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如何散发正能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5月初,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企业家在一起多做正能量事情”;稍早前,华为CFO孟晚舟宣布,华为去年全球销售收入预计为22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而华为员工的年终奖金总额预计将达到125亿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38%,对此,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评论说,“任正非不仅是做事,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实干家”;更有甚者,前《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在离开媒体之后专门创办了一家以传递企业家正能量为宗旨的俱乐部——正和岛……企业家正能量正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家当中引起了广泛讨论。

2012年以来,国际环境持续动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正遭遇着“缓冬”的煎熬,形势甚至比2008年更为严峻。在媒体舆论的渲染下,焦灼不安、压抑迷茫仿佛成了企业家们的共同心态,在企业经营中他们无疑需要更多正能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家正能量?这些正能量能为企业自身经营与企业社会责任带来什么好处?企业如何才能做到利益与社会责任兼顾?

5月14日下午,由徽商杂志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二期徽商圆桌论坛在安徽省招标集团有限公司举行。论坛由《徽商》杂志执行副主编宁鑫主持。

宁鑫

(徽商)杂志执行副主编

正能量≠他能量

正能量一词目前很热,但凡积极向上的、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人或事均被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当前,正能量在企业家群体中的讨论则更为激烈、更加迫切,究其原因还是由如今相对低迷的经济环境造成的,部分企业对未来有些迷茫,因此更加迫切需要正能量的帮助。

但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该做的不是期待正能量,而是主动地传递正能量。在经济学中,企业家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种生产要素,其职能就是承担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因此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家更应主动为企业、员工、社会带来正能量,而不是消极等待。

曹昌仁

合肥裕森木业有限公司量事长

有效益才有正能量

我同意顾总的观点,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发展,自身必须要有效益,企业散发正能量也会得到社会的反哺。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不断进步,但是环保、健康和信仰却没有跟上步伐,作为一个企业主,我们有责任带头改变这种现状。

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我一直坚持从三个方面来散发我们的正能量。首先,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也能同时提升企业的品牌:其次,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文化和感恩文化。所谓责任文化就是指对员工、家人、企业和客户负责任,感恩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最后就是为社会创造效益,这可以从解决就业、缴纳税收和员工福利等方面来体现。

顾凌波

安徽省招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能生存谈何自律?

现实状况没这么简单,企业要想发挥正能量、想自律首要条件就是能生存,不能生存还谈何正能量?

当前尤其是一些民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没有得到它们应有的地位,甚至有人还认为民企是机会主义者,我不否认民企在发展初期可能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但发展到后期也是有责任感的企业,只是现有的体制决定了它很难长视。相比之下,国企的一些领导者也未必就都有责任感,有些许只在乎自己任内的作为,甚至故意留下烂摊子给下一任的情况也有发生。所以,这个社会应该给民企更多的地位,它们交税、解决劳动力就业,到头来却换得一种任人摆布的尴尬境况,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企业家传递正能量就有可能、有理由。当前,政府是社会规则和价值体系的引导者,而企业则是社会的细胞,但企业同时也是企业规则和价值体系的引导者,企业传递正能量的意义就在于从企业内部做起:而且,企业正能量发挥好了以后,社会会给你更高的回报,即便从短期来看你赚得没有别人多也要坚持,这取决于一个企业的视野。

具体做法也有讲究,必须先聚集、再传递。一个企业必须有强大的内心,承载社会不公带来的心理激荡,然后才能对其他人做出影响,企业家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以推动社会向正面发展。

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从2005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潜心做一些看似得不偿失的事情,不断投入,甚至因此丢失了很多市场。比如:我们不愿挂靠,很多其他同行为了赚快钱都会选择挂靠,但我们从来都是亲力亲为,也正因如此,我们建立了很好的信誉和口碑,客户评价我们一句“招标集团还是很规范的”就是我们的动力,这几年我们也有了四五倍的增长,在全国同行业进入了前十强:与此同时,对经营管理团队我也特别要求要讲求团队协作和求真务实,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留人,给员工个人价值体现的空间,跟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企业领导者和其他员工全部一视同仁,领导者尤其要讲求奉献,我们有一些激励政策是只针对基层技术人员的,高管虽然没有得到激励,但你还不能推卸责任。所以总的来说,企业把自身做好,就是对社会传递最大的正能量。

叶义国

安徽炳辰吸塑有限公司董事长

“穷”则独善其身

刚才几位企业家说得很对,企业要先生存才能发挥正能量,而且正能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是任何一个人就能讲明白的。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把修身和齐家这两块做好就能产生正能量,同样,从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只要把企业内部做好就能产生正能量。

从我的实际情况来说,我的企业在桐城,目前规模还比较小,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先从企业自身做起,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这个道理。

曹代毛

安徽省招标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怎么排除负能量?

