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厅苏忠民副厅长在2014年度全省电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作为“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确立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中央反复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任务要求:“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差别”,可见中央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将教育信息化单列一章,作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刘延东副总理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教育信息化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国务院2013年3月发布的《国家“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里,明确提出将“三通两平台”作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信部出台的《“宽带中国”2012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支持实施宽带网络教育工程,要求运营商在“村村通”建设中优先接入学校。发改委最近制定的“信息惠民工程”,六项重要工作中有一项就是教育信息化,首期(到2017年)启动5个亿建设资金,集中精力抓好职教,从职教搞突破口,这些都是很实际的行动。

吉林省也将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2013年,省教育厅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科研产业处设立办公室。教育厅还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全省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实行定期通报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整体推进工作。为加速“三通两平台”建设,省教育厅深化与电信运营企业的战略合作,与联通公司签署了4个亿的框架协议,计划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与应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等领域加强合作,尽早实现吉林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既定目标。同时,将设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费,确保足额到位,用于日常运营、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等。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要设立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专项经费。

对于电教这个队伍来说,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同时,也要有机遇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省今年的重点工作中教育信息化的站位:一是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缩小了不同地域在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上的差距,用较低的成本高效便捷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信息化是重要动力之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二是高教强省战略的启动实施。信息化水平也是衡量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失去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高教强省建设难以推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可见,教育信息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任务已经由基础教育拓展到高教、职教范畴。电教专业人员要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一是“电教馆”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发展,不仅内容要创新,机制要创新,思路也要创新。新时期电教业务的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问题,而是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共同向电教系统提出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下的重新定位和工作思路调整。二是电教馆在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中的主要任务是资源建设与应用。要以资源为主业,以网络为载体,以服务为主线。这意味着教育资源建设要转型为以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教育资源共享转型为以网络为载体、为媒介,以服务为主线的资源共享,开发资源的目的就是通过服务实现共享。这些都向电教队伍的人才转型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转变职能,发挥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可以说,我们省的电教系统队伍是一支成熟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化队伍,在电化教育发展不同时期都取得过一定的成绩。但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阶段,任务要求、组织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电教系统正处在业务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实现以网络为载体、资源为主线、服务为重点的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我认为,电教队伍新时期的建设重点:一是要成为专家团队。提高研究能力,要成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与指导实践的专家,承担相关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总结成果、形成论文。二是要形成学习共同体。教育信息化离不开信息、通讯、网络等新技术,离不开基于这些新技术开发的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网络电视、智能手机等新设备,离不开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知识、新理念。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新理念各种各样、层出不穷,且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我们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必须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常用新设备、体验新技术。否则,我们就难以担当教育信息化的引领者。三是要成为专业化团队。作为电教系统,专业化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服务上和管理上的。教育部科技司王延觉司长对新时期的电教系统提出了新的定位:电教系统应该成为组织数字化资源建设、推进资源共享和服务、组织教育技术培训以及指导装备建设和提供运行服务的系统。在新的形势下,电教系统要把上述4项职能发挥好,应该是我们现在的定位。

三、加强学习,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任务

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信息化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注意学习国家、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大家知道,“三通工程”是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部署的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期间的核心工作。其中,“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基础,是解决应用端的设备问题;“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核心,主要是推进各种应用模式;“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发展方向,是支撑下一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的基础。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都是为“三通”服务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三通”中的“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就是要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来支撑,就是要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来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和应用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三通工程”的重中之重,是信息化时代实现优质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在去年我们省召开的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张伯军厅长做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部署了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包括:到2015年“三通两平台”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建设“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实现95%以上的教师实名注册,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到2017年,全员完成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提升培训,等等。要达成这些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就要把提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放在加快推进工作的重要位置,转变观念,分解任务,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体部署上来。

四、完善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稳步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硬件及软件运营维护、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多个环节。教育信息化要想健康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保障体系建立起来,落实下去,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行政部门要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推进的责任,建立起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二是要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方面,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模式,使学校能够从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等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聚焦于“应用”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要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新机制。依托通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加快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各级各类学校使用的具有吉林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课堂、网上教研等实现资源推广、资源共享和持续更新。

三是建立“试点先行”的推进机制。通过试点探索形成不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试点探索形成区域内教育信息化统筹协调、建设与应用等方面有效机制。省里将适时启动“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确定10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评选推进教育信息化示范县。

四是在学校内部,还要充分引导、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对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参与。只有学校专心于应用,教师、学生主动参与应用,教育信息化价值与作用才能够得以体现,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得以保障。

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并无现成的模式与路径可循,必须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科学管理”的策略,探索并最终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同志们,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民生工程,推进教学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中,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统筹规划、真抓实干、用真功夫、下大力气,实现我省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为推进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推荐访问:教育厅 吉林省 电教 工作会议上 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