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构想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把信息化作为国家警力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实现警务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而予以高度重视和研究。可见,信息警务模式已成为指导警务改革的一个导向理念和工作模式。文章以公安信息的发展进程、特征和价值追求为切入点,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分析了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方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构想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发展进程特征价值追求建设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互相影响的关联性增强,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性加剧,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互动性明显,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安机关要切实担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社会责任,就应该而且必须着力解决公安工作自身存在的诸多不适应现实、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全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借鉴西方警务变革的先进理念,学习东部发达省市信息化建设经验,我们应当加速赶超,推进西部欠发达地方公安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升警务效能,推动警务工作向集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重大转型,这不仅是顺应科技发展,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提高公安工作效能,满足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期许的必然选择。

一、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征

(一)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警方最早提出并走上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警察局的创造性改革计划,将警务信息化推向实战应用,并最终掀起了新一轮警务变革——信息警务革命。

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工程建设起步较晚,1998年公安部根据中央“科技兴国”战略,提出了“科技强警”的奋斗目标,并于同年8月提出了实施“金盾工程”的建议。2003年9月,“金盾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2004年8月,“金盾工程”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正式全面启动。2006年11月,“金盾工程”一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2006年至2008年,公安部又把信息化工作重点由建设转向应用,巩固完善、深化提高金盾工程一期建设成果。2009年1月,全面部署开展“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任务。

就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安机关而言,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思路不清和一些方面的“短板”问题。表现在:思想认识不统一、应用意识不够强,管理机制不健全、应用系统不完善、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不高、共享水平不高,技术力量不充足、信息服务有欠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信息中心技术系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公安信息化远不能满足群众要求,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非常突出,应用系统尚未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充分优化,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格局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经成为公安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对于公安机关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兄弟省、市公安机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内蒙、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和南京、芜湖、深圳、厦门、杭州、苏州、荆门、乌海等地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值得学习借鉴。江苏南京市公安局建设的公安警务综合平台,是一个努力建设成全市绝大部分民警都能在网上开展工作的实用系统典型实例。它包含了派出所综合业务、案件处理、业务管理、领导工作、考核和督察等全警参与的工作平台,涵盖了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的大部分内容,同时积极开展以网上作战、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信息综合应用,在信息强侦、信息强基、信息促防、信息促管方面,在信息化改造传统公安工作运作模式和网络化整合公安业务资源方面,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民警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芜湖市公安局建设的数字警务协同平台则是在已建各类业务信息级的基础上进行关联整合,并充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基础信息的空间化,节省了建设成本,取得了综合成效。目前,市级警务综合系统的建设模式主要是这两种:以南京系统为代表的模式,是将全市的所有业务需求归结一起,各业务数据全部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上,各业务功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设计实现和提供使用;以芜湖系统为代表的模式,则是保留现有的应用较好的业务应用系统,并实现与新建综合系统的数据层面的整合、应用层面的协同互动。

从南京模式看,市级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从全市整体考虑,从公安基层实战单位各项工作需求出发,以块为主,综合考虑各个业务系统,以实现全面采集基层信息为基础,以服务于全市公安打、防、控、管的实战需要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破除警种间的信息壁垒,整合已有的应用系统和各种信息资源,分步开展地市级综合应用系统的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重视全市民警的培训,调动一线民警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信息化手段和实战工作相结合,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应用格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应用的规模效益,从而逐步显现信息化警务的巨大效益。以块为主、整合各种信息化资源,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统筹规划、开展全市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等三大平台建设是我们今后信息化建设的趋势。特别是南京视频监控系统建到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使基础工作信息化迈出了较大步伐。公安网络基础设施的全面建成,为传输公安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公安业务信息打下了坚实基础,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公安业务对网络应用的需求。根据酒泉公安机关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借鉴、整合、创新应用南京公安警务综合平台模式,稳步推进全市警务综合系统建设,即可实现功能强大而节约成本、警令畅通而快速出警、方便群众而高效便捷、扩大警力而从优待警之目的。

(二)公安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纵观公安信息化发展历程,笔者认为,要做好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快和提速建设的步伐,必须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方向。

