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摘要:结构调整问题是工业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概念、分类、政策、规划、评价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经济分类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5—0151—03

一、工业结构调整的概念

结构(structure)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指事物的各部分组成整体的方式,即组成结构的各部分间的搭配与排列,有其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二指由许多组成部分构成的事物,即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组成的整体。

工业结构指各个工业部门的组成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工业结构亦有两层含义,一指各工业部门组成工业这一整体的方式,即组成结构的各部门之间的排列关系;二指各部门的内部结构。现代工业是由许多工业部门组成的有机体系,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每个工业部门都需要其它部门提供的产品作为自己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及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同时也把本部门的产品通过交换,供给其它部门使用,因此,各个工业部门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经常的、大量的、互相交错的技术经济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还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是工业部门结构的核心。工业部门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影响工业部门结构发展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需求的变化、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状况、国家在每个时期所实行的重大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出口贸易状况、人口的多少以及战争与和平环境的变化,等等。

正确分析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工业结构,有利于有效地调整不合理的工业构成比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工业整体最优效益,最终促进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工业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区域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主要有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与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状况等。(2)工业发展状况分析,主要有工业增长变化、工业产品结构、工业化水平、工业结构现状等。(3)工业结构分析,主要有工业结构比例分析、工业企业现状结构分析、工业经济效益分析。(4)工业结构调整分析,主要有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工业发展目标、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框架和思路、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不易选择的行业、产业等。(5)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分析,主要有影响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政策模拟等。

二、工业结构的经济分类

工业结构的经济分类方法很多,主要包括:(1)从轻重工业构成分类,将工业分为轻重工业两大类进行结构分析。轻工业又可分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城市集体工业。这种结构分析主要反映工业部门中全民、集体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重工业又可分为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加工工业等。轻重工业构成的比例是否合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调整工业结构的依据。(2)从工业部门所有制性质分,即将工业分为全民工业、集体工业、私营工业,集体工业又分为乡镇集体工业和私营工业,构成的历史变化,反映三者之间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从企业规模分,工业部门结构由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构成,这种结构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企业规模特征。(4)从工业部门构成分,工业可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及炼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纺织缝纫皮革工业、造纸及文化用品工业、其它工业。

三、工业结构政策

工业结构政策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目标下,为合理发展工业,调整工业结构而制定的规则和措施,即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确定的关于调整工业结构的战略、策略、办法、条例、法令、通则、细则、规章、制度等。工业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确定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指导整个工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原则。

1.工业结构政策有着广泛的研究范畴,其范畴包括[1]:按工业结构分类,有轻重工业结构政策;有全民、集体及私营工业结构政策;有大、中、小型企业工业结构政策;有冶金工业结构政策、电力工业结构政策、煤炭及炼焦工业结构政策、石油工业结构政策、化学工业结构政策、机械工业结构政策、建材工业结构政策、森林工业结构政策、食品工业结构政策、纺织缝纫皮革工业结构政策、造纸及文化用品工业结构政策等等[2]。从宏观上讲,主要为国家产业政策,它的内容包括停止生产、限制生产和支持发展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产业序列及规模[3]。按研究内容分,有:工业结构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政策;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重点、规模、速度等政策;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政策;资源配置与工业产业布局政策;工业开发政策;工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政策;工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协调政策;工业结构管理政策等等[4]。按工业结构的内部关系分,有工业结构总体政策(包括工业发展战略规划);工业结构调整政策;工业结构管理政策。按工业结构的外部关系分,有工业结构技术政策、工业结构社会政策(包括环保、财税、信贷等)。

2.工业结构政策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工业结构调整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生态平衡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和变化。(2)研究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方向及一定时期工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速度。(3)研究工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指人、财、物、信息四个方面)。(4)研究各种工业结构调整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工业结构的评价和选择。(5)研究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方法等。

工业结构政策研究的原则主要有:遵循工业结构政策同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相一致的原则:遵循工业经济发展规律;遵循工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遵循工业结构的评价、预测和科学决策的原则;遵循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遵循工业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原则。

四、工业结构调整规划

1.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概念、特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指对远景工业结构调整目标的描述,以及对达到既定目标途径的设想。具体而言,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就是在工业结构调整战略方针指导下,为合理调整工业结构而制订的较长时间的总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和蓝图,以及实现确定目标要采取的方针政策。

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战略性。主要包括规划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战略步骤等。(2)纲领性。规划是较长期的工业结构调整的纲领性总体计划,它体现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想,也是制定近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它带有预测性,是对远景目标的描述及达到目标各种途径的设想。(3)专业性。从规划的范围看,一个全国性的规划包括了有关工业部门结构调整的专项规划,如全民所有制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化学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大型企业结构调整规划、轻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等。(4)闭环性。这一特征就是把合理调整工业结构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又作为归宿即最终目标。(5)系统性。在编制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时,必须贯彻系统的观点,即把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工业看作是一个系统来对待。

2.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意义。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意义主要有:(1)促进工业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协调关系的形成。(2)有利于实现工业在行业之间和地域上的合理布局。(3)有效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4)有利于实现工业发展的科学决策。

