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保险业竞争力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把握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规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竞争趋势变化,提升行业竞争发展能力,进一步做好保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提升保险业竞争力,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协调发展,是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健康的重要途径。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可以实现共赢发展

发达的资本市场是社会财富管理的基础性平台,而保险机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稳定力量,也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受益者。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政策的放宽,两个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显现,和谐共赢的前景愈加清晰。

资本市场发展为保险资金运用拓展空间,保险业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承保与投资是现代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尤其是近年来投资收益对保险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2006年我国保险业实现资金运用收益934.9亿元,收益率达5.8%;投资型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占长期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比重为72%。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保险机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收益。保险机构是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者,即使在市场低迷时期,保险机构仍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持者,其长期保险产品的资金安排成为资本市场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是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这与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是一致的。

保险机构的逆周期投资优势,在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资本回报的同时,客观上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研究表明,共同基金固然是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但由于其资金来源的高度流动性,导致其主要表现为顺势操作,即在市场低迷时以卖出为主,在市场上升时以买入为主,在稳定市场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保险机构作为契约型金融机构,需要用不同期限的金融产品来配置资产,使其资产负债匹配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商业周期,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考虑资产配置,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保险资金的长期战略投资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保险投资的价值实现和“对冲”风险。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即资本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真正创造财富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得到足够的融资。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规模性特征,决定了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对有长期升值潜力和巨大潜在回报的战略性资产进行投资,既实现保险机构较好的资产负债匹配,又为资本市场培育了优质的上市资源。发达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保险业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卖方”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并为保险资金投资提供多种形式的价值实现方式,实现投资增值的良性循环。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仍存在挑战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既有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的溢价要求,也有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推动的因素。然而,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问题仍然存在,投资型保险产品拉动行业增长的稳定性有待加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仍任重道远。

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无法充分满足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结构还不平衡,尤其债券市场发育严重不足,债券发行量有限,长期债券更少,保险资金运用面临“长钱短用”的窘境,加大了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投机性较强,风险较高,低风险证券产品创新不足,保险资金低风险偏好特性决定了保险机构偏重于将保险资金回流银行体系,通过银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资出去,不但降低了保险机构资金的盈利性,而且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融资成本,无法支持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型。

投资型保险核心竞争力不强,造成一定的保险替代现象。依托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连接保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迅猛,成为寿险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以北京市场为例,2007年前三季度投资连接保险保费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5.9倍;仅9月当月投连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倍;不过,这显然无法与基金动辄上百亿元的募集规模相比。究其原因,一是投资型保险产品定位不清,特色不突出,仅简单地与其他金融产品比较收益;二是费用过高影响产品投资收益;三是信息披露不充分降低了对客户的吸引力,造成规模化发展的障碍。按照默顿和博迪等学者的金融“功能观”理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金融竞争导致的最优配置状态就是由成本最低的金融机构承担相应的金融功能,这种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过程将导致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商业保险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其他金融机构就会提供类似的金融理财产品,对现有的投资型保险形成挤压和替代。

保险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不适应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新要求。历史上,我国保险业投资管理水平较低和“利差损”积累的风险,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深刻教训。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专业投资机构及队伍的逐步建立,保险资金运用从债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再到直接股票投资,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逐步提高。特别是保险资金在产业投资基金、金融股权投资政策放开后,对保险业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人才队伍的专业性、以及投资风险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资金大规模参与资本市场的时间不长,尚未经历真正的资本市场周期性考验,保险业应对资本市场大的波动的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着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北京保险业科学健康发展

当前,金融综合经营成为世界金融发展趋势,国内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业务相互渗透也逐渐在金融领域的不同市场间发挥着促进竞争的作用。要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协调,关键是走科学发展道路,提升保险业自身竞争力。

支持鼓励创新,提高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保险业在产品开发和服务方式上不断推出新举措,但创新能力还较低,支持创新的制度和保护机制远未建立,对创新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化解能力不足。监管部门一要引导保险公司建立行之有效的鼓励创新的制度;二要通过监管措施或行业自律,建立维护行业创新积极性的规则,保护创新;三要及时总结分析,提升行业防控创新风险的能力。

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险业服务能力。保险业的服务能力是保险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今后,北京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重点:一是以各种责任保险为切入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二是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突破口,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支持,与财政、信贷等共同推进农村金融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三是以养老和健康保险为重点,发挥商业保险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发放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首都居民养老、医疗保障水平;四是以投资型保险产品为主要手段,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投资理财需求,转移和分散人们拥有的金融资产、房产等财产性收入的风险。

加强和改进监管,提高保险业抗风险能力。保险业的监管重点应是弥补市场失灵以及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等方面,要逐步建立“基础工作扎实、信息反应灵敏、监管手段科学、预警系统高效”的保险监管机制,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营造良好环境,培育一流的保险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保险生态环境,是形成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基础。北京保监局将加强政策引导、监管协调、诚信建设、风险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培育一流的保险市场。

编辑:杨晨曦yangchenxi119@gmail.com

推荐访问:互动 保险业 资本市场 协调发展 保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