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宏观经济十大猜测及政策前瞻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行?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将如何演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一、宏观经济十大猜测

(一)经济增长9%左右

2011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发展,GDP增长9%左右。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考虑到价格上涨因素,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可能比2011年略有回落。2010年以来,外贸偏快增长的势头超出预期,2011年出口增速可能比2010年适当回落。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尽管上一轮基建投资的高峰期正在过去,但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综合来看,2011年经济增速由于基数影响,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11年增长有望达到9%左右,继续处于潜在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

(二)CPI温和上涨

由于绝大多数工业品仍然供过于求,经济需求不存在明显过热的情况,2011年我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两大因素决定2011年我国物价涨幅可能高于2011年。一是翘尾因素,由于最近几个月的物价环比持续上涨,截至2010年11月,翘尾因素对2011年物价的上行影响已经达到4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11年翘尾因素将比这略高,给2011年物价调控带来很大难度,二是推升近期物价上涨的因素并未消失,输入型通胀的传导仍可能继续显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仍可能推升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农产品价格,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在稳健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的治理下,2011年GPI涨幅可能位于4%-5%的区间。2011年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将削减,物价涨幅很可能适度回落。

(三)积极财政侧重调结构

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由于经济企稳势头继续显现,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可能缩减至10000亿元以下,略低于2010年10500亿元的水平。考虑到经济存量规模的扩大,预计2011年赤字率将降至2%~2.5%之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除了为经济增长“托底”、为“十二五”开好局之外,还将更明显地侧重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开工投资增长将放缓,保障性住房、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仍将较大。

(四)“三率”再度齐动

2011年,我国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三率”均有所变动。2011年“三率”齐动的现象可能再度出现。为进一步抑制通胀预期,缓解“负利率”状况,2011年央行可能适时上调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将发挥回收过剩流动性的作用,如果必要,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上调至20%左右。2011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度升值有助于改善外汇收支平衡,抑制输入型通胀,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升值3%左右。

(五)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这一趋势已经得到重视。收入分配调整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成为关键所在。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资水平,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等。

(六)“两税”改革有突破

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一直是最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两项税制改革工作均在稳步推进,不排除2011年有所突破,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目前我国的最低扣除额是2000元,未来除了适当上调该额度外,还可能适当缩小税级并调整税率,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房产税方面,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并进行试验性的房产税政策空转。“十二五”期间,我国个人房产将逐步纳入征税范畴,具体征收范围,最初可能不会涉及大部分社会群体。

(七)楼市高位盘整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由于价格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短期楼市调控尤其是抑制投机的政策不会放松。2011年楼市价格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政府收紧货币信贷以及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之后,开发商可能由于资金链紧张而进一步降价,刚性住房需求可能对降价作出积极反应。当前通胀预期高涨进一步加剛了楼市走势的复杂性,一方面通胀预期使得居民投资房地产保值增值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加息通道的开启加大了住房投资的成本。

(八)区域发展规划继续推出

近两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从战略意义上讲,区域政策将着眼于培育新的增长极,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区域来看,内蒙古、河北、三江源等地均可能推出新的区域发展规划。

(九)顺差规模进一步降低

2010年1~11月,我国贸易顺差规模达到1706.64亿美元,低于2008年和2009年同期水平。中央提出2011年稳定和拓展外需,同时扩大进口规模。预计2011年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进口可能加快。

(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速铁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以及投资增速将持续偏快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新能源、生物等行业单独的振兴发展规划有望出台,节能环保等产业的重要性,也将继续被高度重视和强调。

二、宏观经济政策前瞻

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通胀压力的担忧,2011年我国将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将是控制通胀的关键。对于备受关注的加息问题,随着年关临近,近期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小,而2011年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很大。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继续上调以收缩流动性,同时信贷投放增速籽放缓。由于需要稳健货币政策来保证2011年经济的平稳增长的目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保持满足经济目标所需要的速度。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日前,重要的宏观经济时间点已经密集出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

