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世家——『皇家方舟』号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1年3月11日,英国朴茨茅斯港口,一艘航母上的150名海军官兵整齐肃立,目睹英国海军军旗从桅杆上缓缓降下,心情复杂。由于英国政府大幅削减军事预算,这艘叱咤大洋20多年的战舰提前3年退役,它就是英国“无敌”级航母的3号舰、1985年下水服役的“皇家方舟”号。

作为英国海军辉煌荣耀的一个符号,“皇家方舟”号航母的退场让不少人黯然神伤。时隔一年多后,2012年9月10日,关于这艘战舰的又一则消息再次令众多英国民众扼腕叹息。英国国会宣布,将“皇家方舟”号以290万英镑的价格“贱卖”给土耳其利亚拆船厂。英国保守党议员默塞尔说:“对这个国家,尤其是对皇家海军来说,这是非常悲伤的一天。数百年来,舰队里总有一艘‘皇家方舟’号,但如今这个名字似乎已经随它的成就消逝了。”

的确,“皇家方舟”号是英国海军昔日辉煌的象征,它四代世家,纵贯英国航母发展的整个时代;它是“现代航母的原型”,建立起世界航母的一个个新标杆。

第一代“皇家方舟”号横空出世

英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代“皇家方舟”号航母,与第一代“竞技神”号航母一样,都是水上飞机航母。英国改装的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是“竞技神”号,第二艘就是“皇家方舟”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服役不到一年的“竞技神”号水上飞机航母不幸被德军潜艇击沉。为弥补它留下的空缺,英国海军于当年又改装了一艘水上飞机航母,即第一代“皇家方舟”号。“皇家方舟”号初建时是一艘运煤船,排水量为7450吨。英国海军在改装时,对其动力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把烟囱和舰桥等影响水上飞机起降的部分从舰体中部移向舰艉,从而腾出一块长约40米的空间作为飞行甲板。这艘新型航母集中了以往所有舰船改装和试验的长处,可搭载10架水上飞机,有正规的机库、修理车间和起吊飞机用的大型吊车。尽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但第一代“皇家方舟”号刚一出现就以其先进性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

第二代“皇家方舟”号声威大震

第二代“皇家方舟”号是英国海军在二战爆发前新建的一艘大型舰队航母,也是英国海军历史上第二艘全新设计建造的航母,当时有“现代航母的原型”之称。那么,第二代“皇家方舟”号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呢?我们要从二战前的两次航母建造浪潮说起。

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个海军强国在华盛顿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为规避条约对各国大型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的限制,美国、日本和英国相继把一些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改装为航母,掀起了以改装为主旋律的第一次航母建造浪潮。

1936年年底,《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失效,美日两国更是放开手脚,第二次航母建造浪潮随之而起。这次的主旋律不再是改装,而是新建。英国作为老牌航母大国自然不甘示弱,为重振昔日的辉煌,英国海军决心设计出一艘当时最先进的航母,第二代“皇家方舟”号由此诞生。

第二代“皇家方舟”号于1935年9月开工,1937年4月下水,并且被正式命名为第二代“皇家方舟”号,1938年11月16日完工并交舰服役。它标准排水量为22000吨,最高航速31.75节。在不增加排水量的条件下,为给航母提供最大面积的飞行甲板,设计师们煞费苦心,在舰艏和舰艉都安装了轮廓明显的外伸甲板,使整个飞行甲板比舰体的水线长出约24.4米。由于军方要求能搭载超过60架飞机,设计师把原来的机库增加一层,使载机数量提高到70架以上。考虑到北大西洋风高浪急,舰艏被设计成封闭式。

封闭舰艏高干舷、双层机库全封闭、外伸甲板强力式、液压弹射拦阻索,这一系列性能特点综合在一起,使第二代“皇家方舟”号成为许多国家航母争相仿效的现代航母样板。不过,为追求最大化的载机量,这艘“皇家方舟”号只能以牺牲装甲防护为代价。而这,为它在日后的实战中埋下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全面打响,刚刚建成服役不到一年的第二代“皇家方舟”号受命领衔出征,开往北大西洋执行反潜作战任务。1939年9月,它率领一支反潜编队出海巡航,9月14日行驶到赫布里底群岛海域时,派出4架侦察机进行低空反潜搜索。恰逢此时,在距它很近的位置,一艘德军U-39号潜艇正在幽灵般地搜寻猎物。当潜艇声呐发现目标时,年轻的艇长以为是一艘大型货船,于是下令上浮,升起潜望镜,镜头里赫然出现的竟然是一艘英国航母!他立即下令做好战斗准备。直到此时,第二代“皇家方舟”号依然毫无知觉,德军潜艇立即占领了有利发射阵位,艇艏两枚鱼雷齐射,航迹笔直地冲向第二代“皇家方舟”号。