1.信息资源化、资源数字化。公安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成为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积累的过程。信息资源是最基本的社会资源。在公安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占据优势和主动,实现信息资源化、资源数字化。数字化,则是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公安纸质文档内容转化为数字文档,即用计算机处理和管理文档。

2.交流网络化、工作流程化。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过程中,网络成为广大民警相互间交流沟通的主渠道,各项警务工作流程化,各种业务流程网络化,网上办公、办案、办事以及网上协作逐渐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公安业务流与公安信息流交相融合。

3.应用专业化、分析智能化。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应用。要积极整合公安内、外部信息资源,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情报信息关联、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系统,建立警务情报部门和专业化的情报分析队伍,打破部门间的情报信息壁垒,综合处理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信息,实现自动比对、自动预警,借助智能化的数据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对社会治安形势与刑事犯罪动态的分析智能化程度。

4.指挥扁平化、作战一体化。公安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将单一、分散、独立的警务活动,通过信息网络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各种信息和指令都在网络中流动,每位民警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具有同时接收信息和指令的权力与机会,传统宝塔式的指令传播方式已被这种扁平化节点模式逐渐替代,警种间的立体化出击、一体化作战将变为常态。

二、公安信息化的价值追求

公安信息化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建立科学化、高效化决策指挥机制,建立精确化、一体化打击防控机制,建立规范化、程序化执法办案机制,建立扁平化、长效化队伍管理机制和网络化、社会化公共服务机制。

(一)实现决策指挥的转变

公安机关领导决策从封闭局限型向开放多元型的转变;组织领导由公安为主向政府行为转变;公安机关组织指挥从经验分析、人工判断向运用有效智能辅助手段的转变。公安信息沟通从垂直单向型向扁平交互型转变。

(二)实现防控体系的转变

按照“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思路,积极推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建设,表现在防控体系上,实现由单一防控向立体防控的转变。实施信息引领的主动防控。实行网上作战,进一步提高破案攻坚水平;强化网上研判,进一步提高治安防范水平。严密网上控制,进一步提高动态管理水平。

(三)实现打击主业的转变

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为打击犯罪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要大力推行以案、人、物、证、场所等信息为起点的作战方式,依托综合信息系统,运用网上摸排、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等新战法,形成 “从案到人”、“从人到案”、“从物到案”等多元化的侦查模式,实现侦查破案由“警力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的转变,提高打击的精确度。

(四)实现警务工作的转变

在警务机制上,构建实现由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的转变;公安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网上办公,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水平和便民利民“一站式”、“一卡式”、“一证式”、“一窗式”服务。通过网络,实现与网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和实时交流, 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五)实现公安执法的转变。实现执法网络化,全面推行网上办案机制,更好地解决执法“不愿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实现执法正规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网上办案,更加正确、科学履行办案、审核、审批、监督等职责,严格按法定程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解决随意执法。进一步加强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促进执法监督社会化,将全部执法活动全部纳入规范化轨道,实现办案一网通的目标。

(六)实现队伍管理的转变

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工作的理念、意识、机制乃至体制都将产生巨大冲击,为公安机关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警务保障现代化、绩效考核民主化、队伍管理科学化、警务训练正规化、警民关系和谐化和警务保障标准化。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构想

十多年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公安信息化已成为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核心。信息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警务增长的主要源泉,是警力“无增长改善”的现代途经。西部欠发达地方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应用,按照“超前性”、“节约性”、“实用性”、“普适性”、“时效性”、“服务性”、“渐进性”、“持续性”原则要求,形成公安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应用的总体路线图。

酒泉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域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1%。人口107万人,其中移民15.48万人,总警力不足1500人,辖肃州、玉门、敦煌、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7个县市区。面对管控面积大、交通线路长、治安任务重和警力严重不足等复杂情况,加快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酒泉借鉴南京警务综合信息平台,在宏观谋划上做文章,在自我特色上下功夫,在摸索、研究和创新中提炼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遵守一个框架、坚持四大原则和狠抓一个工程

