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俄两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差异

[摘要]“爱国主义是网络社会和经济时代最强大的国防”,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当今世界两个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中国和俄罗斯从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去重视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由于历史沿革和民族文化等原因,两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在一些方面的对比研究,取长补短,对我国在高校学生中更好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大学生;爱国主义

一、中俄两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差异

(一)对“爱国主义”概念理解不同,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存在差异。我国是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出对悠久的历史的继承、对壮美河山的热爱、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追寻,强调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由贫弱走向富强,代表着广大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时刻体现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这是与我国的国情一脉相承的,俄罗斯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诠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态度,组织有意义的爱国活动是他们进行此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俄罗斯的政党体制是多党制,其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体现政党执政理念,不强调对政党的政治情感,更多的是重视公民个人爱国情感的培育。

(二)对“爱国主义”角色定位不同,教育体制和物质支持存在差异。在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要“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在教育顶层设计上主动放弃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受到自身财力的限制,政府对教育的支持逐年减少,高校自主权和独立性逐年增强,人文领域的教育逐步弱化,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下降,本世纪初,俄罗斯政府认识到弱化“爱国主义”对国家政权的危害,部分高校甚至在此方面仍为空白,重新将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以重视,国家对教育的掌控能力弱化的局面虽在逐步改变,但积重难返,效果并不明显。相比较而言,中国政府在此方面做得就好得多,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教学体系,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科学的传承和发展。

(三)对“教育渠道”分类归纳不同,教学组织和学科范畴存在差异。在前苏联时期,俄罗斯高校对学生开展的主要是以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课程,对学生掌握此方面理论的要求较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执政当局弱化了对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教育指导思想在各高校部署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单独的教学内容,而将其归入对学生进行人文、哲学、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教育领域,通过这一类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培养他们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而我国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当今执行的一些大政方针,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相统一,树立坚定信念跟党走的信心,实现由内而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根发芽,知行一致。在教学组织上,俄罗斯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内容各异,良莠不齐,而在我国这类的教育内容是必须设立的,而且对实施情况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通过规范化的课程设置,科学化的教材编排,保障了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建设的系统化进程。

(四)对“宗教职能”作用定位不同,教育部门和参与范围存在差异。值得肯定的是,我国政府一直从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以校园为主体,以家庭、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媒介为辅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俄罗斯在此方面与我们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有一点显著不同,那就是其有效的利用本民族宗教—东正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成为了进行本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辅助教育机构,东正教在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月革命后,出于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执意要将东正教的与国家政权分离,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要求最终未能实现,苏联解体后,在人民理想信仰确实,民族意识淡漠的重要时期,在民族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等方面教育人民,成为了人民强大的精神寄托,同时积极还参与对青年人教育措施的制定,在维护国家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启示

纵观两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利用优秀民族文化引领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抵御不良思潮对民族认同度的冲击、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巩固执政地位、牢牢抓住高校这个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等方面我们有着相似之处,同时,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一是一定要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的高度去重视,人力、财力、物力充分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实施;二是一定要从献身国防尚武砺德的角度去实践,社会、家庭、军队全力参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从始至终;三是一定要从民族优秀传统势能的维度去创新,辩证、客观、充分发挥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作用;四是一定要从民族情感民族信仰的深度去重视,做实、做好、做精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各项工作。

中俄两国历史悠久,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各有所长,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对其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应遵循世情、国情,尊重历史,不断加强,方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葛立娟.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7]葛立娟,袁晓东.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35-236.

[3]于晓霞.社会转型期俄罗斯中小学德育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蓝瑛波.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6):86-87.

[6]韩莉.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J].教育评论,2010(4):153-156.

作者简介

梁云婴(1983—),男,黑龙江省黑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贯丽丽(1982—),女,黑龙江省黑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中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增益性对比研究》(GBD1212053)。

推荐访问:两国 中俄 爱国主义教育 差异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