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要解决这一严峻的课题,就必须加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出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是政治、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对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产生极大的影响。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存在很多干扰和困惑,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许多大学生在观念意识方面产生了偏差。面对这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淡化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

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逐渐积淀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有不少中国人认为如今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各国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所以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已不重要。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较为肤浅,其爱国主义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地球村” “民族国家意识已经无任何存在的意义” 这些西方思潮正日渐模糊着大学生民族国家观念和意识。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家不仅要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重视本国利益发展,还要兼顾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关乎本国重大利益问题方面,不免要向他国作出利益让步,进而换取他国的协调与合作。然而,这些方面的利益让步也使不少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已经不再重要。

2、全球化导致了大学生非理性的爱国情绪和行为

全球化的发展无疑使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不断发展,经济上甚至超过某些西方国家,成为后起之秀,这也刺激了过去藐视中国的西方势力,他们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断制造摩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甚至借助联合国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秩序和规则,来打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还以“人权”为幌子肆意地干涉中国内政,把矛头指向中国。面对这一系列挑起民族仇恨的做法,我国大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始不断膨胀。特别是美国在1999年攻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日本的教科书事件,还有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以及钓鱼岛事件,已激发了中国大学生积聚已久的爱国情绪。这种情绪在大学生一次次游行示威行动中得到了体现。在钓鱼岛事件中,日本的非法行为激怒了中国人,上海和西安相继爆发了爱国抗日示威游行,当地大学生也加入其中,烧日货,砸日车这些野蛮行为出现在了大学生这个知识分子群体中。尽管这件事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和引导下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危害我国的民族利益,很难断定大学生这种非理性的爱国情绪和行为会不会进一步升级。

3、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民众的基础和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纽带。民族文化中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国家的进步是不能拒斥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正日益失去其民族特性。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店充斥着中国市场,传统的中国家庭聚餐模式已逐渐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当中;西方的圣诞节甚至超越了中国传统中秋佳节的地位,当众多学者感慨中国传统节日的落寞时,大学生们已经是沉浸在一片庆祝西方圣诞节的欢乐气氛当中。不少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这也就动摇了大学生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严重威胁。

4、全球化动摇了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在全球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利用网络媒体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腐蚀,一方面不断否定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念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网络媒体的宣传使部分中国人开始对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进行怀疑,逐渐失去民族自尊心。大学生由于理论素养和历史知识的缺乏及政治辨别能力不高,就会从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与生活富裕中给自己下定义,认为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好。西方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处于分散状态。因此,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点

1、艰巨性

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环境面临着种种挑战,这无疑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艰巨性。一方面,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大学生开始淡化国家意识,以致于对西方的种种侵犯到中国利益的行为上放松了警惕,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阻。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地区、各国家和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跨国公司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网络的迅速传播,世界资源达到了共享。西方的价值理念也随之进入中国大学生的视野,面对西方色彩斑斓的文化,一些大学生开始动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崇尚西方价值观,追求享乐主义。从中国大学生的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新时期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开放性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环境下,许多地区已经不再是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依赖所代替了。”在这种趋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对外开放,不能固步自封。長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一种文化自大主义和文化排外主义,使中国不能主动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这一点对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以积极姿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是非常不利的,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与积极主动的面向世界的开放姿态是并行不悖的。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开放的爱国主义才是理性的爱国主义。

3、创新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是本民族在全球化的弄潮中不断发展进步发展的基础。一个民族,如果毫无创新精神,那么永远都达不到辉煌。在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于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来说至关重要。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在内容上坚持创新,从全球化背景出发,不断开拓包括国家主权、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新内涵。另一方面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当代大学生一提到爱国主义首先就是泛泛而谈,真正遇到关乎国家主权等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会置身事外。因此,在形式上应当倡导实践教育,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合理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与学习的动力,此外也可以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学的生动性。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1、认清全球化的实质,突出民族国家利益教育

实际上,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技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当今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及其“游戏规则”主导和控制下进行的,这样,经济全球化进程就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和支配,这表明,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的过程。西方大力渲染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宣称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等是国际竞争的主流,并大量散布什么“淡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等论调。这很容易使人们感觉到,当今全球化已经不带有意识形态性,而更多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了。我们必须要认清全球化的实质,不要失去意识形态上应有的“警觉”。世界历史已向我们证明,在任何时候,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都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所以,当代中国大学生必须认清全球化的实质,突出国家和民族利益,要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未来有可能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中,能够时刻自觉、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利益。

2、重视课堂教育与活动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要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来进行,还应该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提升,而形式多样的活动较严肃的课堂而言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有特殊意义的展馆,选择反映历史代表性的,好的题材的电影、电视、记录片进行播放,以生动的教案和展示,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喚醒学生对沉睡历史的记忆,从心里激发新生代的爱国思想,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动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农民生活,到工厂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能使他们感受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

3、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虽然网络空间庞大的信息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垃圾和不良信息,但仍然存在数量相当客观的优质信息资源,这给我们进行文化认同和爱国教育提供极具时代感和更为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新任务了,我们应当利用网络这一广阔的空间和庞大的信息资源,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喜好,通过网络图书、动漫游戏、播客共享、国学讲堂、网络互动、话题探讨等形式,为大学生搭建起表达、参与和交流的平台,力求让青年大学生成为网络传播内容的生产者,从而增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功效。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对爱国主义教育软件的开发,创建爱国主义教育专用数据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信息,使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专门化。

总之,面对全球化浪潮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教育淡化等诸多的问题,学校应当结合大学生的特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合理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李苏琴.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价值[J].教育与职,2013(17).

[3]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2.

[4]江泽民.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推荐访问: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