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近年来,笔者所在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抓实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以“象棋走进校园”“经典伴我成长”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学生因此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常规管理中加强学科建设

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对班级工作管理的考核,校德育处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从小事抓起,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学校还自编校本读物《好习惯好孩子》。今年2月,举行了《好习惯好孩子》一书的首发仪式,向校内1600多名学生赠阅这本读物。

认真上好班队课、品德课,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的同时,要求各科老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典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学校开展“两课X活动”:进课表,每周一节列入课表中。有课题,申报立项进行科学研究。每个学期开展多次主题性活动,有每年常规性的,也有临时独创性的。

经典诵读 立项课题:“十一五”期间《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十二五”期间《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提高小学生素养的研究》。活动:象棋娃快乐阅读活动、“小书房网上展评”活动、迎六一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学生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诚信、勤俭朴实的传统美德。近几年,学校深入开展“经典伴我成长”系列活动。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科学安排,营造氛围。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在班级黑板报上,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活动成果,或是诗词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开展活动,保证实效。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科学评价,促进提高。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五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经典文章不仅具有恒久的文化价值,而且是高度凝练的精粹语言,是值得终生记诵学习的。从小诵读经典,既可为未来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又可习得优雅的语言。为此,学校组织老师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免费赠送给学校每一位学生。如案例:

去年3月,学校精心策划了“象棋娃快乐阅读”活动,并于3月24日上午举行了“象棋娃快乐阅读”启动仪式。大队长宣读《“象棋娃快乐阅读”倡议书》,她向全体同伴发出倡议。每人精选5本好书在班级开设“好书交换站”,写读书笔记,举行跟读书有关的中队活动,开展“家庭书房”网上展示活动,评选“阅读之星”等。通过开展活动,营造一种读书环境,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引导学生以书籍为伴,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

6月,在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案例展示评比中,学校的德育案例《“小书房网上展评”活动》被评选为优秀案例。

“六一”庆祝活动上,学校安排了“印象最深刻的小书房”颁奖环节。在全校师生面前上台领奖,拍照留念,还有奖品:每人一本《笑猫日记》,对此所有学生特别羡慕。这让孩子们觉得拥有小书房,拥有更多书是多么让人幸福的事。

活动中,有一些没有小书房的家庭,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参加小书房活动,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有一位一年级家长亲手做了一个书柜,孩子在介绍中说:“我的书架漂亮吧!这是我爸爸亲手做的。我来告诉你们它是什么做成的,它是一张旧的办公桌和几块夹板做成的,很漂亮吧,我很喜欢。因为,它是我爸爸亲手做的……”

象棋进校园 立项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象棋教学促进青少年道德修养提高的教学研究》;“十二五”期间《创建象棋特色,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活动:千人象棋赛、校际象棋交流友谊赛、苏锡常象棋特色学校交流赛、苏州市第十三届体育运动会中小学学生组中国象棋比赛、校园小棋王小棋后评选颁奖。

象棋教学课程化

“中国象棋”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为了进一步深化校园象棋特色,学校在象棋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上也作了进一步的探索。象棋是象征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艺术,被古人敬为四大艺术之一。由于象棋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位名家说,中国象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象棋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象棋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缩影。在上世纪末,学校就开始尝试,通过“中国象棋”走进课堂、走进校园,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

学校把《中国象棋》作为一门学科设置进课程中,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象棋课,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老师按照一般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选拔出来的尖子生组成校象棋集训队进行集训。象棋教学活动化。除了把象棋教学课程化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象棋活动。一方面,象棋活动依托于象棋课程;另一方面,象棋课程又靠象棋活动来深化、发展。每年“六一”前夕,学校都要开展“千人象棋赛”活动。为借鉴兄弟学校开展象棋活动的经验,促进校际交流,学校分别和吴江、常熟、太仓和苏州市区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经常开展象棋友谊赛交流活动。象棋教材校本化。在实践中,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但由于教学中缺少理论总结与分析,一直未形成一套与象棋教学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材。因此,发掘象棋教学资源,开发象棋教学的校本课程,对深化象棋教学,进一步凸现学校象棋特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象棋校本教材以多位象棋名师所著书籍为指导,其棋局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象棋专兼职教师在自己平时执教中积累的素材以及平时师生对弈和生生对弈中出现的案例;二是象棋专职教师带学生外出比赛发现的精彩棋局;三是网上摘选的有代表性的各类棋局。至今,已编印了《乐在“棋”中》(一)、《乐在“棋”中》(二)两套校本教材。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象棋文化教育活动,下棋成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同时,象棋文化教育活动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家长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棋类活动,与学生研究棋艺,与学生擂主对弈。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象棋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近年来还先后邀请国家级象棋大师徐天红、张国凤等来校指导。各种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向社会各界、象棋大师学习的机会,还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等的提高。去年,在学生中开展了“我来设计‘东东’‘棋棋’卡通形象”活动,在历时一个学期的设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翻资料,找亲朋好友商量,一起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东东”“棋棋”。最后经校行政、教代会和少先队讨论确定了的“东东”“棋棋”卡通形象。现在,可爱的“东东”“棋棋”在校园里到处可见。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它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活动方式,渗透到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因此,形成良好与独特的校园文化对办好一所学校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在学校环境建设中,根据校园本身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凸显校园象棋文化特色和个性。2009年,校园里就建设了“象棋乐园”和“紫藤园”。“象棋乐园”在校园的北部,比较安静,在高高的香樟树下放着一套套下棋的石桌椅,观弈亭前是长长的象棋文化廊,四周草坪中一颗颗棋子若隐若现。“紫藤园”在校园的东南角,荷花池的四周是紫藤长廊,布置着历代名人名言及有关中国象棋的历史知识。每当清风徐来,花儿飘香,果树摇曳,同学们在树下对弈、读书、学习、倾谈,形成了棋、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校园景观、象棋文化与绿化鲜花相衬相映,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德育 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