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身心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德育的重要性及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及注意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以,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学生处于运动状态,只有在不断練习中才可以达到好的锻炼效果,整个课堂中学生间有了更多身体上的接触。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

通过讲述讲述历史,结合教学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的教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体育发展史。比如唐代盛行的“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的前身,还有强身健体的武术以及各类棋类活动。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但到了近现代我国体育如同我国近现代史一样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国力下降,人民身体素质下降,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体育史又翻开了赞新的一页。从老女排的五连冠到今天的重获奥运冠军,从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到今天奥运会奖牌数世界前列,这凝聚了多少体育健儿的无私拼搏用中国健儿为了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

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挫折教育。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度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如果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同伴创造的机会,也难以有所作为。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家长往往迁就,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存在着“骄”、“娇”二气,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例如在800米达标测验中,有些同学由于缺乏拼劲,最后以几秒之差而达不到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告诉学生每个人进行耐久跑时都会很累,只有意志力坚强的人才会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坚持下来你就是战胜自己的胜利者!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杜瓦尔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这一次不代表永远,失败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失掉的是成绩,但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下面三个原则:

体育教学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学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视大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将德育所包涵的各项素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使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体育教学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进行七年级立定跳远练习时,有些学生天生弹跳力好,轻松一跳就是2米40的成绩,可有些孩子费劲全身力气也只有1米5。此时就要鼓励跳的近的同学:你尽力了,你比自己以前进步了,你就有收获。不是所有事情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没回报。教会学生淡然接受学习生活中的得与失。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探索。体育教学中,造就具有情操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建嘉.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嵇明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肖喜波.体育与德育[J].山东教育.2014,(09).

推荐访问:新时代 和谐发展 身心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