刚才黄总提到正是由于当前社会负能量太多导致了正能量成为热门话题,我十分同意这个观点,企业要想发挥正能量,首先必须排除负能量。

当下经济形势较低迷,民企似乎感觉一下又回到了改革开放的起点,几乎充满了负能量,具体表现就是企业家情绪上的迷茫和行为上的不正当竞争。而企业家要排除负能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抵制不作为,光口头说是没有用的,必须行动起来,从企业家自身的自信、激情和梦想开始培养,再到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这个创新不仅是指企业自身的创新,更指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模式的创新,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与政策进行对接,这才是下一步民企应该关注的重点。

黄春江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负能量太多!

为什么正能量近年来突然成了一个时髦的词?就是因为当前社会上负能量太多,我理解所谓正能量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积极心态。

从企业自身来说,刚才几位企业家说的对员工、对客户我们也是一样的,其他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上下游关系,这种价值链当中的正能量传递更为重要;再有就是企业外部的一些需求,比如当国家发生危难时,有能力的企业应该有所行动。

发挥正能量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的处事态度,要做到四个方面的文化引领。第一,推动创新驱动的文化,也就是在企业内部要鼓励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坚决反对批判性的思维;第二,推崇卓越的文化,企业不能小富即安,要时刻与行业排头兵作比较,不断缩小差距。当前有一些政策是企业可以靠的,但真正想做好企业的企业主不会去靠这些政策,比如多上报一些产值就可以多获得补贴,我们从来不做这样的事;第三,推广信任的文化,每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产生信任危机,所以企业必须做好内控。我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10年前,我陪同公司领导去一家德企参观考察,发现他们生产的零部件成品就直接摆放在流水线旁边的货架上,员工可以随意自取,我们一直很好奇难道企业不怕员工把这些产品私下拿回家造成企业的损失吗?对方表示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因为大氛围所致,即便没人管,工人们也很自觉;第四,推崇感恩的文化,企业领导者率先垂范来带动企业员工的整体氛围。

周文育

安徽省文一集团董事长

正能量是民企的“长寿”秘诀

正能量强,则企业强。企业在发展初期的时候一心只想如何降低成本,但在你做大做强之后,正能量发挥到位,所有的政策就都会跟随你而来,企业也会更愿意在社会责任等方面多一些投入,他们会意识到这不仅不会摊薄企业利润,反而会丰厚企业利润。尤其是民营企业,如果没有正能量,是不可能做长久的。

首先,要在税收方面有所作为。我们企业有五六十个财务人员,我在要求他们为企业合理避税的同时,在酒店业务这一块,我们每年的交税金额都比同等规模的企业多交5%:其次,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方面也要发挥正能量,在中国做生意,你必须学会跟政府打交道,我们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从来不做政府不允许做的事,即便有企业做了那也只是短期获利,不可能长久:第三,社会责任,在一些灾害发生的时候,企业伸出援手义不容辞,我会要求员工时刻关注这一方面的信息,而且我们做好事从来不留名,这也是很多民企的现状,也许外界觉得他们什么都没做,而实际上他们只是不愿意高调宣扬而已;第四,在企业内部发挥正能量,企业主作为一个企业的领袖,处理事情必须要公正公平,我们企业的原则就是“不放弃一个人”,公司很多部门都反对我这个决定,认为这样没办法激励员工,但我始终相信人的能量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员工都有优秀的一面。此前,我们有一位从其他公司跳槽来的员工,在子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做了一年没有什么起色,我就调他去了另一家子公司做副总,还是不行,然后又调他去一个机关做副手,终于发掘出了他的潜能,现在做得非常出色,而如果一开始我就辞退了他,那我就是浪费了一个人才。而且我们在员工的福利待遇上甚至比一些国企做得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何辉

安徽省招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小行业也有大作为”的梦想

在我看来,企业正能量可以用几个词概括:有梦想、有激情、有信用,执着坚持、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在任何环境下,都要积极面对所处的环境,正视未来。

我从1995年至今都一直在从事招标行业,虽然这是个小行当,且社会对我们也有一些充满负能量的言论,说我们在招标过程中有暗箱操作,但在同行业来说,我们是有一定规模的,我们那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基地、招标师,这在行业当中几乎是很少见的。即便我们员工现在很难全部享受企业的成果,但我们都愿意把这一部分留下来用于企业的基地建设,因为正是这些给了员工期许,这就是小行业也有大作为的梦想。