在全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总体框架下开展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原则、统一规划原则、统一标准原则和统一建设原则,努力做到“统筹规划、自上而下、顶层设计、持续发展”。狠抓一个工程,即实施“天眼”工程,加快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警务系统有机融合,实现指挥中心与现场执勤“点对点”扁平化调度指挥,切实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二)立足三大网络、建设“3S”系统、优化完善三类基础设施和建设九个中心

立足于三大网络,即互联网(公安互联网)、移动网(350兆集群网、340兆图传网)、物联网(网像监控网、GPS调度网),建设“3S”(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系统的实时指挥系统。优化完善“三类基础设施”。抓住“金盾工程”二期建设的有利机遇,把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设施、信息中心技术系统“三类基础设施”作为重点,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建设“九个中心”。即:信息中心、指挥中心、图像控制中心、无线调度中心、语音交换中心、计算机网络交换中心、安全认证中心、查询服务中心、网络侦控中心

(三)研发六个平台、三个辅助系统和四类应用系统

积极研发六个平台:警务综合平台、行政管理平台、情报信息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社会信息平台和治安防控平台。一是完善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实现80%公安业务应用集中关联、数据集中建库、流程化高共享。二是建设行政管理平台,充分依托电子政务系统系统,拓展开发绩效考核、固定资产管理、网上业务练兵、廉政档案等功能模块,最大限度提高公安内部管理信息化。三是建设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完善情报分析研判机制,理顺专业情报分析研判队伍和综合情报分析研判队伍的工作关系,整合获取的公安内外动态情报信息,实现各类情报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高时效、高精度分析研判,充分利用分析研判结果辅助决策、预警防控、打击处置。四是建设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把地理信息技术具有的丰富空间分析能力和强大可视化展现能力与公安指挥调度、实有人口管理、重点场所管理、案件时空分析等业务应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全市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科学决策和扁平化指挥水平。五是建设社会信息平台,为采集二手手机、机修业、典当业、租赁服务业等社会面行业信息搭建平台。六是建设治安防控平台,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市局、县局、派出所三级互联互通互控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努力建设三个辅助系统,即:短信综合平台、移动警务平台和GPS监控平台。建设扩建“四类应用系统”。从业务急需出发,当前要重点抓好四类应用系统的扩展和新建。一是重点抓好四个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即进一步完善警综平台案事件办理流程管理模块;视频监控及指挥调度系统(包括公安指挥、会议、办案、业务交流等内容的内部视频系统和获取社会管理信息的外部视频监控系统及内外两个系统的联结);掌控人员基础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公安社会信息采集系统。二是完善部分基础性应用系统。对在“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中取得较大规模效益的基础性应用系统进行完善;升级扩容指纹信息系统。对违法犯罪人员(看守所关押人员)信息系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三是新建少量急需的业务应用系统,重点是刑事技术、行动技术和网侦技术的业务应用系统。四是适时对部分涉及国家安全和维护稳定的应用系统进行扩展,满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四)推进八项机制、六个网上应用和取得九项效益

推进八项机制为:责任分工、平台通报、测试比武、实战应用、质量管控、应急保障、安全管理和奖惩机制;六类应用是:网上办公、网上研判、网上作战、网上管控、网上监督和网上考核。取得九项效益,即突出主业、强化应用、夯实基础、规范执法、增强素质、服务民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公安工作是一项动态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系统工程,而公安信息化建设则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建设过程而不断推进。因此,公安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打造现代警务、提升核心战斗力为目标,遵循持续性、协调性、整体性的原则,实行可持续发展,力求做到“思想观念转变是先导, 教育优先发展是关健, 科技能力提高是难点,长效机制建设是重点,整体规划、科学建设、强化应用,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推进、支撑、拉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文德.信息化引领警务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关莅.公安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浙江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3]赵大斌.对制约公安信息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公安研究,2007,(7).

[4]张建平.关于构建网上作战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公安研究,2005,(8).

[5]张俭,尹金初,孙赞峰.公安信息化战略问题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2).

推荐访问:构想 信息化建设 欠发达地区 公安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