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孔雀拳与孔雀舞关系探析

摘要:孔雀以美丽的形象存在着,但它更是幸福、吉祥高尚、雅典的象征。傣族练习孔雀拳以娱乐健身为主;跳孔雀舞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幢憬。孔雀拳和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传统体育和民间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表演性项目,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挖掘和整理以及保护和传承傣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傣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需要对傣族孔雀拳和孔雀舞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傣族孔雀拳是在吸收孔雀舞的动作基础上形成的独居特色的拳术,在演练中常是“武中有舞”和“舞中有武”紧密相连。孔雀拳动作刚柔相济、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审美艺术,孔雀舞优雅轻盈的“三道弯”突出较强的健身功能,因此,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傣族孔雀拳孔雀舞 關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4-0119-03

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具有善良而柔美的特性,其特性在傣族孔雀拳与孔雀舞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傣族孔雀拳与孔雀舞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芒市、瑞丽市及西双版纳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芒市和瑞丽市的孔雀拳、孔雀舞最具代表性。傣族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孔雀拳是在武术的基础上融人孔雀的形象特征以及生活中的行走、跳跃等动作,它是傣族武术的代表性拳种,属于象形拳术;孔雀拳和孔雀舞都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的关系众说纷纭,有学者表示“孔雀舞融于孔雀拳”也有学者表示“孔雀拳融于孔雀舞”。

1

孔雀拳孔雀舞的来源

1.1 孔雀舞的来源

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对于孔雀舞的最早记载于《新唐朝》一书中,并在《山海经》《华阳国志》《南召野史》《蛮书》等历史文献中对孔雀和孔雀舞有记载。目前,对于傣族孔雀舞的具体的起源,仍然众说纷纭,其中孔雀舞的来源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宗教信仰,另外一种是:神话传说。但本人认为,傣族孔雀舞是傣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产生对孔雀的图腾崇拜的体现,它集本民族“水”性特征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而形成的。目前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孔雀舞舞蹈大师有毛相、刀美兰、杨丽萍、约相、旺腊、依团等。[1],其中以毛相的《双人孔雀舞》、刀美兰《金色孔雀》和杨丽萍《雀之灵》为代表的孔雀舞最具傣族丰富的文化特色。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有云南省瑞丽市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孔雀拳的来源

在2017年9月15日上线的由德宏州体育总局会、德宏州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德宏州体育运动中心、德宏读本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德宏本土题材创编微电影《孔雀拳》,该电影是真实故事呈现。[2]在《孔雀拳》中,讲述的是一个舞者和另一个武者在机缘巧合下,发生的舞与武的融合碰撞,开启的一段理想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伴玉容是与其师傅杨四(孔雀拳的传承人),将舞蹈、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结合,碰撞出独具特色的傣族传统体育文化。歌舞团优秀的孔雀舞舞蹈家,走到了事业的瓶颈期,正在自己十分苦恼想要突破、想要改变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使她产生了学习武术的冲动。

伴玉容有着资深的舞蹈功底,加上师傅杨四的帮助下,学习了傣族武术,并融入了孔雀舞,使舞与武的融合,形成了孔雀拳。并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中荣获冠军。

2 傣族生态环境与孔雀拳和孔雀舞

2.1 傣族生态环境与孔雀拳

傣族聚居地孔雀较多,孔雀有幸福、吉祥的象征意义,是傣族认同的图腾标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受越来越多傣族人民喜爱,所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孔雀的这种敬爱。德宏文化馆杨四在其文化的熏陶下创编了孔雀拳。杨四创编的孔雀拳从动作细节上既有武术刚劲、灵敏的步法,又有舞蹈婀娜多姿的身形,同时还有傣剧的影子,是德宏这片独特的土壤给予他的灵感,使他能从孔雀的神态中吸取武韵,山林碧竹中创造精髓,这样“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共同作用下地产物,除了动作本身带来的欣赏、娱乐、健身等功能外,更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体现。

