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84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讨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营养状况、是否具有内科合并症、手术时间、切口保护情况、术后切口清洗等均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 经过分析切口发生感染的易感因素,针对这些易感因素采取相关防治措施,从而降低术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74.61 【文献标识码】 B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不适,常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如果救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能够取得确切效果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病变阑尾[1]。但是经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据国外报道,切口感染是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常见并发症[2]。切口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而且也是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为了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笔者对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并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并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84例,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15-60岁,平均47.2岁。这84例病例中有16例发生了切口感染。

1.2 手术方法 通过回顾研究入选病例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营养状况、是否具有内科合并症、手术时间、切口保护情况、术后切口清洗等对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发病年例小于18岁10例,18-60岁66例,大于60岁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4h的患者52例,>24h的32例,营养状况BMI(体质指数)>25的患者40例,201小时的16例;切口保护采用腹膜外翻的44例,采用常规护皮的40例;采用替硝唑或庆大霉素清洗的46例,采用生理盐水清洗的38例。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病程短、营养状况好、无内科合并症、手术时间短、运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以替硝唑或庆大霉素冲洗切口等,可使术后切口的感染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l。

3 讨论

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中,由于阑尾组织的结构完整,阑尾的根部分界清楚,一般不会发生阑尾的腔内容物污染切口,所以也很少发生切口感染。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常因有脓性渗液及阑尾腔内污染物污染切口,常导致切口感染。

在年龄分组中,年龄<18岁和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高于年龄在18-60岁的患者,这考虑可能是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对于病程来说,病程越长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越大;体质指数大于是25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机会高于体质指数在20到25之间的,这可能是由于体质指数较大的患者腹壁脂肪较厚,手术后可能会发生脂肪液化及脂肪坏死相关;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因为患者的体质差、抵抗力低下;而手术操作时间越长,发生切口感染的机会越大,这可能与手术室中的无菌程度及手术室中的漂浮物污染切口有关[3,4];术后常规行替硝唑或庆大霉素冲洗伤口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机会小。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阑尾炎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把可掌控的因素掌握在较合适的范围内。首先应行健康教育,对于有急性腹痛的情况,尽可能找就近的医院就诊,以免拖延手术时机;其次,对于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由于合并症而增大切口的感染机会;而对于手术时机,如果病情允许,充足的术前准备会可以把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减到最少;在术中,尽量把手术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手术时间过长会使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大;手术行替硝唑或庆大霉素等有效抗生素,会使切口内的细菌感染降到最低,另外对于可疑感染的患者,尤其对于肥胖患者要常观察手术伤口,多换药,换药时注意挤压切口两边组织以将其液化的脂肪和渗液充分挤出。

参考文献

[1] 刘虎,郑凡东,张迎利,等.防治阑尾炎术后切121感染的体会[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2):123-124.

[2] 许兰薇,刘勇兴,何连德.阑尾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天津医学学院学报,1992,16(3):54.

[3] 戴先鹏,秦春宏,熊国祚.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6):77-78.

[4] 于忠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19.

推荐访问:阑尾炎 切口 术后 临床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