3.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构成。一个工业结构调整规划主要由工业结构调整战略、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指标体系、战略重点、战略部署、战略措施、战略控制等七部分构成。工业结构调整战略指某一区域的工业结构这一战略主体,在规划期内应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根本措施,以达到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实现最佳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战略目标指在规划期内,工业结构调整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战略指标体系指表明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指标。战略方针指为实现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以表达实现战略的基本目的,以及如何有效地采取措施实现战略目标,完成战略目标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战略重点指为实现战略目标所必须注重的根本环节及根本性措施。战略部署指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步骤。战略措施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战略控制指在贯彻规划方案过程中,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的反馈、调整等一系列活动

4.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分类。按时间分,有长期(工业)调整规划、中期调整规划、近期调整规划、短期调整规划等。按行业分,有冶金工业调整规划、电力工业调整规划、煤炭及炼焦工业调整规划、石油工业调整规划、化学工业调整规划、机械工业调整规划、建材工业调整规划、森林工业调整规划、食品工业调整规划、纺织缝纫皮革工业调整规划、造纸及文化用品工业调整规划、其它工业调整规划。

从轻重工业分,有轻工业调整规划,重工业调整规划;从企业规模分,有大、中、小型企业结构调整规划;从所有制性质分,有全民、集体、私营工业调整规划;从隶属关系分,有全国、省、地(市)、县(区)工业调整规划

5.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指标体系。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条件综合评价指标。包括区位条件、资源条件、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指标。每个方面的指标是具体的,如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区位条件指标有地理位置、行政区划面积、人口、民族、行政区设置、地形地貌、平均海拔、植被覆盖率、公路级别及总长度、铁路通过能力及长度、空中通道条件、河流流域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海域面积、气候特征、极限灾害记录、总耕地面积及其构成、矿产资源等。再如,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经济总体指标及工业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等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指标;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油料总产量、肉类总产量、乡镇企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指标;公路总里程、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铁路全长、铁路客货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国内函件量、电话装机量等交通运输、通讯发展状况指标;商业服务网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外贸供货总值、出口商品品种等商业外贸发展状况;规划城区面积、建成区面积、人均居住面积、供水供热能力、供电能力、道桥工程、绿化等城市建设发展状况指标;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及其构成、科研大专院校、卫生医疗机构等科、教、文、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指标。(2)工业现状综合评价指标。反映工业现状的指标有工业增长变化、工业产品结构、工业化水平、工业布局现状等。如工业增长变化方面的指标有历年工业总产值、轻重工业产值、各部门工业产值及增加值等指标;工业产品结构方面的指标有工业产品品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新产品品种、产品规模、高技术产品等指标;工业化水平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工业产品发展水平、地方工业水平、工业技术水平等指标;工业布局现状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分布区、资源配置、生产规模、各工业部门布局等方面的指标。(3)工业结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工业结构比例分析、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分析、工业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指标。工业结构比例分析指标有工业投资结构分析、轻重工业结构分析、工业部门结构分析等方面的指标;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分析指标有大中小型企业个数及创造的工业产值、国有工业发展水平、集体工业发展水平、私营工业发展水平等指标;工业经济效益分析指标有工业经济总体效益、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经济效益、轻重工业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工业部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4)工业结构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工业发展规模指标(产值、产量、增长速度、工业布局、固定资产投入、新增产值、新增利税等)、各工业部门发展规模指标及其优先发展序列、轻重工业结构(产值、比例、增长速度等)。

五、工业结构调整评价

工业结构调整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技术经济方法对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所进行的分析活动。工业结构调整评价的目的是对其可行性进行判断。

1.工业结构调整评价的内容。工业结构调整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结构现状评价:工业优势及潜力评价;工业结构目标评价。

2.工业结构调整评价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不论是部门工业结构调整,还是总体工业结构调整,在评价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度与效益。主要看工业结构调整目标在数量上的强弱程度,分析强度与效益的增长关系,判断工业结构调整总体水平的高低和可行性。(2)土地资源要平衡。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土地资源必须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要实现保值增值。(3)水资源要平衡。分析区域内水资源调查质量,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的供需能力、矛盾,以及在水质数量、分布上的差异,分析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措施的可行性。(4)劳动力资源。主要评价在规划期内,工业结构调整造成劳动力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表现出的特征,以及对实现总体目标的影响程度。(5)资金需求。主要分析资金的来源与资金的需求,判断资金平衡能力,预测各阶段资金供需水平,分析筹措资金的措施和使用方向的可行性。(6)能源平衡。主要分析能源需求的预测依据是否正确,能耗水平是否先进、合理,能源增长速度是否可行,分析能源平衡措施的可行性。(7)市场需求。主要分析现在市场和未来市场需求,预测是否准确,看工业生产能力、竞争要素调查是否全面,判断工业结构调整的规模、速度是否可行,评价工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

3.工业结构调整评价的意义。工业结构调整评价的意义在于:第一,保证工业结构调整适应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确保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现象。第二,保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决策的科学性,特别要分析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并对其技术经济效果作出预测。第三,保证工业结构调整总体目标的实现。

4.工业结构调整评价的任务和要求。工业结构调整评价的基本任务是由懂得技术经济方法、了解有关产业政策法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员,在掌握规划要求和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对提交的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方案进行技术先进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并通过论证,为方案编制和采纳提出建议、依据。在进行工业结构调整评价时,要求:评价应有各方面专家参与;熟悉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背景;深入调查,掌握信息,作好判断和预测;坚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的态度和作风。

参考文献:

[1]王在华.资源技术经济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董福忠.现代管理技术经济大辞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3]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编.王在华文集[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王在华.工业企业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姜超)

推荐访问:结构调整 工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