张洪勋

安徽国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政府要尽快保住企业的正能量

听大家说了这么多,我很有感触,政府现在都说企业家要站起来,要传递正能量,从现在来看,企业是正在努力传递正能量,但政府的政策却没有跟上,一定程度上放慢了企业传递正能量的步伐,这令我很苦恼。

“十八大”提出要治污、要发展低碳,但现在很多企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政策却好像在倒退。就拿秸秆发电来说,以前我们发电只要和一个部门打交道,最后结算过程也很快,但现在国家重视这个了,过程却变得越来越繁杂,很多部门都掺和进来,我们现在有时候5个月都结不了账,这又直接导致我们无法跟农户结算。所以我迫切地希望政策能够快速到位,真正让企业把这种正能量有效快速地发挥出来。

我们还为企业制定了自身的发展目标,希望两年内进入安徽100强,至少做到30亿~50亿元,甚至我们还想用3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世界500强,虽然我们现在距离这些梦想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企业要想发挥正能量,就必须制定一个好的目标,让大家有奔头,然后带着坚定的信念,任何时刻都不能彷徨,这也是我在民企工作20多年的最深感触。

韩定旺

海南卫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

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不得不泼一盆冷水,其实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任何口号式、说教式的东西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不能只讲概念,不讲方法。当前社会上都在呼吁正能量,但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有多少人真正研究去做了?像这样的口号喊个五年八年也就消失了,这在之前已经有过很多先例。

从真理到实践一定有一个过程,或者是我实践了,其他人却没实践,那我是不是就完了?学者说得都很动听,也很有逻辑,但说白了,条件都是既定的,就像做试题,条件定了,他们只负责解题,但不讲原理,即便讲了那又如何证明你的原理就是正确的呢?前段时间有人找我说要找老师给我培训,我反问他能不能找到教史玉柱成功的那位老师培训我,他说没有,我说那就奇怪了,既然没有人培训,那史玉柱是怎么成功的?你现在要找史玉柱来培训我成功又是凭什么呢?

所以正能量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其实在物理学当中是不存在正能量这个说法的,既然没有,那为何它现在能让这么多人为它如此着迷?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人性,如何让它有益于社会、他人和自我。在我看来,一个企业的正能量无非是吃得了苦、吃得了亏、受得了挫折,愿意、能够、有本事地坚持。

赵延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如何把正能量与企业盈利相融合?

我同意韩总的观点,一个企业的正能量更多是基于“人之初、性本善”来说的,企业家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保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诚信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在企业中他们是领导者,可以通过构画企业的发展愿景图,来激发每个员工心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并努力使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同向而行,这样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也会使企业受益;在行业中,如果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那么企业家们不仅有义务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定,而且也应是合理的经济运行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在社会中,当出现负能量时,他们也应该有所建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正能量,帮助管理部门制定出更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游戏规则。

但当前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在企业家群体中出现了很多被称为“教父”级的人物,他们经常被作为受邀嘉宾参加各种论坛以及集会活动,他们喜欢到处讲故事,但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更多讲述的都是自己的发家史,传递给受众的印象是让大家顶礼膜拜的偶像,这种现状其实值得企业家们反思。如果你们被邀请去讲述故事,不要总是讲述这些苦难发家史,而应该说一些能激发人类美好情怀的故事,要传递正面的能量,即便有一些不满与抱怨,相信各位企业家也能够通过合理的减压方式去消减管控好不良情绪,而不是任由这些负能量在社会上扩散,更不能推波助澜。

虽然正能量更多是心理层面的慰藉,但企业仅从心理层面来经营是肯定不行的。那么如何才能把正能量与企业盈利相融合呢?企业首先必须赚钱,但企业家不等同于商人,企业家可以选择赚一笔小钱,但这种盈利模式必然不会长远;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学会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让大家共同赚钱,这样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乃至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当中,首先品牌的塑造就是一个企业正能量的浓缩精华,对品牌的考量有两个维度:一是知名度,另一个就是美誉度;品牌的美誉度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正能量的注入才能打造出来,这当中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一旦企业做了一星半点不利于企业品牌美誉度的事,企业的品牌都有可能瞬间倒塌;到那时你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已经不是靠“美誉度”来支撑了,而是靠“臭名”来“远扬”了,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看得很多了;其次,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不能短视。现在有些企业家喜欢赚快钱,比如一些公司上市圈钱,圈了钱就投入房地产等泡沫行业,而不是投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这样,很快你就会丢失掉原有的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失去企业的持续赢利能力,最终得不偿失。

推荐访问:企业家 能量 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