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会议提出了六项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上调大约能回收流动性约3500亿元~4000亿元,但市场流动性依然过剩,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存在。2010年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一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698亿元,同比增长24.9%,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四是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

(一)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内外发展环境日渐复杂,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总的来看,受次贷危机重创之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消费持续疲软,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虽增长较快,但经济泡沫化加剧,同时通胀压力普遍存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美国银行抵押贷款债券回购压力依然存在。曰奉和美国等重新转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进而可能会加剧我国通货膨胀。在弱势美元政策带动下,各国纷纷干预外汇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有继续强化趋势,货币战乃至贸易战风险加大。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一些国家采用加息政策,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二是近两年通货膨胀预期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普遍认为,当前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压力主要由流动性冲击、货币信贷存量激增、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房地产价格呈现泡沫化、输入型通胀压力以及偶发性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具有相互推动作用。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使其扩大投资实现保值,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进而通过成本渠道影响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而消费和服务价格的上升又加强了投资者的通货膨胀预期。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会降低当前储蓄增加消费,消费需求的冲击引起物价上行。物价的上行反过来又会加深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

三是2011年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一方面,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有两个原因:进口大幅增长和汽车销售快速增长。这两者带来了进口环节税收、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的大幅增长,2011年可能难以保持这种快速增长的局面。同时,多方面因素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包括:受通货膨胀、汇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利润难以持续快速增长;房市、车市将呈现降温态势,国家将实施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将实施个人所得税的减税计划。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压力依然较大。基础建设方面需要较大的投资规模,包括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继续完成在建项目等。而且2011年一些国家经济工作重点将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主要有: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消费需求,推进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等。

四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困难重重。从国内看,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当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贸易顺差、社会发展滞后等这些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依然存在。

(二)宏观经济政策预测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预计在操作层面会有一定的调整。考虑到2011年政府的税收优惠减少以及刺激性开支减少,预计财政扩张的力度将减弱。财政支持政策将主要集中于消费、节能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011年可能出现明显分化,其中农业、水利、保障性住房、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可能较快,而钢铁、水泥及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可能趋缓,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未来政府或将出台更多稳定价格的措施。例如,提高对农民的补贴等。

就货币政策而言,考虑到政府对当前日益加剧的通胀压力的担忧,2011年将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将是控制通胀的关键。对于备受关注的加息问题,随着年终的临近,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2011年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很大。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继续上调以收缩流动性,同时信贷投放增速将放缓。由于需要稳健货币政策来保证2011年经济的平稳增长的目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保持满足经济目标所需要的速度。

(三)2011年宏观经济走向

2011年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全年增速将超9%。投资、出口小幅回落,而消费则稳中趋旺。

2011年的通胀形势较为严峻,从翘尾因素来分析,将出现2008年之后的高点。就现有统计体系而言,预计2011年的CPI水平维持在4%-4.5%之间。其中,通胀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为上半年,或会出现5.3%甚至更高的全年高点。

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稳定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双重目标约束,预计全年信贷投放增速将回落至13%~14%,全年信贷投放总额在6.5万亿左右,MI、M2的同比增幅将下滑至15%~17%之间,流动性泛滥的形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从目前形势看,如果各种行政手段无法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热钱涌入,央行仍可能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外,预计2011年上半年仍有一到两次加息机会。

在人民币汇率走势方面,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多重因素,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小幅升值”的步伐。

三、金融政策前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些机构预测,2011年GPI涨幅可能超过4%,单月最高涨幅可能超出5%,总体或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一)防通胀保增长两难

