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生态化与城市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区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永川区在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中,通过构建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地域文化,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城市建设 探索

永川区为重庆所辖,地处成渝之间,全市幅员面积1576 km2,目前总人口106万人,城区人口31.9万人,是重庆市确定的首批规划建设的五个区域性大城市之一。自2003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来,经济建设和城市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成渝经济走廊上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升级的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其原因,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以城市发展总体规化生态工业体系

在永川历史上,曾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先后3次进行编制和修订。第一次是在1985年,当时的永川县就编制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第二次是在1993年,永川撤县建市后,又开始了总体发展规划的修订与调整;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其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思路主要是在城市建设协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层面上,这种思路是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结果,因而未给资源环境以应有的重视,造成了城市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三次是在2003年,永川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清理了以往的发展思路,按照城市建设协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修订。通过这次对总规的调整与修订,一个建设“生态永川”,打造生态型重庆西部区域性大城市目标成为发展思路。

为了建设“生态永川”,结合重庆主城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2003年后永川区启动了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

对园区建设突出生态目标和生态效率。规定了园区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环境容量等指标:绿化覆盖率≥40%;环境噪音平均值<60dB;污水排放标准达到2级;建筑容积率≥1.2%~1.5%;占地面积>500亩。

对新入驻园区的企业在环保上设立了第一道门槛。凡是污染治理难达标的项目,凡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项目,即使投资额再大,均谢绝入内。

对全区工业产业重新进行了多层次布局。大安和中山两个工业组团主要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型产业,耗能高的二、三类工业转移到临江工业组团,而大耗水的产业则依托朱沱和松溉的港口和水运优势,布局在南部沿江工业组团。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以特色产业为支柱的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工业体系。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可以展现生态地域文化

(一)有效保护现有的山形水体

永川城区处于箕山、观音岩、蒋家山等几座自然山体的包围之中,同时城中还有望城山、桂山、北山、桃花山,形成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另有临江河、来苏河、小安溪河从城中蜿蜒而过,共同构成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态格局。按照“都市生态型、资源集约型”的规划要求,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时,尊重原有的山体和河流,尽量避免大规模挖山造地和随意填埋覆盖水面,使现有的山形水体得以有效保护。

在宏观规划上,将园区规划为生态网络和生态圈层,以大片森林和水域串连城市公园、近郊园林、道路绿化和组团隔离带,形成生态网络,使生态工业园区处于城市生态空间之中。

在微观规划上,兼顾园区组团整体环境规划,明确每个项目的用地绿化率、绿地控制线、道路后退红线、市政公用设施等指标,控制好建设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同时建成区不能满足于平面的草坪和单调的树木,依托现有的山形水体的城市环境,组团绿化按照成丛、成团、成荫、成林的原则,让人工绿化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创造城市整体生态效应。

(二)塑造新的人文景观

永川盛产茶叶、楠竹,境内有石松化石。“茶山歌”、“竹海曲”、“石松魂”是永川特有的地域文化。在考虑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景点景观分布时,坚持“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原则,植物配置多采用永川茶、竹,通过乔木、灌木、草木植物等有机搭配,营造层峦叠嶂、异彩纷呈的立体景观,达到视觉美醉心,味觉美怡情的独特享受。

可以“自然、休闲”为主题,塑造人工湖,保留其平缓起伏的地形,形成蜿蜒的岸边轮廓线,并设置沿湖步道、休闲的亲水平台;浮雕地刻、景墙景石大量采用了永川石松化石,结合不锈钢、铸青铜等新技术、新工艺材料,使组团景观设计体现了现代科技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展示了园区组团的新形象。这些文化元素大量融入,展现了城市特有的“茶文化、竹文化、石文化”景观。

生态工业园区带动城市建设升级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带动,促进了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初步构建了一城六片、间隔分布、多层次、组团式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永川市加大了能源交通、市政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

到2005年底,建成城市骨干电网中枢纽电站4处:500KV永川输变电站、220KV茶店输变电站、110KV汇龙输变电站、110KV临江输变电站,形成适度超前的电力供应能力;建成中山工业组团60万m3配气站,使城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市政道路方面,共改建新建城区道路70km,建成环北路、中环北路西段、玉屏北路、官井路、东外街等城区道路,城区“三纵三横”道路贯通,东部新区5.8km2路网建设全面完成;在市政生活设施方面,共完成水管网150km,完成旧城改造180万m2。

此外,现城区道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km/km2,排水管道线密度为5.14 km/km2,市政主干道总长118.5km。上述能源交通、市政生活设施的改善,使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凸现出了现代、高档的城区风貌。

(二)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带动,吸引着周边地区同类产业向永川工业园区积聚,形成以永川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区域工业经济增长极。现已形成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和三个生态型工业园区。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是:能源化工、机械加工、冶金建材和轻工食品产业;三个生态型工业园区是:中山工业园区,以食品、轻工机械和电子为主导产业;大安工业园区,以机械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沿江工业园区,以造纸、电力产业为主导产业。

随着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加,2005年三个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已突破40亿元,使全区工业经济总产值已达120亿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商贸和旅游的发展,2005年,永川社会商品销售额为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6亿元,当年到永旅游人次为181万人次,旅游收入2.5亿元,形成了“流通旺市”和“旅游活市”的发展格局。同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带动,不但展现出城市地域文化,还营造出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已建成中山工业园区周围近10 km2的区域内,渝西广场、人民广场、新时代广场、名豪广场等一批集购物、餐饮、观光、酒店、景观住宅于一体的生态性标志建筑投入使用,红河公园、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增加了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和城市开敞空间,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2%,人均公共绿地达4.6 m2。

综上所述,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建设升级,使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颖.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2004(4)

2.杨天海.生态·自然·和谐—永川中山打造生态工业园的报道[N].永川日报,2006-8-18

作者简介:

冉 红(1966-),女,科长,会计师,重庆文理学院计财处,从事财务管理及区域经济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城市建设 工业园区 化与 探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