2.2傣族生态环境与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的形成与云南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云南傣族地区德宏州位于云南西南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2000米的亚热带地区,雨量、气温不仅适宜人居住,同时也非常适宜孔雀的生长。除了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孔雀生长外,其人文环境也适宜孔雀生长,傣族聚居地民族团结友好、气氛和谐、人民热情,因此,德宏州芒市拥有“孔雀之乡”美誉之称。

3 傣族孔雀拳和孔雀舞的异同点

3.1 孔雀拳与孔雀舞的相同点

傣族孔雀拳与孔雀舞在形成环境、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功能价值、表演服饰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3.1.1孔雀拳与孔雀舞的形成环境

生态环境下产生的对孔雀的敬爱,基于同一图腾崇拜以及傣族人民生产生活、娱乐、健身等需要,[3]以及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内在涵养和外显形象的认可和喜爱,对孔雀进行模仿而形成的傣族孔雀拳和孔雀舞。

3.1.2孔雀拳与孔雀舞的民族文化

尽管“武”和“舞”是两个不同学科,但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的积累与沉淀逐渐形成的民族精神的表达,都是传承和发扬傣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3.1.3孔雀拳与孔雀舞的表现形式

两者都有较强的观赏性,常在民族乐器的伴奏下,在各种节庆活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以表演或比赛的形式出现。

3.1.4孔雀拳与孔雀舞的功能价值

无论是孔雀拳还是孔雀舞在技术动作上都是通过手、眼、身、步等的配合来达到传达民族文化的效果,因模仿孔雀动作,固然两者在动作上有相同之处。不仅具有审美艺术价值,还具有娱乐、健身功能。

3.1.5孔雀拳与孔雀舞的表演服饰

孔雀拳与孔雀舞的表演或比赛,其服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根据图腾崇拜孔雀的形象设计的傣族服装。

3.2孔雀拳与孔雀舞的不同点

孔雀拳和孔雀舞即使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从名称上就能非常明显分辨出学科分类的不同、还有文化内涵、特征、功能价值、发展现状等方面有不同之处。

3.2.1孔雀拳与孔雀舞的文化内涵

孔雀拳从属武术项目,属于体育学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孔雀舞从属舞蹈项目,属于艺术学中的民族舞蹈。

傣族孔雀拳彰显了傣族尚武的精神以及对武术的独到的见解与表达,更是傣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保持了民族民间传统拳术风格特点的同时,又巧妙地融汇了我国传统孔雀舞的动作要点,它对我国傣族体育文化的流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孔雀舞具有维系傣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蕴含着傣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审美艺术的追求。