欧美经济体未来仍有充足的印钞动力,国际大宗

商品存在很大的上涨动力;2011年天气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猪周期”导致的肉价上涨空间以及中国自身劳动力结构变迁引发的农产品成本提高等因素,使得农产品价格也有上涨空间;此外,资源垄断和资源税开征促使要素价格回归等因素使通胀或将长期持续。由工资上涨引起的“工资-物价螺旋”也可能成为物价上涨的新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握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在这一基调之下,2011年的货币信贷环境将比去年“紧”。但另一方面,通胀并非由经济过热引起,“稳增长”的要求决定了201 1年货币信贷不能太紧。 首先,当前外部不确定性仍未消除。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外部仍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判断经济已经步人常态。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金融体系真实杠杆率依然高企,脆弱性十分显著。未来24个月中,美欧银行将有近4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超过1万亿美元的政府融资担保到期,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还可能使银行面临新的资本缺口。房地产市场的继续恶化可能导致银行坏账规模进一步扩大,届时银行资产的风险将进一步显现。

其次,从国内环境看,2011年的经济走势尚存不确定性,有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四季度到2011年2季度出口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尤其是上半年的投资增速不容乐观,稳中趋缓是大概率事件。此外,银行人士指出,前期大量投放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逐步进入还款期,银行能否化解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集中爆发风险还是未知数,货币政策在防通胀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稳增长”的要求,2011年货币政策将处于更为两难的境地。

(二)热钱汹涌制约加息

2010年尤其是下半年,外汇占款逐步回升,成为流动性供给的一大渠道,增加丁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在美日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2011年外汇占款将持续增长态势。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提出“池子”论。他解释说,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热钱流人可以完全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但在个体上并没有阻止他们赚点钱。

然而,热钱真的能被完全对冲,全部回收到“池子”里,而不产生通胀压力,或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形成掣肘吗?2010年1~11月,我国外汇占款增长28649.49亿元人民币。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点燃了市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7~9月外汇占款逐月增加,从1700亿元迅速增加到近30000亿元。10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人民币,刷新30个月以来的最高记录,仅次于2008年4月的5251亿元。2010年11月份虽回落近四成,但3196亿元的增量仍属历史高位水平,外汇占款高增显示了短期逐利资本对中国的青睐。未来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新兴市场相对稳健的基本面和更强劲的增长潜力吸引了热钱的快速流入。目前,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人新兴市场。

境外资本涌入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中国如果釆取加息举措,将扩大中美利差,引发资本更多涌人,推高国内通胀水平。尽管有观点认为,热钱进人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分享中国资产投资回报,如果能够通过加息缓解升值预期,抑制资产价格上涨,反而有助于抑制热钱流人。但跨境资金套利不可避免。央行在GPI涨幅高达5%之后仍然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非加息,也显示了在加息举措上的谨慎态度。

(三)三率变动边走边看

展望2011年货币政策,有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011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定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八个字的实际含义是“边走边看”,由于此次通胀并没有伴随经济出现过热,货币政策出现非常严厉和急速收紧的概率较低,很可能是逐步收紧。从现在到2011年年中可能会有75个基点、两到三次加息的空间。2011年上半年通胀是主要矛盾,不排除会出现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动”的情形。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防通胀主要通过控制引起通胀的货币条件进行,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上将偏重数量型调控。

当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为历史最高水平,部分被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串的银行达到19%甚至更高。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水平还不是“天花板”。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预计2011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频率来上调准备金率。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仍然会根据外汇占款压力大小等因素继续上调,不存在限制性目标。当前GPI创出新高,未来几个月通胀压力依然很大,预计2011年会有两至三次加息。对于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随着2010年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顺差高位徘徊,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较今年加大,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可能出现一定升值。

业内人士表示,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有必要让政策组合更多地倾向于汇率的变化,因为通货膨胀可能对于老百姓的伤害是全社会性的。而汇率的变化,可能对一些出口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人民币不升值,而是以价格上升的形式导致工资上升,依然会削弱出口行业的竞争力,且不说这些行业是需要长期鼓励的。预期2011年人民币将升值5%~6%。

对于2011年货币信贷增速,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货币供应、新增信贷增速回落,应是“稳健”题中之意。2010年M2增长率可能超过18%,201 1年很有可能控制在16%左右,信贷将收紧。为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2011年的信贷目标将在7.5万亿左右。

