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摘 要】针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协调模式做了简单介绍,对众多学者的相关实证分析及模型模拟做了综述。根据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模式,以期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调控

0.前言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都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自己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赖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而言,由于采取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目标只要是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从长远角度来考虑,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能够稳定地发展,仅仅运用单一的调控政策显然是不能够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因此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必须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宏观调控目标。

1.实证分析及模拟分析成果综述

李佳和吴平勇(2006)利用圣路易斯模型构建了新的经验性检验方程,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搭配仍不协调,市场机制尚不完善[1]。因此他们认为,现阶段应努力提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同步性。王智强(2010)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水平以及对整体目标的影响[2]。结论显示财政政策的效率边界水平更高,采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目标更有效,而货币政策的效率边界水平较小,对其使用要更为谨慎。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政策之间确实并不能够完美地相容,因此要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不仅要正确地选择两种政策的协调模式,分清两个政策的主次关系和侧重点,同时关注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公共风险以及这些公共风险向财政风险转化的可能性。

2.两种政策的异同与协调配合模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经济政策,从理论上看具有差异性。其区别主要表现在:(1)政策目标侧重不同。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根据生产发展和流通的需要向流通领域投放货币,并适时调节,保持物价稳定;而财政部承担着实现国家政治与经济职能、满足国家需要的任务,故其财政政策目标往往侧重于实现经济增长。(2)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的调节功能更多地表现在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而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调控社会需求总量上。(3)两种政策调节弹性不同。财政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利润上缴或股息红利)、公债等,这些政策工具对经济调节作用较为直接,力度大,弹性差;货币政策工具则相反,具有伸缩性、灵活性的特征,对经济调节作用较为间接,弹性好。(4)两种政策时滞长度不同。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较货币政策为长,因为财政收入政策的重大变动都必须经过最高立法机构批准才能执行。但财政政策外部时滞却较货币政策为短,财政政策一旦付诸实践,对总需求的调节作用立竿见影,而货币政策要通过多层次传导,具体实施还取决于金融体系、企业等经济主体的配合。

与此同时应该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又具有同一性,主要表现为:(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尽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侧重点,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这一目标。(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以货币为载体和操作对象,而一定时期的货币购买力表现为社会总需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货币进行的价值形式的操作实质上是对社会总需求的操作,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最终可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

因此基于两种政策之间如此紧密的联系,要想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两种政策必须相互协调配合。所谓协调配合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两者确定主辅关系,二是完成在实现宏观调节目标上的分工。在主辅关系的确定上,由于不同时期两种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是会变化的,因此需要考虑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关系的具体情况,并分析两种政策在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中的作用强度来灵活选择主导政策。另一方面,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的增长与稳定,但是两者调节的重点与方向有差异,因此具体调节过程中还需要在宏观调控目标上进行分工。

总的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的基本模式有:(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双松”政策配合模式。(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宜采取“双紧”政策。(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合模式。(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成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合模式。

由此看来,两种政策不同的协调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而每一种模式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对于不同的宏观经济情况来说应当选择不同的协调模式。而对于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需要切实结合自身特点来选择当前形势下最适合的协调模式,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

3.结语

总的来说,国家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只有切实针对我国宏观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来选取最合适的协调方式,才能够有效地解决核心问题,重新启动国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因此,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只要抓住核心问题,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我国的经济一定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 [科]

【参考文献】

[1]李佳,吴平勇.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实证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2]王智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08).

[3]邓子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当代财经,2006(01).

[4]赵雪恒.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启示[J].当代经济科学,1995(5).

推荐访问: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 宏观经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