也许是命不该绝,这两枚“志在必得”的德国鱼雷,由于潜艇鱼雷兵匆忙之中的操作失误,引信居然没装好,致使两枚鱼雷全部作废。幸运女神的眷顾,使第二代“皇家方舟”号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很快,一个超级强悍的对手不期而至。

1941年上半年,纳粹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欧洲大陆横冲直撞、所向披靡,而海军在夺取挪威后却一直没有大的建树,就连开战以来猖獗一时的潜艇部队,也频频受挫。为扭转海上作战的颓势,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决定拼上老本、实施一次“决定性”的海上袭击作战,代号“莱茵演习”。他派出最新打造的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试图切断英国赖以生存的海上交通航线。

“俾斯麦”号是德国在二战爆发前后,竭尽所能集中国家全部资源打造的一艘超级战列舰。德国非常清楚,它在数量上无法同英国海军的巨舰大炮抗衡,所以就靠质量来弥补数量上的劣势。于1935年动工、1940年建成服役的“俾斯麦”号是德国海军历史上第四艘以“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战舰。全舰长约242米,宽约36米,满载排水量49136吨,最高航速30节。

“俾斯麦”号拥有令人吃惊的强大火力。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和6座双联装150毫米副炮构成它的对海攻击火力,防空火力则由8座双联装105毫米重型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中型高炮和20门20毫米机关炮组成。无论对海还是防空,它都是当时北大西洋战场上当之无愧的头牌火力。此外,秉承自日德兰海战以来德国海军造舰的传统,“俾斯麦”号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能力。舰体两舷的装甲厚度为320毫米,主甲板装甲厚度分别为101.6毫米和50.8毫米,舰上主炮炮塔的装甲厚度为150~360毫米,副炮炮塔的装甲厚度为80毫米,仅防护装甲的总重量就约占军舰总排水量的40%。

坚盔重甲、超强火力,“俾斯麦”号这艘精心打造的纳粹巨舰绝不输于高航速的对手。正是源于此,海军元帅雷德尔等德国海军高层对“俾斯麦”号寄予厚望,自诩它是“永不沉没的海上雄狮”。

1941年5月19日,“莱茵演习”正式启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由两艘驱逐舰与几艘扫雷舰开道,悄悄驶出格丁尼亚港,准备突入北大西洋,舰队司令是曾指挥猎杀过大量盟国商船的冈瑟·吕特晏斯海军上将。

假若“俾斯麦”号进入北大西洋,英国海军的主力即使集中全力对其全天候地围追堵截,也未必成功。因为一旦“俾斯麦”号在北大西洋展开海上游猎式的袭击战,英国军舰将被迫分散在广袤的大洋去寻找追歼它,一旦相遇必然是一对一、一对二的单挑,英国海军的数

量优势将荡然全无,而质量劣势将成为致命败笔。所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刚刚启动,英国海军就寝食难安,特别是坐镇英国本土的皇家海军主力。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调集所有可调兵力,打算集中全力在北大西洋展开对“俾斯麦”号的围堵。

托维上将派出当时英国海军最精锐的两条战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组成先遣队。“胡德”号满载排水量42100吨,最高航速31节,装有8门381毫米主炮,可与“俾斯麦”号相抗衡。“威尔士亲王”号排水量为38000吨,最高航速30节,装有10门356毫米主炮。两艘巨舰开足马力,一路疾驰,准备对“俾斯麦”号展开一场志在必得的猎杀作战。5月24日凌晨5时,正当德军舰队准备离开丹麦海峡时,遇到赶来拦截的“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双方狭路相逢,一场巨舰大炮时代典型的“决死炮战”随即打响。

