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农村体验创作,送“春”到基层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近些年来,通过晚会展示文艺的方式似乎成为了主流,再加上文艺与影视圈、娱乐圈融为一体,文艺晚会甚为火爆。一台晚会,明星大腕出场费动辄十万百万,都是动用国企资金,既捧红“明星”和“大腕,又使晚会举办方赚得盆满钵满。一时间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

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让文艺作品接受群众的检阅

开展文艺下基层活动,正是基于对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悟、把握和落实。文艺家们的正举,为乡亲们既“送了文化”又播撒了文化的“种子”。只有把文艺的发展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才能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才能发挥文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领时代的作用。

文艺工作者下基层,把歌舞、戏曲、书法等作品送到人民群众面前,请广大人民群众赏鉴,这是文艺工作者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体现,同时,民间不乏文艺高人,民间不乏文艺作品创作的素材,下基层的过程是感知基层、感知群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工作者能够察觉到过往作品是否接地气,在后续文艺作品创作中就可以进行改进。文艺作品好不好,要看是否为群众喜闻乐见。有的文艺作品赚了票房却丢了名声,这样的文艺作品算不上好。

文艺下基层,不是简单地到基层去巡演,而应该虚心地让文艺作品接受群众的检阅,虚心地向群众求教,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进一步改进、提升的空间。有的文艺工作者可能自视甚高,不把群众当回事儿,就有些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了。既然人到了基层,心也应该到基层,文艺下基层应该在“身下”的同时做到“心下”,心到了基层,才不至于说人刚到了基层、就想着下基层赶紧结束、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即便自己水平高,也应该谦虚谨慎,何况文艺作品的好差,真正的评判者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圈内的人说你的作品好、不见得真好,人民群众说你的作品好、那才是真正的好。

从民间文艺中吸取营养

“阳春白雪,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告诉我们,文艺作品的好与坏,并非在于语言多么佶屈聱牙,而在于能否以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道理,这就非常考验文艺工作者讲故事的功力。文艺作品,不能变成流水账,简单地流水账式的记述,一般人也会。文艺工作者,有其自身的敏锐视角,有其自身的独特考量,自身想要写什么方面的素材,就要到基层去寻找这样的素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是无法汲取到基层的源头之水的,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源流皆枯的局面。古代的《诗经》包括风雅颂,其中“风”指的就是地方民歌。现当代的王洛宾到西部采风,才成就了他“西部歌王”的美誉。基层是文艺素材的富礦,文艺工作者“身入”“心入”了,认真向群众求教,真心倾听群众的想法,文艺作品才有持续改进、提升的空间。

民间文艺是最草根、最接地气的文艺,也是最易受到老百姓欢迎的。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产生及传承在民间,并且很多优秀的作品经发掘并升华为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比如《阿诗玛》《刘三姐》。在如今数据化时代,很多热播的网剧、电影作品的脚本就直接来自民间的创作,像《琅琊榜》就引发海内外的追捧。

一切的文艺来源于生活,民间是蕴藏文艺创作灵泉的巨大宝库。民间文艺是其中最质朴、最亮丽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鲜明标志和传承载体。坚守民间文艺、呵护价值传递是我们的不可辜负的责任,因为这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坚守民间文艺,要有责任和情怀。民间文艺的创作是用脚去深入百姓日常生活,用心去关注民间的疾苦、欢声、期盼,用眼去判断创作的精神价值和时代关怀,用手去最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只有这样的民间文艺作品,才会在有意或无意间,把自己的创作与这个时代的使命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感,用作品的情怀去呈现中国的价值。这样的一种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动力,在历史的长河中隐约可见的是文艺责任和情怀的继承发展、与时俱进。

坚守民间文艺,需要亲民和近民。民间文艺汲取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的精神养分,只有让自己的作品贴近群众,让群众喜闻乐见才能永葆作品的光彩。民间的文艺的表现形式很多,有文学的、有技艺的、也有音像的,题材话题的选择性也很广泛。但是,不是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可以拿来创作,谓之民间文艺,如鸡零狗碎的社会新闻、刺激噱头的娱乐八卦就不适合,因为没有实质的精神内涵,不能引人向善,人民群众也汲取不到正能量。

坚守民间文艺,要做好创新和传承。一个时代有其独特的问题,也有其独特的精神特质,民间的文艺创作要解决时代的精神需求和价值捍卫工作。一方面,民间的文艺要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来满足之。另一方面,要继承优秀传统民间文艺的精髓,做好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更值得重视的是要做好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既要培养民间文艺创作人才,也要培养文艺精神价值的接受群体,不断去增强和激活民间文艺发展的生命力。

文艺下基层,不能简单地走马观花,要做到“身入”且“心入”,把下基层当成向群众求教的机会,把下基层当成给自己作品接地气的机会,这样下基层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推荐访问:基层 创作 农村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