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堂守护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还是《九章算术》,亦或是中国象棋、戏曲影视,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主导了现代孩子的思想,汹涌而至的外来文化挤占了原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必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让传统文化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得以传承。

一、走进古诗,触摸传统文化意蕴

苏教版教材选编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这些古诗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对学生了解祖国珍贵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示儿》是陆游的临终绝笔,全诗紧扣“悲”字,诉说了诗人壮志未酬之憾。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他们又怎能体会八百年前诗人的心境呢?为此,笔者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了一些关于陆游的资料,通过课堂交流,孩子们知道了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是仅仅了解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安排孩子们对诗歌进行反复品读,同时从陆游的诗作中选取了他人生中不同时期的一些经典诗句,让学生去品味,进而理解了这个“国”字真正地融入了陆游的整个生命。陆游爱国的一生、忧国忧民的一生,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而他强烈的爱国情感也必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希望的种苗,伴随着他们渐渐长大。

二、研读文字,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经典国学中的《三字经》《论语》有很多传诵久远的名篇名句,它们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走进小学语文教材。但是,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很多内容或许孩子能够通过诵读去记忆,却难以通过诵读去理解。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去揣摩其中的深沉用意。

《孔子游春》一文语言优美、说理透彻,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浓浓的哲学韵味。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关于水的精彩论述是精髓所在。“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整齐的结构、质朴的语言,彰显出孔子智慧的光芒。对文字的反复品读加上多媒体课件的精彩运用,孩子们对水有了深刻的认识。由此,相机补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们深深地懂得具有水一样品格的人才是真君子。随后,引领孩子们谈谈孔子周游列国,说说儒家思想,读读论语名句,拓展性学习让大家也渐渐明白,孔子人生所追求的便是如水一样做个真君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系列浸润着传统文化印记的内容伴着《孔子游春》跃入课堂,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

三、拓展文本,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也只是沧海一粟,它的内涵远非文本中的一两句话、一两段文字、一两篇文章所能涵盖,更多的文化魅力则体现在文本之外。

《梅兰芳学艺》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苦练本领终成一代艺术大师的故事。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于国粹京剧及梅兰芳本人只需稍作了解。直至五年级《练习3》中“语文与生活”部分出现了京剧《红灯记》名段及与戏曲相关的谚语,传统文化戏曲才又再次出现在学生的视野。戏曲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及表演艺术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如果此处继续将戏曲艺术一带而过,那这部分内容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将大大降低。于是,笔者先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红灯记》所发生的背景,再听一听原唱,理一理唱词的弦外之音。随后讲述了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再拓展了越剧、豫剧、川剧等戏曲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孩子们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不怕吃苦、有志竟成的民族精神风貌。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她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走近她才会懂得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仲淹所谈“先天下之忧而忧”,才会知晓诸葛亮所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所书“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传统文化立足小语课堂,触发孩子的情感,扎根孩子的心灵,渗进每一个孩子的骨血,成为他们战胜自我、发展自我的强大内驱和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柴湾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立足 守护 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