“俾斯麦”号381毫米的重炮与“胡德”号381毫米、“威尔士亲王”号356毫米的重炮在23万米的距离上展开对轰。期间,“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装甲防护相对薄弱的缺点暴露无遗。在这场短暂的遭遇战中,“俾斯麦”号凭借坚盔重甲和强大火力,击沉“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干净利落地取得完胜。

首次出征就大获全胜,“俾斯麦”号一战成名,不过它也付出了一定代价。“威尔士亲王”号射出的两发356毫米穿甲弹直接命中“俾斯麦”号,一发击中2号锅炉舱,影响不大;另一发钻进舰艏,击穿2号燃油舱,“俾斯麦”号不仅白白葬送了2号舱的200吨燃油,而且泄漏出的燃油在海面上形成一条长达几公里的油带,“俾斯麦”号再也难以隐藏自己的行踪了。

这时,德国吕特晏斯上将做出决策,放弃“莱茵演习”计划,“欧根亲王”号继续南下遂行任务,“俾斯麦”号回撤本土和欧洲大陆的海军基地,准备疗伤再战。就在“俾斯麦”号独自扭头回撤的时候,首战严重失利的英国海军为报一箭之仇,正在调集重兵,全力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海上追歼战,一张巨网正在收缩。托维上将一面命令“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巡洋舰用雷达锁定“俾斯麦”号的位置,一面调集皇家海军的各式战舰从四面八方赶来,准备对“俾斯麦”号形成合围之势。眼看“俾斯麦”号就要成为瓮中之鳖,没想到吕特晏斯上将玩了一招金蝉脱壳。

面对英国战舰的盯梢,吕特晏斯上将冥思苦想出一个突出重围的妙策。他偶然间发现一个规律:为防止遭受德军潜艇的偷袭,“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一直在走Z字形航线。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走到Z字形两端时雷达视距最远,随时可能跟丢目标。吕特晏斯上将如获至宝紧握机会,他命令“俾斯麦”号在走到Z字形的尽头折返点,即距离最远、雷达回波最小的时候,突然转向,从英国军舰的尾部兜过,转向东进。如此一来,一直用雷达对“俾斯麦”号盯梢的两艘英国军舰经折返点返回后,雷达茫茫一片,目标早已不知所踪。托维上将马上加强搜索,在他认为德国舰队可能继续南下的方向展开追歼作战。直到第二天英国水上侦察机发现“俾斯麦”号的踪迹,托维上将才知道已中德国的金蝉脱壳之计。

驶入比斯开湾的“俾斯麦”号距离法国海岸只有咫尺之遥,而托维上将的皇家海军主力经过一天一夜的反方向追歼,已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此时,惟一能从东插入,拦住“俾斯麦”号逃向法国海岸的,只有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统领的H舰队。重任在肩的萨默维尔中将压力重重,H舰队原是一支守卫直布罗陀海峡的偏师,兵力最多只及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一半。除“谢菲尔德”号巡洋舰和几条驱逐舰之外,核心只有一艘“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和一艘“皇家方舟”号航母。萨默维尔中将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按照英国海军的传统,作为巨舰大炮骑士,关键时刻需要顶上去,死也要堂堂正正地死。但是回想起“俾斯麦”号曾击沉英国两艘巨舰,他心里着实没底。

关键时刻,萨默维尔中将明智地打出手中的“航母牌”。5月26日14时50分,当H舰队与“俾斯麦”号的距离接近至战机的打击半径后,萨默维尔中将命令“谢菲尔德”号先行出列,赶到前面用雷达盯死“俾斯麦”号。随后“皇家方舟”号起飞14架鱼雷机展开首次攻击,攻击机群透过薄薄雾霭,战舰的灰色轮廓隐隐约约。机群拉低高度,从不同的角度朝目标投下鱼雷。没想到被攻击的“俾斯麦”号居然没有开炮还击,当他们准备拉高飞走时,才发现自己攻击的竟然是己方的“谢菲尔德”号!所幸由于天气原因和鱼雷的磁性引信,鱼雷或没有命中目标,或撞在海浪上爆炸,未对被误击的“谢菲尔德”号造成任何损害。