3.2.2孔雀拳与孔雀舞的特征

孔雀拳和孔雀舞在形态、动作、服装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孔雀拳灵活多变的形态特征,孔雀拳既有武术敏捷的身法,又有孔雀轻快的身影,固然表现出灵活多变的形象特征;孔雀舞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它呈现出傣族对孔雀的崇拜,将孔雀作为民族标志性的图案,整体的舞蹈动作优雅、轻盈且呈现出身体的“三道弯”,这样的形态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傣族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傣族孔雀舞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孔雀拳刚柔并济的动作特征,傣族孔雀拳既保留了传统武术刚劲有力的特点和表演者机敏、勇敢的精神,其动作要求手、步灵敏,判断准确,有兔子般的听力,鹰一般的眼力,又有孔雀般的身姿,它不像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那样刚劲,但体现出了孔雀拳刚柔相济的独有韵味;孔雀舞温文尔雅的动作特征,傣族孔雀舞主要通过手型、步型、身姿模仿孔雀行走、跳跃、开屏等动作传递对孔雀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动作中形成“三道弯”。[4]其中第一道弯为弯曲的膝部到脚掌,第二道弯为从人体的胯部到膝部,第三道弯为弯曲的上身到人体的胯部。同时在人体的手臂上也是三道弯,这三道弯分别为:从手臂到手肘、从手肘到手腕及从手腕到指尖。这些肢体动作温文尔雅,用“水”一般柔软细腻的方式表达情感,舞姿婀娜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服装是一个民族最为显著的外在标志,是民族历史的积淀,也是民族精神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傣族服装在《西双版纳风物志》中有记载: “傣家妇女的服装,或许是世界上最美的服装,美观、朴实、贴身、大方而简洁。”傣族孔雀拳清爽美观的服饰特征,女性的服装以简洁的白色为主,上衣为紧身短袖,下身为喇叭裤,腰间系有蓝色镶嵌有金片的布,膝盖以下的“喇叭”上镶嵌有孔雀翎的图案,男性服饰有短袖也长袖,服装上都镶嵌着孔雀翎的图案。傣族孔雀舞多姿多彩的服饰特征,傣族服饰色彩艳丽,上衣较短且镶彩色花边,有背心、也有长袖,但表演多身着紧身的短袖,下身穿长到可以蓋住脚的筒裙,显得美丽大方、艳丽而又活泼。而傣族男性服饰多以纯色短袖和到膝盖部位的短裤为主,简洁但不失傣族独特的民族韵味。无论孔雀拳还是孔雀舞的服装都源于傣族信仰“万物有灵”,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热爱生活的心态赋予傣族活泼爱美的性格,傣族服饰图案不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文化与审美情趣,而且蕴含着傣族人民思想观念和图腾崇拜。

3.2.3孔雀拳与孔雀舞的功能价值

孔雀拳隶属武术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有审美、娱乐的功能,但主要发挥的是武术防身、强身健体的功能。更深层次的价值表现在孔雀拳凝结了傣族人民为人、处事的智慧;孔雀舞隶属艺术学中的舞蹈类,主要呈现的是艺术审美和健身的功能价值,其更深层次的价值表现在孔雀舞体现了傣族人民高雅的审美艺术以及淳朴精神追求。

3.2.4孔雀拳与孔雀舞的发展现状

孔雀舞是傣族对孔雀的图腾的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把孔雀灵巧柔美的动作融入到舞蹈元素中,碰撞出新的文化,孔雀舞是傣族一种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傣族非常热爱的民间舞蹈,尤其是青少年,除了在节庆活动、宗教习俗等方面经常看到千姿百态的孔雀舞外,在学校课外以及文娱活动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孔雀舞,可见人们有多喜爱。孔雀舞造就了许多孔雀舞舞蹈名师,主要有毛相、刀美兰、杨丽萍、约相等,流传至今的孔雀舞已家喻户晓,在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孔雀拳是从属武术项目,是傣族武术中的一个颇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但由于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对本民族的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不重视。对于孔雀拳的发展,[5]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赵静冬说: “孔雀拳的推广多为民间自发行为,并没有通过官方宣传和学校教育等方式进行教学和传承,传承和发展还需要政府大力支持,通过学校教育、比赛、群众健身、节庆表演等方式进一步地宣传和推广,孔雀拳的传承和发展,可借鉴孔雀舞的发展思路,对原生态的民族舞蹈资料进行搜索整理,再经艺术家二度创作,充分挖掘民族艺术文化核心,为云南孔雀拳长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结语

傣族孔雀拳和孔雀舞是传统体育与传统舞蹈的碰撞,是两种交叉学科的体现,即“武中有舞”和“舞中有武”。孔雀拳动作刚柔相济、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审美艺术,孔雀舞优雅轻盈的“三道弯”突出较强的健身功能。因此,傣族传统文化项目,不管是以“体”的形式,还是以“艺”的形式都是民族文化最好的表达,都能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莎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2]《孔雀拳> [EB/OL].http://dehong.gov.cn.

[3]李诤爽.德宏州傣族孔雀拳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民族大学,2013.

[4]齐光辉,张 雯.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新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5).

[5]傣族孔雀拳:传统文化绽放新魅力[Z].

推荐访问:傣族 探析 孔雀 关系 孔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