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的收藏

新天地再现了“修旧如旧”石库门房群的经典,成为上海城市建筑收藏的一种文化,一种不可复制、无法取代的城市文化。这种建筑文化,呈现在艺术创造上,就是另外一种形式,上海创意产业园区8号桥的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剪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守白的艺术作品,就是以“上海石库门风情”、“上海童谣”为题材,是石库门回忆收藏的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独特的宝藏,体现了上海特色文化底蕴。

说起石库门房文化,就像石库门建筑本身一样,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石库门房源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又与西洋的牌楼相结合,适应了十九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有着西洋风情与生俱来的移民风格,后来又满足了当年日益增长的小家庭结构的居住……百年石库门历史文化沉淀,让上海人在上海城市大变样住进新楼宇后,还念念不忘石库门房,想“把根留住”,让石库门房文化“涛声依旧”。

正是这样,上海人难以割舍的石库门房文化、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风情文化,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重新崛起,推陈出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注入时尚元素,变成新的城市符号,几多创意,几多经典,形成了一种以石库门情结为纽带的“后石库门艺术文化”,令人耳目一新,成了上海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老外喜欢上海的理由。

李守白的上海石库门风情剪纸、重彩画,就是这种“后石库门艺术文化”,他的作品无一不透视石库门文化的回味,也成了石库门回忆收藏的珍宝,受到中外收藏家及寻常百姓的欢迎。

石库门味道

“上海寻梦”

那天井里的纳凉的小矮凳、晒菜干的竹篮,暂停的自行车、花盆、鸟笼;客堂里铜喇叭的留声机、铜器脸盆、银器果盘、冬日紫铜暖锅、锡器茶罐;前楼的胶木收音机、电话机、绿玻璃灯罩台灯、三五牌台钟;房间的宁波提篮、江西清花瓷瓶、盆、姑苏绣品,厨房石磨、缸罐。几乎全是竹、木、铜、石、瓷制品,但一件件,一样样,都似曾相识在昨天,又恍如隔世古色古香。令人想起石库门时代的摇监曲、弄堂童谣,当年收音机传出的沪剧、越剧、评弹,与鸟鸣及邻家孩子读书声的交响;回味当年磨糯米粉做汤圆的年味、端午包粽子的节味;闻到当年前楼阿姨送来馄饨、后楼阿婆端来红烧肉的香味,那就是石库门味道。

2008年新年伊始,石库门题材画家李守白的“上海寻梦”画展,在如今旧貌换新颜的石库门房建筑群地标上海新天地的企业天地大堂举办。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配上了当年用惯了,如今几乎成了古董石库门时代的日用品,不仅解读了画品,而且作为石库门的符号,给人以更多海上风情回味。

如今搬进新房,石库门成了遥远的故事,但石库门房里的不少有年份的老日用品,仍不失为传承海派居住文化的瑰宝,不仅可作为镇宅之宝,而且可作为新房的点缀。让新房因此而增加人居文化的厚重感。有质感的石库门用品,一旦成了足以珍藏的“古董”,如果配上石库门画品,就能使居室一下子穿过时间隧道,感受到石库门时代的味道,那种挥之不去的老上海情结。

石库门风情

“海上遗梦”

青砖、黑门、铜把,唱机、笼鸟咿呀,旗袍、长衫、马褂,夕阳西下,饭菜飘香邻家……这些场景就是有着石库门风情的“海上遗梦”。

石库门建筑是老上海城市的标识,欣赏李守白“上海石库门风情”重彩画与剪纸,如解读上海城市历史,有20年代“一大会址”、“团中央旧址”,30、40年的“花样年华”、“长恨歌”与“七十二家房客”,50年代“上海的早晨”,60、70年代的“石库门房生产组”、“向阳院里看电视”,80、90年代“路灯下的宝贝”、新世纪的“上海新天地”、“田子坊”。这里有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难以割舍的情怀。那弄堂叫卖、弄堂游戏、弄堂纳凉;那天井养花、客堂晒太阳;那前楼收音机、厢房的鸟鸣、后楼读书声交响;那邻家小妹亮出的手绣女红、那亭子间阿姨送出的菜肉馄饨……这是一种特有的石库门艺术味道,叫人思念到如今。而这种“味道”也正是艺术家李守白先生追求的目标!

2007年,李守白石库门风情艺术展“海上遗梦”,就在5月18日到5月24日在南京西路中信泰富广场中庭举行。

李守白将最民族的上海石库门风情艺术,与世界一线百货品牌文化同台展出,变成最国际的文化。“守白石库门风情艺术”,作为卢湾区申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项目,在艺术展中更显风采,中国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巴林石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内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专门发来贺电,称这次展出是为了传承我国民族伟大文化,为落实抢救中华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在那天展出的作品中,李守白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中,融入了西洋绘画和中国民间剪纸的元素,以柔美的笔触、流畅的线条、浓重的色彩,在宣纸上演绎出老上海的生活风貌;并在当代海派剪纸中创新发展,激发着自己的创作灵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由重彩画、都市剪纸组成的2007李守白石库门风情艺术展,生动形象,创意无限,让老上海回忆那个生我养我的年代,让新上海在此与昨天对话,让老外看到上海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回味无限。

国际特奥主席

蒂姆·施莱佛的新感动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后,上海剪纸艺术大师李守白的一幅漫画,就展示在国际特奥主席蒂姆·施莱佛的办公室里,成了他的新感动。2008年1月9日,李守白收到了蒂姆·施莱佛的来信,感谢他的这幅漫画。

在特奥会闭幕式前夕,李守白在波特曼酒店见到了蒂姆·施莱佛。那天蒂姆·施莱佛一下车,见到李守白手中的这幅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守白当下向蒂姆·施莱佛解读了作品:这是一幅综艺漫画,用夸张手法彰显人物特征,注重形似更神似:一手折扇上是绿色眼睛的上海特奥标识,一手V字型手势寓意胜利;手法上融剪纸、水墨、漫画于一体,其上身着马褂,下身的长衫上鲜明的“福”字映衬着中国红,背景中有老上海的石库门、新上海的东方明珠;蒂莫西·施莱佛的名字用剪纸做成的红色飘带由两只喜鹊从空中衔来。这种创意和艺术手法让蒂姆·施莱佛很新奇。回国时,蒂姆·施莱佛还亲手携此画随机同行。

对于蒂姆·施莱佛的感动,李守白深有体会地说:“与其说这幅画的感染力,不如说是海派剪纸、海派重彩、海派漫画综艺创新的影响力,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海派特色创新综艺的魅力所在,其前景大有可为。”

城市收藏,让一种建筑与一种流行曲、一种服饰、一种情调产生深深的联想。那石库门房亭子间作家的风花雪月的小资情调,老电影金嗓子周旋的老歌、30年代的西装、旗袍,在电视剧里收藏,表现历史海派文化。百看不厌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收藏了石库门平民文化的苦涩。李守白的石库门题材画,又让人收藏了石库门时代的“新闻坊”。

推荐访问:回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