随后,“皇家方舟”号派出第二批攻击机,15架“剑鱼”式鱼雷机改挂触发引信鱼雷,重返长空。“俾斯麦”号的高射火炮全部吐出火舌,在舰体周围织出一道非常严密的防空火力网,冒着空前猛烈的防空火力,15架鱼雷机前仆后继地从两舷同时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共投下13枚鱼雷,其中2枚成功命中“俾斯麦号”。1枚命中舰体中部,“俾斯麦”号厚重的装甲使之并无大碍,但是另1枚却一剑封喉,准确命中尾部左侧的螺旋桨和舵机,舵机舱被击穿进水,舵机被卡住,左侧螺旋桨被炸毁。一言以蔽之,“俾斯麦”号失去了正常航行的能力。

万般无奈,“俾斯麦”号舰长林德曼海军上校只得采用一台舵机舷外推进器减速、另一台舵机舷外推进器增速的办法来纠正偏差。就这样,“俾斯麦”号忽左忽右地行驶起来,如同一条巨大的水蟒,缓缓地游向法国海岸。27日8时47分,英国海军主力舰队终于追上“俾斯麦”号,英国“罗德尼”号的406毫米主炮首先开火,第一齐射就在“俾斯麦”号近舷掀起50米高的水柱。紧接着,“乔治五世亲王”号的6门356毫米主炮也喷出耀眼的火光。“俾斯麦”号困兽犹斗,集中还击“罗德尼”号。可是,由于舵机失灵,战舰的航向不定,炮手难以瞄准。一个小时后,在英国海军主力舰队的轮番攻击下,“俾斯麦”号的大炮终于沉默了。

在这场几乎没有任何胜算的炮战中,“俾斯麦”号最终被击沉于比斯开湾的万顷波涛中,英国海军终报一箭之仇。在这场猎杀“永不沉没的海上雄狮”过程中,真正立下汗马功劳的既不是那些巨舰大炮,也不是那些驱逐舰、巡洋舰发射的鱼雷,而是一雷命中“俾斯麦”号舵机和螺旋桨的“皇家方舟”号航母上的鱼雷机。如果没有“皇家方舟”号在关键时刻15架鱼雷机的攻击,没有那枚鱼雷打掉“俾斯麦”号逃脱英国海军围歼的希望,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整个作战中真正立下头号战功的恰恰是从偏师升级为主力的H舰队,特别是H舰队中的“皇家方舟”号航母。

作为围歼“俾斯麦”号的头号功臣,战功卓著的第二代“皇家方舟”号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1941年11月,第二代“皇家方舟”号奉命将37架“飓风”式战斗机从本土运到马耳他岛。13日下午,完成运输任务的第二代“皇家方舟”号顺利返航,就在快要到达己方海军基地时,意外遭到一次致命的鱼雷攻击。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弄清楚德国的U-81号潜艇是如何穿过封锁严密的直布罗陀海峡来到这里,右舷舰道下方的机舱就被一枚鱼雷直接命中,造成大量进水,主机停转,不久锅炉舱发生大爆炸。一个小时后,第二代“皇家方舟”号沉入地中海,结束了自己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那么,德国潜艇是从哪跑出来的呢?它是如何通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却没被英国海军发现呢?这就是海军历史和二战海战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众所周知,地中海的海水密度和大西洋不同,所以地中海和大西洋间的海水上下层流动方向是不一致的。由于地中海的海水密度比大西洋的海水密度要大一些,所以直布罗陀海峡中一定深度的海水是直接流进地中海的。德国潜艇发现并利用了这一点,假若德国潜艇开着发动机航行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肯定必死无疑,但如果它关闭发动机顺着海面下若干千米深的大西洋洋流,无声无息地漂进地中海,岂不是神不知鬼不觉!这就是在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德军潜艇没有被发现的原因,而这恰巧造成“皇家方舟”号在一个距直布罗陀海峡基地咫尺之遥的地方,在没有任何反潜警惕的情况下,被德国一枚鱼雷击沉。当然,这也反映出第二代“皇家方舟”号两侧舷侧装甲、防雷的装甲防护太弱的致命要害。同样是一枚鱼雷的威胁,打在“俾斯麦”号的舷侧装甲上问题不大,打在“皇家方舟”号的舷侧装甲上却是一雷击沉,所以航母的防护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第二代“皇家方舟”号被击沉的一个重要教训。

