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蜡烛

正在书房看杂志,我那女儿坐不住,爬上滑下了一阵后,指着饰物架说:“妈妈,我想要那个东西玩。”

循着她的手势,我才知道她要的是一段蜡烛。我站起来,把蜡烛拿到手里:“看,就是一截蜡烛,不好玩,囡囡。记不记得去年囡囡过生日时,妈妈点起来让囡囡吹的?不记得了﹖等几天囡囡再过生日,妈妈再点亮它,让你吹好不好﹖”

“人家生日蛋糕里不是有蜡烛吗?细细的,很多枝,我好喜欢哟……”

面对4岁的孩子,一向能言善辩的我竟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样告诉她这蜡烛的故事,以及包含的道理——

第一次见到这枝蜡烛,是在读大三的时候。那时,我正与晨恋爱。晨的家就在我们读书的这座城市,装着糊涂被晨“骗”到他家两次,他的家人给我的印象是跟晨一样的温和、善良;他的家境也跟晨的衣着一样有些寒酸。

独自一人的时候,我常烦恼着,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决定与晨牵手。说真话,我喜欢晨,却接受不了他的家境。请别骂我势利,身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个好老公,少努力二十年”的新潮思想下,谁也装不出高尚和圣洁。

为什么晨不能也有钱呢﹖哪怕是稍好一点,我也能给自己定个主意啊!随着大四的临近,我自己越发烦躁,因为下学期就要开始实习、找工作了,该是做决定的时候了。脑子里一团糨糊,我开始有点怕见晨了,一连几天都用托辞疏远他,傻傻的他似乎没有从我怪怪的表情里发现什么不对劲,仍然“不合时宜”地出现在我面前。

“今晚,无论如何请你放下手中的事儿,让我陪你过个生日。”听到晨的话,我才记起是我21岁的生日,瞧我都被烦昏了头,把自己的生日也给忘了!我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还是那家不常去的小酒店,还是那临窗的双人席——虽然自感有点寒酸和委屈,但想着有人记着给我过生日,心里多少有些安慰和甜蜜。几样我喜欢的小菜,外加一壶热黄酒,被我们消灭得差不多时,晨拎出了一小盒“点题”的生日蛋糕。我忙着腾出位置,并拿过生日蜡烛准备一枝一枝地插上去。

“慢!”晨按住我正忙碌的手,从内衣兜里掏出一截粗蜡烛,极其认真地对我说:“如果你不反对,我想点燃这枝蜡烛为你过生日。”过生日不用纤细可爱的新蜡烛,却用粗笨的旧蜡烛,真是闻所未闻,我瞪大眼睛,吐出三个字:为——什——么?

晨握着那截蜡烛,向我诉说了他的一段家史:晨的爷爷曾是旧上海英国洋行里的买办,家境殷实,他的父亲从小就受西方文明的熏陶,养成了西方人的一些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被改造对象,他们一家被下放到苏北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生活境遇的急转直下,以及社会氛围的挤压,逼迫他们改变生活方式,惟独吹蜡烛、切蛋糕过生日的方式因为“贫下中农”也过生日才得以保留。

在那生活资料奇缺的年代,加之偏僻的乡村,能买到蜡烛已经是不太容易的事儿,蛋糕是连味都闻不着的。可父亲有办法,用荞麦面,或者碎米面什么的做一张大饼,中间放一枝大蜡烛,点上、许愿、吹灭、分饼,干涩的生活里多了些浪漫和开心。颇有见地的父亲把这枝点了寸许的大蜡烛很好地收藏着,留给下一个人过生日时用,还自得其乐地说一家人合用一枝蜡烛,象征着齐心协力,共赴光明。就这样,全家都用这枝蜡烛过生日,就像生日的接力棒,依次循环下传,以后“接力者”又添上了晨,晨的妹妹……这枝跨越世纪的蜡烛如今只剩一指长一点了。

多么浪漫的家史!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厚重的亲情!我知道晨的意思了,可晨说:“本来我爸妈想请你到我家过生日,担心你不同意,就让我把这枝蜡烛带来,请你参加我家的‘生日接力’,不知……”原来我早已被这个充满温暖的家庭所接受!激动的泪湿润了我的眼眶,我用颤抖的手划亮火柴,点亮了晨手中的蜡烛……在柔和的烛光里,对着晨的面,我双目微闭,许了个愿,“扑”的一口吹灭了蜡烛。晨用充满爱意的目光注视着我:“为什么不让这幸福的时光多停留会儿﹖”我笑了,反问道:“难道你不希望我珍惜这蜡烛的长度﹖”晨微笑着点点头,递给我一个盒子:“一件小礼物,祝你生日快乐。”“不,你已经送我礼物了,很贵重很贵重的一份礼物!”他先是一愣,随即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然后,我加入了晨一家的亲情,接下来又多了可爱的囡囡来“接力”,可这小家伙未长记性,不解其意,却要拿这枝亲情蜡烛把玩,我当然不会答应。等到合适的时候,我们把晨的那段家史,连同我们的爱情告诉她,相信她一定会珍惜这段记录历史的短蜡烛。

先知告诉我们:爱情,久而久之都会变为亲情。可我的爱情过早地汇入了亲情之中,或许少了恋人的痴迷,或许少了爱人的缠绵,或许少了情人的刺激,可我不悔。因为,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令我后悔的。

推荐访问:蜡烛 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