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容乐观,亟待加强。高校的爱国主义应该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主抓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提升爱国主义情操;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打造爱国主义新高地。

关键词:爱国主义;紧迫性;深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3-0203-02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品质。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江泽民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过去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今后仍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思想活跃,在现实中所受到的诱惑也比较多,有一定的急功近利观念和自我中心主义,如何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把爱国主义在高校继续发扬下去,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对爱国主义进行一个全面科学的解读。

二、爱国主义的科学解读

所谓的爱国主义是一种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其具体有以下表现。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孙生息、繁衍、发展的基础,它与我们民族和个人息息相关,相互依存。当我们泛舟西湖,欣赏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时;当我们置身戈壁,感受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袤辽阔时;当我们登临泰山,领略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时;当我们休闲之余,倾听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豪迈时……我们的心中怎能不油然升起一种“江山如此多娇”的情怀呢?其实,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就把祖国大地称为“神州大地”,这是对祖国的山河的深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美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中国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热爱祖国最根本的是热爱那些创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各族人民。邓小平在1981年英国出版的《邓小平文集》序言中情真意切地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创造祖国文化的历程中,各族人民都做出了贡献。56个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总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中值得我们学习的祖国文化更是举不胜举:四大发明、爱国歌曲、民族乐器、民族歌舞、名胜古迹、艺术建筑都是祖国文化的奇葩,都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4、爱自己的国家

国家具有实施阶级政治统治的职能、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职能和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能,是人类共同体的最高政治形式。国家和谐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那么,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会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当然,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举办世园会等,中国人都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三、在创先争优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从对爱国主义的解读中,我们可知,爱国主义并不只限于空洞的爱国家这个层次。在社会主义社会,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爱国主义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爱祖国的文化的统一体。

当前,在“创先争优”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和纪念建党90周年的大好日子,我们更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总的来说,高校的爱国主义应该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在普通同学中进行基础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同学掌握基本的爱国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表现优异的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加以培养和考察;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中,深化党的理论政策和时势引导,教育他们时时要“以服务同学为本”,时刻起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式发展。具体来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主抓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为此,我们要牢牢掌握这个主渠道、切实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代之以情境教学、学生专题研讨会、课堂调查或课堂问答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思想教育师生对话活动,教师就学习、生活、人际情感等问题及爱国主义、国际形势等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增强教育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发言,把他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以及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大是大非面前的疑问都说出来,师生双方以期通过讨论与交流,达成一致。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学生是主体。只有让学生真学、真用 ,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加强国情和历史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历史的比较、发展的比较和中西的比较中,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坚强信念。总之,要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使命感。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学生的内在成长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以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专题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培育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大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是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为谁学习,为谁工作和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升华大学生热爱祖国的道德品质,一是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地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一段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它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激发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也使大学生在这个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实现情感、阅历的升华。二是将社会实践融入专业实习。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情况,分别制定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将社会实践与学生实习实训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努力打造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思想认识、实践能力、活动效果以及社会影响不断提高。三是丰富内容,寓教于乐,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广泛组织学生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企业、部队等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4、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打造爱国主义新高地

现代的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们普遍交流的大众平台,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都有可能在互联网上看到。这就为我们打造爱国主义新空间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应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的总体格局中进行规划,打造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新高地,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新空间,建立一大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讲座和辅导,通过电子布告群、博客、网上聊天等途径,收集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并就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在BBS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些方式,学校能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网上爱国主义教育论坛,引导大学生就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自由辩论,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江泽民.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0-05-04.

[3]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杨金卫,时赟.创新四个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责任编辑/宋昶霖)

推荐访问:深化 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 创先 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