第三代“皇家方舟”号登峰造极

鉴于第二代“皇家方舟”号因装甲防护能力太弱不堪一击的教训,英国海军及时转变了航母设计思路。

第三代“皇家方舟”号于1943年开工,1950年下水,到1955年才真正建成服役,工期长达12年。随着二战结束后舰载机技术的发展,为了能搭载最新的喷气式舰载机,这代航母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结构上做出了很大修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航母舰载机由螺旋桨式发展到喷气式的过程中,蒸汽弹射器和斜角飞行甲板是航母必需的两个部分。没有蒸汽弹射器和斜角飞行甲板,喷气式舰载机就不可能登上航母。最终建造完成时,第三代“皇家方舟”号已经是一艘拥有蒸汽弹射器和斜角飞行甲板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舰队航母,与现在的航母外形非常相像,特别是蒸汽弹射器和突出的斜角飞行甲板,已经完全是现代航母的模样。

建成服役后,在漫长的冷战岁月中,这艘航母又先后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改装,其中,1967~1970年的第四次改装规模最大。改装后的“皇家方舟”号满载排水量达到53435吨,全长257.6米,飞行甲板宽50.6米,吃水10.9米,最高航速31.5节,可搭载12架“鬼怪”战斗机、14架“掠夺者”攻击机、4架“塘鹅”预警机、6架“海王”反潜直升机和2架“威赛克斯”直升机,缔造了英国的大航母时代。第三代“皇家方舟”号是英国海军有史以来第一艘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大型航母。

毫不夸张地说,第三代“皇家方舟”号是一艘具有空中预警、制空作战、对海对岸攻击和反潜作战等多种作战能力的名副其实的大型多用途航母。从横向对比,这艘航母的性能在当时世界各国海军中仅次于美国;从纵向对比,在英国海军航母的发展史上,到目前为止,它是任何一艘英国航母都无法与之齐肩的高峰。

遗憾的是,二战后大英帝国实力衰退,政府大量压缩国防经费,1978年第三代“皇家方舟”号被迫退出现役。随着第三代“皇家方舟”号退役,英国不仅失去了皇家海军最大的一艘攻击型多用途航母,还失去了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能力,更失去了英国海军的远洋制空制海作战能力。可以说,英国海军的大航母时代就此告一段落。

第四代“皇家方舟”号悲情谢幕

第三代“皇家方舟”号等大型航母全部退役之后,英国海军转而发展“无敌”级轻型航母,它没有弹射器,2万多吨的排水量,可携带“海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无敌”级轻型航母共建造3艘,首舰是“无敌”号,2号舰是“卓越”号,也被称为“光荣”号,3号舰被重新命名为第四代“皇家方舟”号。

“皇家方舟”号四世传家,却不如上一代的辉煌。退役的第三代“皇家方舟”号是5万多吨的常规攻击型航母,而第四代“皇家方舟”号却是排水量在2万吨上下的轻型航母。

第四代“皇家方舟”号作为“无敌”级最新服役的3号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后的几十年中,它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对维持英国海军有限的远洋作战能力起到了核心和骨干的作用。它曾先后参加过多次重大军事行动,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科索沃军事行动、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2003年配合美国海军参加伊拉克战争等。这些实战,既检验了第四代“皇家方舟”号的作战能力,也暴露了这种轻型航母作战能力的巨大局限性。

2010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上第四代“皇家方舟”号,向这位战功累累的“老兵”告别,同时庆祝它服役25年。2010年12月3日,第四代“皇家方舟”号完成它的最后一次巡航任务。2011年1月22日,数以千计的英国民众赶到朴次茅斯,为它送上最后一程。一些民众登上航母,想再近距离地看上她最后一眼。3月11日,第四代“皇家方舟”号正式退役。至此,英国海军现有序列里再无航母的身影。

目前,英国海军正在兴建“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两艘6万吨以上的重型航母,预计将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始服役。在此之前,英国海军还得忍受一段时间的“航母真空期”。

从水上飞机航母到迄今为止英国航母所能达到的最高峰,“皇家方舟”号传了整整四代,作为英国海军昔日辉煌的象征,从横空出世到悲情谢幕,它承载着英国航母的光荣和梦想,也见证了它的兴盛与落寞,在令人难耐的沉寂过后,不知道皇家海军能否再次拥有那条意义非凡的“皇家方舟”。

推荐访问:方舟 世家 皇家 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