(四)热钱成CPI推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热钱与地下钱庄研究》课题组长接受记者专访时预计,2011年热钱对我国GPI的推动力巨大。如果股市持续低迷、房地产上升空间有限,相关经济政策有炒作空间,热钱必然会炒作商品。

“热钱”对我国GPI有什么影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热钱对GPI的影响主要是炒作农产品,尤其是食品。前段时间,热钱炒作农产品和食品对GPI的影响巨大。目前,相关压制措施的作用不可持续,一旦这些措施发生变化,热钱炒作农产品将“卷土重来”。我国目前的投资渠道较为单调是热钱胡乱炒作的主要原因。热钱流入境内以后炒作房地产、股市和商品市场,2011年热钱对GPI的推动力不容忽视。而且,有一些海外基金正在“屯兵”香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热钱进入内地,进一步在商品市场“兴风作浪”。

至于2011年我国的“热钱”流入态势如何?业内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我国的热钱形势“变数”很大。

因为,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欧元区各国经济问题陆续爆发、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措施等都是影响热钱流动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未来变化都比较大。根据对未来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预测以及东北亚局势的初步判断,国际流动性泛滥短期内难以消除,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国内加息可能性很大。2011年境内外利差可能进一步加大,境外热钱将可能延续大量涌进的态势。

(五)流入形式多种多样

谈到流入我国的“热钱”现状、规模如何,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热钱流人我国的趋势并没有放缓。目前还是保持着快速流进的态势,预计短期内的几个月这种趋势难以改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只要人民币升值仍有预期,加息仍有压力,境内外利差不断扩大,国际流动性持续泛滥,境外热钱必然不断流进。

至于“热钱”一般从哪些渠道流入?一般流进哪些领域?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的情况下,热钱流人一般情况下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或者借道地下钱庄。热钱流人的渠道形式多样,其中,贸易、FDI最为常见,境外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有:虚报进出口商品价格、外商投资企业虚假出资、外商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境外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转移资金、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等。

目前热钱的总量中,投资在房地产的最多,其次是商品市场和股市。2010年8月后,热钱主要流向商品市场。此前,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击物价,流人商品市场的热钱减少,转而主要流入房地产市场,并且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目前新进来的热钱主要流向了房地产行业。

(六)应联合打击“热钱”

我国的监管部门应如何监管“热钱”?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借道地下钱庄的热钱,相关部门可以组成专门小组,开展打击“热钱”专项活动,对重点主体、重点渠道进行查处,严惩投机。

对借道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的热钱,监管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最关键的是要高度认识热钱的异常流动问题,及时跟踪热钱的流动状况和流向,而且不能否定热钱的异常流动现实。

如何看待使用外汇储备“池子”对冲热钱流入?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单纯依靠外汇储备“池子”来抑制热钱流入是不现实的。因为热钱是逐利的,热钱不会呆在“池子”里不动,哪里有利润,热钱就会流向哪里。热钱的流向,在很大程度上是违背监管部门意愿的,热钱快速的流进流出,会严重扰乱宏观政策,影响相关经济政策的效果。

(七)宽信贷格局依旧流动性整体充裕

多位专家表示,总体来看,2011年流动性整体将保持适度宽松,贷款投放增速适当放缓,但仍在高位,预计新增贷款在7万亿~7.5万亿元之间。

新增贷款不会大幅减少。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惯性,2011年贷款大幅缩减的可能性较低。银联信总经理表示,预计2011年广义货币M2增速将较2010年下降,但为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M 2增速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估计为16.5%,较2010年1.8%的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大约在7万亿元左右,较2010年下降1万亿元。监管层将严格贷款发放节奏、新增绝对量。信贷将继续按照3:3:2:2的节奏投放。继续加强银信合作等形式监管,控制信贷资金曲线进入资本市场。

