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状况

摘 要:以当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智能化和国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背景,解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探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适新应变,大胆创新,发挥大学辅导员的作用,使爱国主义能够扎根于每一位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对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当代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228-03

在当代,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智能化,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加深,带来了不同文化的激荡,传统的爱国主义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在开阔视野,迎接世界开放性的同时,也在逐渐地接受外来文化与信仰,逐步淡化着爱国意识。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作为与大学生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辅导员老师,更应该发挥本职工作优势,加强与大学生的联系,对其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从现实出发,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或变迁。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方向阐释给广大民众,不断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对祖国报效之情的理念赋予爱国主义。使其能够在思想上打动人,能够在实践中符合社会现实,并最终升华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新内涵。

(一)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在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的急剧转变和经济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要求广大青年在思想信念上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价值观。这是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诸多观念的变化,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还有不断从国外涌入的宗教文化、其他民族的文化等,都在分散着青年的注意力。而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接班人,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对祖国、民族的奉献意识和个人价值观,会深刻影响其在今后社会中的自我定位与对社会主义的基本态度,同时大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的理解与态度更会深刻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将我国社会的制度优越性,民族历史的悠久性与民众生活的幸福感,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受教者能够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的建立、发展的艰难性。同时能够唤起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主人翁的观念,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只有充分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多民族大融合聚居发展的国情,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经济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实质内容与目的,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爱国对于一国的民众是基本的要求。只有体会到自古流传的家国天下的文化传统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才能逐渐地在思想深处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同祖国联系在一起。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活跃、人生价值信念逐渐成熟确立的阶段,这时形成的对个人价值、国家、民族的认识与情感,会影响甚至指导着今后的人生。因而,只有正确地认识个人、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加深爱国情结,才能够使大学生将个人的命运、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够取得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因为,现在我国社会的开发性,各种西方意识都在不断地涌入,其实强调个人价值与个性、呼唤自由平等观念为大学生所极力接受。但是,极端个人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伪自由等思想毒瘤在侵害着大学生。这要求广大高校辅导教员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不断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教育。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爱国主义同样能够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只有清晰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与个人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塑造优秀的大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激励其不断提升个体素质,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三)当代中国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国家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核心优势的比拼,这些都要求做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赋予着爱国主义丰富的内涵。当代中国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些都在时代的冲击下洗尽铅华,流传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辉煌的历史文化塑造了中国人自强、自励、勤劳的优秀传统,也充实着每个人的民族自豪的情感。这些过往的历史会不断地延续在国人的民族情感中。同时,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着经济社会的建设与文化的同时发展,逐步实现着伟大的民族复兴。我国的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奋斗得来的,现在取得的成就难,这更应振奋着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未来中国,还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提升着民族文化的建设。同时社会间和谐共进的氛围更浓烈,这些无不丰富着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无不在实现着个人价值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爱国主义,就是要对当代中国视阈下的中国历史、社会主义事业和未来中国的前进方向充满信心。

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重塑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应该具备新的思想,同时更应该将传统与现实联系,塑造具有时代性的新的爱国主义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同时在世界竞争的当下,塑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以此来教育人,增进对社会主义和民族国家的情感与信念。

(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源于我国社会处在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的现状,对于大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一致性,这是社会主义的国情与爱国主义在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加强国家实力提升与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的必然性与相通性。爱国主义,要从基本国情出发,结合社情民意,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党的带领下进行的经济建设就是要不断地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就是要同时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步骤,使物质与精神共同协调发展。从历史角度,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经过历史实践证明了的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选择,是能够带领各民族共同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优越的社会制度。同时,也是体现着实现个体价值,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维护个人各方权益的社会制度,因而与爱国主义的实质具有一致性。

(二)发挥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弘扬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时代感,更要继承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生发爱国主义增长点。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是始终弘扬的主旋律。具体体现为忧国忧民,如范仲淹的忧天下,龚自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更是涌现着无数的爱国模范。爱国主义是特有的民族情结,在不断延伸升华的理性认识。是在不断地继承和丰富发展着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阶段,更是体现着个人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如汶川地震中展现出来的悲壮的民族情结,在奥运期间提升的民族自豪感。所以,爱国主义是优良传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是与现时代的社会共同发展着的积极的奉献精神。

