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题曲对电影主题元素的深度融解与自然表达

[摘 要] 影视歌曲在增强电影的叙事功能、升华电影故事主题的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艺术特点,歌曲《菊花台》便是很好的证明。本文以《菊花台》为例,从旋律的发展、配器手法、结构、民族性等方面,就歌曲对电影主题元素的深度融解与自然表达进行了深度分析。

[关键词] 五声音阶;转调;主题

《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为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一经推出就以其超强的制作赢得了市场的巨大反响。我们在欣赏电影的时候一方面感叹于影片的视觉奢华与影片所反映出的人性的讨论及人生思考,另一方面对其片尾曲《菊花台》的创作在听觉上感到耳目一新。

所谓主题曲,顾名思义,“就是对影视剧内容能够作出一种高度概括的歌曲,它可以以特定的风格和情感来表现或充实影视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可以展现特定的历史气氛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①《菊花台》的词曲中体现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一些艺术因素,歌曲本身又有其相对独立的艺术特征。这些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旋律创作特点

旋律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言而喻,一首歌曲的旋律好坏会直接决定歌曲的成功与否。旋律是歌曲向听众传达内容与情感最基本的媒介之一,是塑造音乐形象最重要的手段。《菊花台》这首歌的旋律有一般歌曲所具备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地方。

(一)旋律调式的五声性

《菊花台》这首歌是运用五声调式写成的。五声调式是形成中国民族调式的基础,是以五度相生关系得出的一种调式,由1、2、3、5、6五个音组成。运用五声调式写成的歌曲,其旋律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这也是《菊花台》在试听的时候倍感亲切的原因之一。与西洋调式相比由于五声调式没有大七度(小二度)、增四度(减五度)故而歌曲旋律平和、温润、典雅。

(二)旋律进行的级进性

歌曲的第一句就是一个典型的级进式旋律写法,如下例:

旋律中的每个音在进行到下一个音的时候都运用了级进写法,级进具有平稳、圆润、婉转、流畅的特点,是构成歌唱性曲调的基础。《菊花台》中第一部分旋律进行的主要方法就是级进,如下例:

在歌曲的A部出现了几次3到5的进行,如果在西洋调式中可以认定为旋律进行中使用小跳,二在五声音阶当中由于没有4、7两个音,所以3到5或5到3的旋律进行还是认定为级进。

二、配器的多样性

整首歌曲的配器是运用当前很多歌曲常用的中西结合的手法。在这首歌曲的配器中,灵活自如地运用着大提琴、葫芦丝、古筝、吉他等中西乐器。中西乐器的此起彼伏、两种文化的碰撞,使《菊花台》这首歌曲的音韵绵长,更给歌曲增添了凄凉婉转的意境,而感伤却不颓废的淡淡忧伤更是绝妙。在歌曲结尾处,葫芦丝演奏的一段短小的旋律使人顿觉耳目一新,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配上方文山大气磅礴又不失哀伤婉转的歌词,更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乱世枭雄特殊的悲怆渲染到了极致。

(一)中西乐器的交融

歌曲是由前奏引出的,大提琴奏出沧桑、悲凉的旋律,凄美而悠长。运用大提琴来为整个歌曲开场,弦乐的开场,弦乐是西方古典乐的经典部分,在前奏结束的几个小节中加入了中国传统乐器,若隐若现的拍板声也让人惊叹配器的滴水不漏,仿佛只有中国的响板声才能准确地调动江南小调般的忧伤。在歌曲的结尾处令人耳目一新地奏出葫芦丝的旋律,使音乐从众多乐器交织的音响的网中解放出来,从复杂回到简单,从激昂回到平静。

(二)古典与流行的碰撞

按照正常的配器思维,并考虑到配器作品风格的统一性,很多人会将前奏与进唱的乐器在选择上统一起来。但《菊花台》的配器却很独特,当前奏由西洋弓弦乐乐器奏出宏大的音响之后,却用吉他来演奏分解和弦。吉他和弦缓缓飘出,伴随着周杰伦伤感、低沉的声音仿佛在委婉地倾诉一个悲哀的故事。这种古典乐器与流行乐器在同一首配器作品中出现的手法并不是只《菊花台》才有,但没有丝毫过渡乐句,直接就将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并置起来的配器手法却不多见,这种古典与流行的相互碰撞让听者产生新鲜感,回味悠长。

三、结构特点

《菊花台》这首歌采用的结构是很多歌曲一贯使用的单二部曲式,在歌曲创作中被广泛应用。《菊花台》的第一部分也即歌曲的A段,音乐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就像在讲述故事一样,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如下例谱例:

