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开放!汉唐河西的繁华盛世

河西之繁盛,莫过于汉唐。汉唐经济文化之所以能享誉世界,皆因胸怀坦荡,高举“开放”大旗。自信强大,则开放交流;贫穷积弱,则封闭保守。历史用它的2000多年的经验和岁月,反复证明着这一不悖之理。作为丝绸之路主干道的组成部分,河西走廊是大一统王朝开疆拓土、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更是各路商旅汇集、各种风物荟萃的大舞台。

汉朝,血与沙之后迎来了开放

华夏民族对于河西走廊的最初注视,缘于一个帝国被围困的命运。那时候,强大的匈奴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对立已有几百年,一个19岁的年轻皇帝听说西域有匈奴的敌人大月氏,就想联合西域诸国共抗匈奴,从此开启了对于西部的探索和开拓。张骞应命运的召唤而出——结果,27岁的张骞在出访大月氏的路上被匈奴俘虏。再次见到长安城时,曾经健硕雄壮的年轻汉子,已经有些须发花白。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13年后,张骞重返汉都长安。当时他本人肯定不会意识到,这漫长冒险究竟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今天,有西方学者将其誉为“东方的哥伦布”、“中国第一位外交家”。

张骞通西域,不仅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行为,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地理探险。回到长安后,他将西域以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西亚,以至安息(伊朗高原地区)、印度诸国的方位、幅员、人口、城市、物产等信息,向汉武帝做了详细汇报。这份报告(其信息被司马迁采用,写入《史记·大宛列传》)至今仍是研究上述地区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

此后,汉朝取得河南(河套地区)、漠南之战胜利后,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左部势单力薄。公元前121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骑兵出击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大军翻过乌鞘岭,渡过石羊河,越过焉支山,向西北进击千余里,击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此为第一次河西之战。同年夏,霍去病率数万骑兵出击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两路进军匈奴残部。渡黄河后,霍去病部沿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向西北迂回至居延泽(今居延海),转向南沿弱水进军到今酒泉一带,然后东攻祁连山,经石羊河、乌鞘岭回到陇西郡,此为第二次河西之战。两次战役后,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力锐减, 4万余人降汉。河西之战后,经过一系列部署,中央政府对河西走廊进行了全面管辖,汉武帝在河西走廊陆续设置了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

在航海技术不足以远航的条件下,黄土地孕育的中原人,被草原、荒漠、高山、海岸牢牢地圈起来。于是,河西走廊成了最重要的开放窗口。河西四郡的设置,与其说巩固了对匈奴的胜利,从长远看,毋宁说打通了整个欧亚大陆梗阻的经脉。从张骞时代开始,中原王朝终于不再蜷缩一隅,舒展开了西边半个庞大的身躯。

隋唐 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北魏时期,河西地区是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中原人到河西避难者甚众。他们把中原发达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到了这里,为河西地区日后隋唐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北魏著名诗人温子升《凉州乐歌》:“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就是对凉州经济、文化生活盛况的真实写照。

隋朝国运虽短,但在经营河西走廊方面,地位举足轻重。公元609年的张掖,隋炀帝在草原上主持了规模空前的盛会,高昌、伊吾献地千里,设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这一场举世瞩目的商品贸易、文化交流、外交会晤盛会——被誉为世界最早的“万国博览会”。彼时,隋炀帝杨广率领文武大臣,在这里宴请西域三十余国王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中原王朝元首在河西走廊地区主持的重大政治经济盛会。

六月的焉支山树木葱茏,草长莺飞,山脚下的张掖大草原可容纳数万人,供给粮草便利。隋炀帝选定焉支山召见宴请西域王臣,有意向他们宣示自己对西北边疆的战略意图,欲复兴汉代在河西走廊的辉煌成就。觥筹交错中,心满意足的隋炀帝为诸国王臣来使举办了专场歌舞演出,特意演奏了《清乐》《龟兹》《西凉》等各地特色的音乐。此次“万国博览会”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耗资之巨,开历史之先河,创造了许多难以复制的纪录。

唐朝伊始,西北高原的吐谷浑、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崛起,经常与唐朝争夺河西走廊和西域各镇。唐王朝以凉州为指挥基地同这些少数民族进行了无数次的战争。因此,唐王朝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甘肃西部、青海 南部和新疆东部。河西节度使是唐朝最重要的地方军政首脑,一直由杰出的将领担任,如历史上有名的李大亮、 郭元振、崔希逸、王孝杰、哥舒翰等。这些优秀的将领,在这里都建树过卓著的政绩和显赫的战功。

唐朝前期和中期,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当时的河西,同样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河西的凉州,曾是西北地区众人向往的国际性大都市,吸引着李白、王维、王之涣等多位明星纷纷来当“西漂”。

唐人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把河西作为重点描写对象。小说《集异记》中写道:唐明皇于元宵节观灯,京师长安张灯结彩,如同白昼,人山人海,繁华异常。道士叶法善对明皇说:今夜灯火之盛天下没有比得上京师的,唯有凉州还算不错。明皇有点不信,表示要到凉州观灯。叶法善运用法术将明皇送到凉州上空,果然 见“千条银烛,十里香尘,红楼逦迤如白昼,清夜荧煌而似春。”故事虽属离奇,却反映了当时河西的繁荣景况。

著名大诗人岑参到凉州时,以白描手法,写下了著名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诗:“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首诗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与洛阳、扬州、益州、荆州、汴州、广州等并列为全国第一流城市的凉州市容繁华、人口众多、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情景和一片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气象。元稹的《 西凉伎》一诗,对凉州的繁华景象更是流露出深深的羡慕和未到过凉州的遗憾:“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在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所描绘的盛大舞蹈场面,与长安、凉州等地上元日赏灯的情景十分相似。唐朝诗人张说在《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中写道:“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上元夜,人们在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中享受无限的快乐。

这种繁华生活,使五百年后的宋代大诗人陆游都为之赞叹神往:“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如此,在历史书籍也有类似记载。据《通典》记载:天宝八年河西屯田收成数占全国总数的37%。《资治通鉴》中道:“自(长安)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里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在决定迁都时,有人议可迁往凉州 。这并不是人们的爱好和感情用事,而是由当时河西地区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决定的。

(赵 沅)

推荐访问:河西 开放 汉唐 盛世 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