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新中国建国后,经过前三十年励精图治的工业建设,和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工业积累形成了大而全的总体面貌。作为一个超大型经济体,建设完善的工业化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是立国之本,也是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从这点上说,六十多年的工业化道路对于中国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对于现代经济而言,工业领域完善的体系、强大的产能未必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还必须具有因势而变、顺时而动的自身调节机能。对于中国这个工业巨人而言,下一步的考验来自于对一个全世界最大产能工业体系进行结构化调整,以及依据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消化”能力,随时对供给侧进行量体裁衣的改革,并建立形成强大创新机制。这应该可以被当作对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新常态的一种解读。

新常态,顾名思义指的就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因此,无论是去产能还是其他方面的供给侧结构调整,都不仅仅是场攻坚战,一定还会是场持久战。因此,中国政府、工商界以及民众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准确的认识。

新中国的工业经济之路是一条伟大的道路,我们用几十年超越了西方用数百年取得的产能成就,这在古今中外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而当这种工业经济体系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就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上防止“物极必反”。西方曾经经历过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出现的那种由于生产过度膨胀而导致的经济危机,是中国必须要规避的风险。这个时候,需要全国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化解过剩产能。

去产能,首先要明确哪些产能是多余的;其次要拿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去产能方案;再次是要对去产能后可能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诸如企业关停并转,职工下岗等进行有效的帮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最后是要对去掉的产能、停产企业、分流下来的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组合,转化成带动社会经济新的增长动力。这些都是去产能过程中必须要重点思考、落实的方面。

中国此次去产能是正确的经济战略举措,但去产能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什么产能都去”的一刀切现象出现。中国的国计民生,目前在世界上所取得的经济地位,以及世界经济产业链对我国的依赖需求,都与我国的工业产能密切相关。如何能够让去产能去的准,去得好,避免出现此前西方社会去产能导致的工业空心化,跳离“中等收入”陷阱,防止工人和技术人员出现大量下岗和群体性技能下降,是中国这次供给侧改革能否交出高分答卷的关键,我们期待这场改革取得胜利。

推荐访问:重中之重 产能 供给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