, 学生还要学习国际法律、社会学、宗教学和世界历史等。学校教育要把伊斯兰教育变为对现实社会有用的科学,同时还要注意培养新的“乌里玛”精神,使其能保护和捍卫“乌玛”的团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穆斯林国家纷纷独立,在走东、西方之路均未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下,新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更加突出伊斯兰主义。巴基斯坦学者毛杜迪主张建立名副其实的伊斯兰国家,实行伊斯兰经济制度等。在伊朗,有“伊斯兰世界的马克思”之称的阿里·沙里亚梯把伊斯兰复兴运动视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他说:“在伊斯兰社会,它的历史、文化、社会精神、 机构及人员的价值是由伊斯兰形成的,必须视伊斯兰为新生之路。”沙里亚梯还论证了精神、物质与独立的关系,他说:“没有精神上的独立是不能赢得经济上独立的,反之亦然。”为此他主张,为了民族的真正独立,必须抛弃西方文化的影响,用自己的民族语言,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按自己的风俗习惯生活。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提出,“伊斯兰就是一切”,“伊斯兰旨在人的提高与发展”,“伊斯兰是普世的”。伊斯兰世界之所以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其主要原因在于伊斯兰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只有纯洁伊斯兰,人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国家才能真正独立,导致人类走向毁灭的社会腐败现象才能被消灭。

二、伊朗的教育改革

1979年,伊朗进入伊斯兰共和国时期,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全面伊斯兰化。伊朗教育改革是多方面的,篇幅所限,仅围绕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简述:

第一,教育管理的制度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尽一切努力和能力为全民提供免费教育和体育设施,并进一步简单化和普及高等教育。从中可以看出,伊朗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依照伊朗有关的教育法规,伊朗实行免费教育,由政府出资办学。以1990~1991学年度为例,伊朗教育部所属的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总数的42%,教育经费占国民预算的21%。伊朗还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与教育有关的其他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教师的待遇、教师的素质养成等。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民族都把国民教育放在首位,但取得的效果却差别很大。伊斯兰教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宗教,就教育而言,穆斯林最喜欢说的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的话——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特色即在于重视教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伊朗教育改革能够顺应历史法制化的潮流,通过教育制度化减少个人或权威人士的不适当干扰,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从而有助于教育围绕公共利益发展。由于政策得力,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以来,伊朗的入学率迅速攀升,以小学为例,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60%上升为2001年的90%。

第二,教育观念的伊斯兰化。伊朗教育改革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以伊斯兰的核心价值观统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科书。以小学教科书为例,革命以前的巴列维王朝时期,小学二至五年级的波斯语教科书中,表现波斯神话和传统的内容占39%,赞美国王的占18%,宣传“白色革命”和爱国主义的各占14%。革命后,新修订的教科书中,涉及伊斯兰信仰的占40%,赞美安拉的占24%,否定王权的占24%,提倡殉道的占10%,歌颂霍梅尼个人的占2%。另外,教科书的插图不再以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和杰出的政治人物为主,而是更多地面向中下层社会成员。从这些教科书的内容变化可以看出,伊朗的教育突出伊斯兰的核心价值观,反对专制和个人崇拜。

第三,教育形式的伊斯兰化。要求男女生分班上课,没有条件分班的,如果在同一教室上课,男女生分别坐在教室的两侧,中间由幕布隔开。伊朗塔伯里兹大学社会学系学者古德扎戈尔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男女生分开授课的做法使教师讲课更自由了,学生对教师讲课的满意度也更高了。革命后,法令规定严禁教师体罚学生,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和学识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并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一些乡村,连教师的称谓也以伊斯兰的“兄弟”“姐妹”相称,而少用革命前的“先生”“女士”这样的称呼。在伊斯兰的旗帜下,教师重视自己的学术修养和人品塑造,品学兼优的教师受到了学生的真心爱戴,教师的教书积极性更高了,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地位有了提高。对学生来说,尤其在农村中学,按性别分班上课,解除了家长害怕女孩受辱的担忧,鼓励女孩入学,大大提高了女孩的入学率。目前,伊朗的高校里,女生在数量上超过了男生。

三、伊朗教育改革的成就

30多年来,伊朗教育为伊朗的社会和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伊朗的社会和科技发展表现在多个领域。

首先,培养了既符合伊斯兰价值观,又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多次全民公决、议会大选和总统大选,使伊朗在政治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进展,这一切是与伊朗学校的公民教育分不开的。

其次,促进了伊朗的科技发展。2004年,伊朗国防部宣布,伊朗已研制成该国历史上首枚反舰导弹,制造出首枚能够躲避电子仪器侦测的隐形导弹,成功试射一枚射程达1300公里的“流星3”改进型中程常规导弹。2006年,伊朗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动力车上路测试,伊朗培育出首只克隆羊。2007年,伊朗发射了运载研究材料的火箭。2009年,伊朗成功地将“希望”号科研卫星送入太空。而伊朗核技术的进展更为世界所关注。

最后,提升了伊朗的软实力。进入新世纪后,伊朗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与伊朗软实力的增强分不开的。就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而言,伊朗的教育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按伊斯兰价值观的标准来看,伊朗培养了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既保证了伊朗政治、经济的独立发展,又保证了伊朗的文化独立。在全球化文明交往时代,只有建立在文化独立基础上的博采众长,才能使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阶段性成果)

(责 编 流 水)

推荐访问:伊斯兰 伊朗 教育改革 思潮 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