(三)塑造符合新时代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文化意识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会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情形。在新的时代,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愫,同时要因应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爱国主义的内涵。从而不断提升爱国精神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塑造符合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体现社会主义发展、和谐的实质。把社会主义与个体的共同发展,物质与文化的协调共进,当下的暂时利益与社会长远的发展理想相结合,塑造出既能关注当下每一个人的爱国主义内容,重视每个人现有权益,当然更要侧重发展长远的眼光去塑造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民族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共同奋斗。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内容中,要不断地注入具有民族观念和民族情感的内容,树立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不断形成特色的民族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不断关注民族文化意识,加强文化的教育人塑造人的内化作用。

三、践行爱国主义教育,适新应变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在理论上贴近社会现实和传承传统,更应在具体教育活动中逐步进行,并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和塑造人的最终目标。

(一)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在高校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塑造人教育人的内化作用,首先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能够不断增强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促进其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具体来说,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就要不断去适应社会。而从其进入大学开始,就应加强对其适应性的教育。使其快速地融入大学生活,在思想意识上能认识到积极主动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对于其健康的心理成长和新的社会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融入到社会中的人才,才能够发挥最大的能量,才能与社会和祖国共同前进。

(二)合理运用网络教学

在当代大学生中,网络使用特别频繁。网络教学手段,也应该予以重视。网络教学具有视听一体,效果直观、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新手段,并且能够使大学生引起兴趣。首要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合理的教育,对其网络使用方法、内容与时间要有明确、理性的认识。从工具角度认识网络的属性,同时注意网络教育的吸引性,增强大学生学习使用网络的兴趣。还有,进行网络教学,要在内容上有时效性,形式上的多元化和操作的可行性。使网络教学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激发起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模式上也可以灵活多变,可以播放影音,也可以互动,还可以作调查和模型建构等。总之,运用好网络的新形式,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三)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社会参与热情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在其人生价值观形成阶段,树立道德意识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在道德上合格,才能够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对其道德的要求更应加以重视。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使其清楚地认识社会,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导向的重任。使其不断加强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能够律己律人,成为素质合格道德求善的人才。大学生作为具有高知识的人才,只有融入到社会中,才能发挥作用,实现个人价值。激发大学生的社会参与热情,认识到自身命运与社会的紧密关联性。忧国忧民,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脚踏实地地学习。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树立目标导向

在高校进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明确的目标导向。要在道德品格上塑造高尚的人才,在人生抱负上确立为国为民的奋斗目标,在人生志向上将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牢固统一起来。分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善于引导,能够依据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自主意识明确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从而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突出教育重心,达到教育目标。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必然性

加强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促进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民族文化的独特途径,更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环节。

(一)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全力为民众谋取幸福,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一代,更应发挥表率作用,促进个人成长。并且,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为实现人民的利益,而促进社会整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就应该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是具有知识、技术,更应该具备较好的道德情操尤其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这样,才能够在思想意识上与国家民族相贴近,为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和谐献出自己的才智。一个连自己的祖国和共同生活的人民都不热爱的人,就不能算做是合格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是其今后人生、工作的基础,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畏不惧的基石。因而,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认识到其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基本方面。只有在思想、心理各方面都成熟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塑造思想、心理合格健康的人才。就应该从社会主义国情出发,不断丰富爱国主义内涵,同时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并能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道德高尚、素质合格的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程亚冰.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C].“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2003.

[2]季国平.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几个着力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

[3]曹建琴.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干预方法[J].当代医学,2010,(1).

[4]龚艳.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5,(6).

[5]何齐宗.自由教育的哲学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

[6]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7]刘雨.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和途径[J].世纪桥,2011,(3).

[8]马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复归:现实的个人[J].湖北社会科学,2010,(3).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大学生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