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善思,缺一不可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或许都有自己敬佩的偶像或榜样,他们之所以被敬佩,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总能汲取到那些令人敬佩的精神养料。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杰出而有成就的历史名人数不胜数。不过,你若问我最敬佩的名人,那么非一位丹青妙手莫属。他的书法作品用笔流畅、舒展自然,无论何种字体,都被他写得龙翔凤跃、挥洒自如。他的代表作《兰亭序》千古流传。他就是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一王羲之。

王羲之最令我敬佩的精神就是勤奋。王羲之从七岁起就开始跟着一位有名气的女书法家学习书法。每天练完字,就到

门前的池塘里洗笔砚,如此时间一长,原本清澈的池塘就变成了墨池。后来,王羲之每搬到一处,都要在门前洗笔砚。据说,他留下的墨池是众多书法家中最多的。北宋的文学家曾巩曾专门写了一篇《墨池记》对王羲之的勤奋精神加以赞颂。

勤奋,固然可取,但只是勤奋,若不善于思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童年的王羲之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他十二岁那年的某一天,他在父亲的枕头底下发现—本名叫《笔论》的书,一经翻阅,他很快被书里那些如何写字运笔的内容吸引住了。因此,他把书偷偷拿出父亲的房间来读。但他的窃读很快被父亲发现了。父親担心书里的内容对于年幼的王羲之过于深奥,便要求他把书还给自己。可没想到,王羲之“扑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恳求道:“父亲,我会用心研读的!您就让我读吧!等长大了再读,那就太晚了!”父亲被儿子的好学深深打动,欣然同意了。从那以后,王羲之认真研读《笔论》,书法水平进步很快。

勤学善思,终于使王羲之成为一代“书圣”。而这种平常而不平凡的精神,也使我受益匪浅。

我从二年级开始学习国际象棋。我自认为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国际象棋也不例外。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证练模时间。但起初,我的棋艺进步并不大。原因在于虽然练棋的时间有保证,但下棋时总是局限于自己熟悉的老套路,总是在重复犯着相同的错误,所以进步并不大。为此下棋的兴趣曾一度大减。后来,老师告诉我下模,重在思考,要把学到的招术加以运用,不能总是惯性思维,要学会预见性思考,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手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多观摩高手下模,揣摩其中的奥妙,学以致用。运用了老师的方法,我似乎开了窍,棋艺精进了不少。现在五年级的我在国际象棋方面已经是小有斩获。其中的秘诀,也正是我从王羲之身上所学到的——勤学善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善思,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缺一不可。

推荐访问: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