旋律的进行上起伏不大,都是以级进的方式在进行。《菊花台》的第二部分也即歌曲的B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在这一部分较独特的地方是歌曲高潮的形成方法。歌曲的高潮是歌曲的主题思想表现最充分、最深刻的部分,同时也是音乐情绪发展最富于感染力的部分,歌曲的高潮对于塑造音乐形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菊花台》的高潮部分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旋律的方法

歌曲进入高潮开始时的旋律是一段逐渐上升式的旋律,如下例:

上升式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渐强、紧张度增加、情绪逐渐高涨相联系,旋律向上发展时,会让人的情绪兴奋、高涨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这样的旋律是将歌曲推向高潮的原因之一。

(二)多次反复的方法

为了强调歌曲的高潮部分,歌曲在发展时将一个富有特点的高音区乐节、乐汇或乐段多次反复,而获得较长持续时间的高潮效果。在《菊花台》的B段就是将“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这一部分不断反复,已达到强调的作用,使人印象深刻。

(三)转调的方法

《菊花台》的B段在两大段重复之后,又对“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进行重复,不过这次重复却不是原样重复,而是转调重复。本来歌曲的B段高潮部分已经反复几次,如果再进行反复是毫无意义的,会让听者感到乏味,而恰恰是这个时候歌曲作了上行二度的转调处理,让音乐又一次得到升华。

四、民族性

“民族性是20世纪以来中国作曲家主动或被动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一直奉行的‘借鉴西方技法创作中国风格作品’信条的重要方面。作曲家有各种看法,如体验民间生活、吸取民间音乐素材、民族性体现在神似而非形似、寓民族性于个性之中而不需要特别强调,等等。”②在歌曲写作特别是类似于《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类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过程中,民族性所起的作用是那么明显和毋庸置疑的。在周杰伦的《菊花台》中,民族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

(一)歌词

歌词的民族性是非常明显的,在《菊花台》中,几乎每一句歌词都能找到中国古诗词的元素。如歌词中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一句就引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朱淑真的作品《断肠词集•谒金门》中的“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又如“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一句中的“夜未央”的出处更多,在《诗经•小雅•庭燎》中有“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诸如此类的歌词在《菊花台》中反复出现,不能不让人感叹词作者文学功底的深厚。

(二)旋法

所谓旋法即旋律的发展手法,《菊花台》中的旋律中运用了一种旋律的发展手法叫顺连法,即前一句的尾部作为第二句的开始的一种旋律发展方法,如下例:3 32 3-︱35 32 3-︱中第一小节最后一个音符与第二小节的第一个音符相同,让音乐的发展平滑,过渡自然,具有承上启下、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作用。其实这种旋律的方法在中国民族音乐旋法中被称为“鱼咬尾”。《菊花台》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是这首歌曲流传起来的原因之一,音乐作品中本民族的文化因素越多,作品就越趋于平民化,从而显示出很强的大众意识。

在如今的歌曲写作过程中,体现民族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透过中国音乐院校作曲课程的设置我们会发现,和声、配器、曲式、视唱练耳、乐理等课程使用欧洲的教学体系,作曲者的创作思维逐渐西方化,如果不在歌曲内容方面进行民族性的融入,中国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像德国学者参加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的“中德音乐教育研讨会”时说的那样,中国音乐教育仅仅是中国版的德国音乐教育。③《菊花台》这首歌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菊花台》这首歌曲当中,中西文化的交融、对比使音乐更加富于对比,听觉上更新鲜,对以后的歌曲创作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电影中的音乐将视觉与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电影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立体、多维。一方面,歌曲《菊花台》对整部电影各个情节的切换进行补充、过渡;如果这是对电影的外部进行装饰的话,另一方面则是对电影内部结构、叙事的强有力推动。《菊花台》这首歌是在整部电影即将落幕的时候演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片尾曲,歌曲对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进行了概括,对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延伸,使人在听到歌曲的时候感到意犹未尽,仔细回味,从而引发观众对电影情节更深入的思考。

注释:

①陈斌、程晋:《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②③ 宋谨:《民族性与文化身份认同——当今中国作曲家思想焦点研究之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 冯效刚.音乐批评导论[M].合肥:安徽文化出版社,2002.

[2] 潘先伟.论后新时期电影创作人民性原则的审美需求[J].电影文学,2007(22).

[3] 孟翔.新中国电影音乐民族化探索[J].电影文学,2007(23).

[4] 黄声巍.新时代“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创作特点——以《菊花台》为例[J].音乐研究,2009(05).

[5] 宋谨.民族性与文化身份认同——当今中国作曲家思想焦点研究之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01).

[作者简介]蒋长清(1976— ) ,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作曲及电脑音乐。

推荐访问:融解 主题曲 深度 元素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