不过,需关注高信贷增速带来的风险隐患。分析人士指出,信贷规模增幅由此前的15%提高到2008年的29%左右,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通胀、资产质量下滑的风险。为此201 1年应坚持信贷审慎原则,信贷规模控制在7.5万亿内比较合适。有市场人士担心信贷高位运行将加剧通胀。对此,央行有关人士表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不是信贷现象。经验表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与较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相联系。但是,信贷并不等于货币。信贷扩张或收缩直接引起产出的变化,货币则主要通过对价格的影响间接作用于产出。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货币增长则与通货膨胀关系更密切。

(八)流动性较为充裕

有的经济学家表示,目前企业的资金需求较为旺盛,2011年又是十二五开局年,如果银根收得过紧,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货币信贷闸门收紧应该逐步进行,201i年整体流动性仍将保持适度宽松。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从2008年至今,信贷投放近20万亿天量,但是资金井未全部进入实体经济中去。贷款会部分转为存款,部分资金仍留在银行体系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得较为充裕。外汇资金流人、国际短期资本、贸易顺差等因素也会推升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充裕水平。不过,有的宏观分析师预计,2011年商业银行信贷将成为稀缺资源,贷款利率将比2010年有所提高。未来银行间流动性水平仍取决于央行对银行间资金池的调控,未来货币政策将转向稳健甚至是偏紧的方向,导致银行间资金面适当收紧。央行会釆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长期央票发行提速、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将银行间资金面在一定时期内控制在偏紧状态。

(九)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有望“双温和”

2011年经济增长“二次探底”和过热的可能性都不大。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是物价,但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下,2011年GPI涨幅可能位于3%~5%的温和区间。

经济增长前低后高。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稳定经济增长仍将是201 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业内人士预测,2010年GPI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全年GPI增速可能逐季回落。与2010年不同的是,2011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继续显现平稳向好的积极态势。为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新一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亟待在未来几年展开。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西部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刺激消费,将成为刺激明年经济企稳回升的三大着力点。2011年下半年,经济将真正开始进入加速转型期。

2011年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源于内需。由于货币信贷政策有所收紧,2011年的投资增速比今年可能略有回落。由于鼓励消费的政策和消费潜能释放,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平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稳定。从季度来看,GPI增速预计分别达到8.7%、9.1%、9.8%和10.2%,全年经济增长9.5%。自2009年四季度GDP达到12.1%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回落。由于翘尾因素影响,2011年1季度我国GDP增速仍将较低,随后则有望结束本轮经济回落的“小周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在9%左右,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速将开始回升,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会由目前的10%左右降到7%左右。

有专家指出,尽管2011年出口增速可能放缓,但由于国内需求上涨幅度有所缩小,再加上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外需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能增加。从国内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托底”作用也将使内需稳定增长。2011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从而开启新一轮的强劲增长周期。

价格全面上涨基础不存在,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翘尾因素回落以及物价调控效果显现,2010年12月CPI可能回落至5%以下。但2011年大部分时间我国仍可能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2010年蔬菜在前期价格上涨中起了“领头羊”的作用,但历史数据表明,以蔬菜引领的价格上涨难以长时间持续,预计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将比上年小幅回调,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价格水平稳定。综合来看,当前不存在价格全面上涨的基础。

2011年,我国通胀率控制目标为4%左右,比去年的预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改革开放30年来5%左右的平均涨幅。分析人士认为,如有必要,加息等从紧政策明年将再度出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步伐将适当放缓。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在稳定增长和稳定物价之间平衡。全年GPI涨幅将控制在4.5%以内,初步估计为4.2%。从历史规律特别是货币供应量和GPI之间的相关性来看,目前我国的GPI已经接近了峰值期。但在美国等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后,如果全球经济2011年增长情况较好,接下来很可能出现大宗商品价格上升。2011年初有较强的通胀压力,物价水平仍会较快上升,到下半年将有所回落。由于近期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劳动力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这有助于减轻持续的通胀压力。预计2011年GPI涨幅为3.8%,PPI涨幅为4.6%。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对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强的支持,美元继续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的动力将减弱。

推荐访问:十大 宏观经济 前瞻 猜测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