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注重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研究的一种新型学科概念。深度学习是一种高阶思维方式,是指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强调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最终目标。因此,深度学习是通过学习机制的引导,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效能。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即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教学知识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构建出新的知识意义,使得原有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重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设计深度学习教学环节。创设深度学习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例如,在“物质的溶解性”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日常生活情境:1.摩托车修理师手上常常会沾有机油,为什么他们不会直接用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随后再用水洗?2.在洗碗时,如果碗上有很多油,为什么会先用热水进行冲洗而不是用冷水?3.实验中两瓶白色固体失去标签,只知其中一瓶是氯化钙,一瓶是碳酸钙,区别两种药品可使用什么物理方法?4.根据研究分析,在生活中生吃胡萝卜,其中只有25%的β-胡萝卜素可以被吸收,用食用油烹调后其吸收率能够达到95%,前后吸收率高低的原理是什么?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案列,可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其对知识产生熟悉感,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便于理解。同时,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带着对问题的探索欲来进行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能够在教学情境的带领下进入深入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例如,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深度学习。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概念的提出,教师提出问题:情境1中,为什么摩托修理工会先用汽油洗手然后再用水洗?情境3中,为了区别两种药品将其各自放入水中,观察发现其中一种药品溶于水中,另一种药品不溶于水,为什么?学生回答:机油在汽油中的溶解能力强于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于水中的机油比溶解于汽油的机油少。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氯化钠可溶于水。第二,对概念的理解,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能力?针对课本知识点,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质量增大,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根据情境2学生回答:溶解能力是指物质的溶解速度或者是物质溶解了多少。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能力增强,因此使用热水冲洗油渍。第三,通过实验,深入了解溶解性的概念。实验演示:将蔗糖加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随后对烧杯内的溶液进行加热,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得出结论:通过对溶液的加热,蔗糖的溶解速度加快了,溶解的量增多。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指物质溶解的质量。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根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深入挖掘学生需要深度学习的知识点,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实验,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实验 深入理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课堂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得出。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是整个化学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方向任务。其次,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构架,了解实验步骤,知道每一个实验步骤设置的目的,明确前后衔接的重要性,了解实验细节过程,这些都是对化学实验的合理把控。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实验知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以直观的认识来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实验演示过程,辅助知识点总结,完善学生的课堂笔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中,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相关物质的选取标准,其中,碳酸钠是小颗粒药品,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一般情况下是选取石灰石作为碳酸钙进行实验,并用稀盐酸代替浓硫酸,因为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会影响所得二氧化碳的纯净度。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帮助学生选出最佳方案,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了解药品选用的规则并进行总结。如,教师提供以下方案供学生选择,方案一:碳酸钠与浓硫酸制取。方案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制取。方案三:石灰石与浓硫酸制取。方案四: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教师提出上述四个方案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并阐述自己的理由。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第四个方案是最佳方案,原因是碳酸钠与酸进行反应时,由于反应速率过快实验现象不易观察,石灰石与硫酸进行反应时,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的方案是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整个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药品选用的规则,即反应速度适中、实验装置简单、选用药品常见价格普通、产生气体容易收集且无毒无害等。这一过程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同时总结归纳知识点,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习效率。

三、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

中学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需结合实际生活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化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强调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分析知识相对应的原理,发散思维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在原有的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具有开放性教学活动,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以具有挑战性的知识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应用知识,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观点,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例如,在“溶液的酸碱性”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是让学生测试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来展开教学,如此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如唾液、果汁、洁厕灵、工厂废水等用于教学,如此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能够深度学习。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小窍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运用草木灰可以洗碗,洗头时加入适当的盐可以将头发洗的更加干净,划破的伤口为了预防感染用盐水及时处理等。这些小窍门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的本质。在实际的运用中脱离理论,往往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不再只是运用某一个单一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以上窍门所用原理是什么,还可以通过哪些办法使以上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通过师生相互之间交流探讨,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实现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应用结合。

四、多元评价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只是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多元化转变,还包含了学习评价的过程。例如,在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并评价,通过实验展示与评价的过程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既提升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或者在学生对溶解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开展教学反馈环节,设计知识抢答活动,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抢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加分,如此既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積极性,又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反馈,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深度学习不只是对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化学实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深入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从而提升化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承晋.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2]何翔.促进学生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索[J].化学教学,2017(07)

推荐访问:促进学生 深度 课堂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