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高中课改师资培训对现行教材的理解

这次培训在盐城师院举行,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谭永平教授的“高中生物新教材总体介绍”“高中生物课标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江苏省苏州中学张金老师的“生物教学设计”“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和对策”。江苏省生物教研室曹惠玲老师的“高考方案与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课程标准生物”。

就几天来的学习,我谈一下我对新教材的理解以及新教材的知识网络的总结。

旧教材只偏重知识的体现,忽略对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极大的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从发展的角度看,已不能与时代要求接轨。此次教学改革正是针对了这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他彻底打破了旧的教学观念,教材内容体现浅、宽、新的特点,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强调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重视实践及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控制-替代性教学策略转化成学习者控制-生成性教学策略。

一、生物新教材的课程目标

1.知识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获得适应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人体生理知识,促进身心健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二、生物新教材的特点

1.构建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每个模块的教材各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必修1教材主线

《分子与细胞》——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必修2教材主线

《遗传与进化》——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人类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基因怎样行使功能?基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如何利用基因?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改变的?

必修3教材主线

《稳态与环境》——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的维持为主线,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方面。

必修1知识结构:

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必修2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本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必修3知识结构:

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选修3现代生物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2.新教材注重彩色图片辅助教学

生物新教材的各章节增加了许多幅彩色插图,这些彩图色彩鲜艳,图像清晰、逼真,这些彩图的引入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加了他们的注意,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学习。

3.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它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和推理等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生物新教材第一册中有关生物科学发现史有三处即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有助于学生理解酶、光合作用、生长素的相关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对学生加强科学态度的教育,以此促使学生科学素质的进一步培养。

4.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

(1)必修模块的每节都从“问题探讨”入手,该栏问题除出自科学史外,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

(2)教材重要概念和过程的阐释,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使之亲切而生动。

(3)不少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4)作业系统中注意习题与生活、健康、环境等方面的联系和实际应用。

5.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

(1)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

(2)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特别是联系当地和当前实际的信息。

(3)探究活动的写法重在引导,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作过死的规定;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

(4)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

(5)有些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

6.改进作业系统,促进评价的改革

(1)作业系统围绕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来设计,特别重视知识的迁移、方法的运用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2)作业系统的内容既包括章节后的作业题,也包括某些实验探究中的讨论题;既有随堂练习,又有阶段性的自我检测;既有书面作业,又有课外实践、撰写综述报告等实作评价的内容。

(3)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诊断学生是否有错误概念和有何学习困难、鉴别教学上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构建了一个新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包括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着眼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发展性评价。这个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由平时过程性评价、期末开放性评价、终结性闭卷笔试三部分组成。

作为教师,应注重理论素养的养成,成为走在理论上的明白人。让我们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反思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培养学生在双基的基础上,加强对理解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强调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生物新课程目标。使我们培养学生目标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体现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师资 课改 省级 理解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