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满足农民多层次融资需求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本文笔者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弊端的可施行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民间金融;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7.019

1 农村金融现况及存在的弊端

1.1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完善

伴随着我国各大银行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于农村金融资源本就匮乏的特殊地区而言,存在着经营网点被撤销;农村金融的资金流越来越少;以至于有萎缩趋势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进步,最初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农村副生产线的产业进一步发展,这使得农村金融也慢慢向有层次的、有差别的服务需求靠拢。农村的中小企业和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对贷款的需求逐渐增长,对于农村这种特殊群体往往更迫切需要国家的金融支持。在经济利益上具有一致性的主体对货币交易等服务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例如农村这种弱势产业,巨大的风险性让金融投资者站在盈利的角度上难以满足农村金融产业的金融需求,这使得农村资源配置的完善难上加难。

1.2民间金融的快速起步

农村民间金融定义为农村金融体系之外所发生的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其既包括低层次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关系,又包括高层次有组织的通过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及交易关系。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并不平衡,各种问题也时常发生,由于交替作用,国有民间金融的退出为民间金融奠定了基础,给予其一定的发展空间。民间金融的出现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目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尚不完善,这给民间金融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民间金融并不被政府承认,所以民间金融一味地被打压、被禁止。另外,由于农村的资金流通受阻,供给无法做到一致,必会给其留下发展空间,所以这并不是整治能解决的。农民借款渠道只能进行私人借贷,而且大部分农民贷款形式并不正规,借款比例远多于放贷。民间金融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在农村金融发展这一领域的留白,推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金融的拓荒者。

1.3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满足不了农村金融发展需求

我国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就是信用合作社,但是如今的信用合作社已偏离了原本的为农民服务的初衷,这使得本就困难的农村金融发展更加艰难,由于产权结构不明确,持股股东不仅享受不到各种优先权和股利分红,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根本起不到实质作用,久而久之,农民的信任度逐渐下降,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阻碍,合作金融的原则也并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也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2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提议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市场效率低下,若想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则需要深入内部,深化改革制度,改变当前金融环境,让其合法化,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体系,真正的深入到农村群体中去。

2.1民间金融合法化

农村的经济与城市相差巨大,农民以小农经济为主,由于市场制度不完善,商业信贷风险高,国内的金融机构不愿意转向农村这一领域,所以想要改变农村金融机构,满足金融服务需求,应加强引导、监督、合法化。并且适当的让民间金融有发展的空间,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正规金融机构若无法满足农民需求,農民必然转向民间金融这一并未合法化的体系。法律并没有对民间融资做出明确规定,但民间金融仍有发展的余地与空间,仍在进行各种民间金融交易。虽然我国民间金融还未合法化,但纵观发达国家,他们通过合理的制度与法律,使得民间金融与正规机构互补互助、相得益彰,起到了很好的合作双赢的效果。

2.2 推动农村小额贷款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额信贷在我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只要有条件,就可以摸索和调查农民的需要,发起小额信贷组织。现如今,在农村资金流动受阻,金融体系不完备,开展小额信贷则可以成为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主要的方式。

2.3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制度

对于现行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一是加强监管民间金融,使得交易透明化、合理化;二是保证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国家要加大调控,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农村金融发展的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部门应在承认农村金融组织的前提下,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入手,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金充足率及实行风险责任自负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民营的小额信贷银行、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达到合法、公开、规范,并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加以监管,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满足农民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文东,卫柯臻.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 王斌.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作者简介:马嘉伟,回族,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通讯作者:王晓光,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财政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多层次 供给 金融服务 融资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