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比较

摘    要: 庄子美学思想是我国经典美学思想,对后世中华审美观点的发展影响深远。比较庄子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使学子审美在中西对比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使文化内容和思想深度得到加强,有助于提高课堂吸收率与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获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英语表达,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 庄子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    大学英语

一、庄子美学思想概述

庄子是古代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所处时代战事频仍、民不聊生,庄子在如此动荡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仍能独善其身,保持一颗自由拙朴的赤子之心,与他以独特深刻的审美观点看待万事万物息息相关。庄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认为世情的恶缘于人不断膨胀的物欲和智巧。因此,他反对音乐和文饰彩绘,认为“真美”应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庄子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美丑无定。庄子认为美与丑都是不确定的概念,双方之间随时可以转换。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厉与西施……道通为一”。一切美与丑的定义都来自主观感受,并不是事物的本质反映。其二,崇尚自然之美。庄子反对艺术上的人为雕琢,对大自然的美尤为珍视、推崇。他认为真正的美应该存在于一种悠然洒脱的心态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之中,他反对以物累形,肯定朴素的自然之美,反对人为的声色美,肯定无声无色之美,如他的“人籁、地籁、天籁”之说高度赞美了“天籁”之无声之美。其三,瑰奇的文风之美。庄子虽然反对文饰雕琢,却用极富浪漫色彩的文风着笔纸上。他想象力丰富,创作心态超常,笔下的“鲲鹏”“社栎树”“哀骀它”等形象充满了怪奇浪漫的色彩,让人读来视野开阔,茅塞通旷,思游天外,可谓一种奇异意境的美学创造。

二、西方现代美学精神浅释

西方现代美学精神是建立在科学精神之上的物我两分的审美精神。在对人的审美上,西方现代美学崇尚人的个体独立性,强调人的本我个性展露。西方现代文艺作品多将目光集中在“反英雄式”的小人物上,意识流文学中被奉为具有最完整人格的《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底层丑角“戈戈”和“狄狄”等。人物毫无遮掩的个性展露、外表与内在的真实统一成了西方美学对人物唯美性的追求。在对物的审美上,由于科学精神的影响,西方现代美学习惯以数学和几何测量规定事物的美。他们好将事物的长短、大小、高矮、多少进行量化,以量化的框架评判事物的美。他们用黄金分割的科学方法对人物艺术作品进行构思,对机械设备的审美精确到每一个细小螺丝钉的末端尺寸。他们强调事物的客观准确性,以事物的“真”决定事物的“善”和“美”。在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上,西方现代美学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欣赏作品,将作品作为客观实体进行思考和分析。他们将作品贴上“意识流”“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标签,对作品进行细致分類,对作品和其中人物进行解构主义分析,道德在其中缺席,学者们只从科学理性角度把握作品和人物塑造手法上的美,预设空洞的对象而后对之灌以生命的移情。

三、大学英语教材中庄子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比较

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多以西方文化为主调,编写目的本就涵盖将西方文化介绍给中国学子。但随着教学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单方输出已不能满足学子对西方文化的深层理解,只有中西文化发生对比才能促成理解的深入;母语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日益需求英语媒介向外输出,庄子美学的独到精妙通过与西方语言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美学上的国际效应。本文拟从艺术、信仰和道德三大主题比较两者的异同。

(一)艺术美学之比较

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多涉及西方绘画、雕刻与音乐等艺术。在一篇名为“Leonardo’s Horse”的文章中,作者对西方雕塑艺术审美进行了侧面刻画——“But you couldn’t show all the muscles on a statue,he said, or the horse would look like a bag of turnips. You should show only those muscles the horse was using or getting ready to use. ”——通过达·芬奇对于雕像的肌肉处理观点阐述,读者能深刻感觉到西方艺术对实物骨骼、肌理、肌肉等写实性科学主义的推崇。为了凸显这种“真实”,西方艺术家们可以不厌其烦竭尽所能地精雕细琢。在另一篇题为“The Man Who Heard His Paint Box Hiss”的文章中,艺术家Kandinsky有着色彩与音乐的联觉,这种近似“theosophy(通神学)”的奇异现象被神经科学家所分析和证实。无论是对艺术还是对艺术家的科学分析使艺术美学几乎等同于“艺术科学”。庄子对于艺术有着精湛而独特的见解。他对艺术的理论主调是否定的,认为事物的人为雕琢本身就不能称之为“美”,只有对自然的艺术发现才能算作真正的“美”。他否定五声五色的声色之美,肯定无声无色之美,如他对无声的“天籁”的追崇和对有声的“人籁”的贬低。他还认为人要去除杂念,让心灵归于淡泊宁静才能感受到无声之美,才能达到物我合一的天然淡泊境界。

(二)信仰美学之比较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信仰”主题出现频率极高。有关西方文化的教程多次提到“mythology(神话)”,着重说明西方宗教的神话起源,西方民族从希腊、罗马的多神教发展为现在的一神教,其中经历了血与泪的历史;在有关“Festival(节日)”主题的介绍中,圣诞节的宗教背景总是放在篇首;在口语教材中经常出现“Oh,my God!”“Thank goodness!”,发挥着凝聚精神、寄托心灵的作用。中国的宗教信仰对民众生活并无严苛干涉。庄子时代虽然战争频仍,但思想自由。庄子信“道”,然“道”却非“道教”,它与宗教无关,道是自然之道,是自然规律,是人与天地万物自然融合不违不悖的协调发展之道。因此,庄子遵循自然无为的立身之道,认为只要遵循自然规律,人的行为就会由内省而得到约束,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精神与物质上的绝对自由。

(三)道德美学之比较

基于信仰,西方民族有了信仰规约下的道德准则。英语篇章中颂扬的“道德”无所不在。如教材中多次出现“创业”主题,歌颂比尔·盖茨、兰普森等软件大亨们的发家史,他们靠自己的才智、勤劳与独创精神获取财富。然而庄子的道德美学却与此截然相反,庄子自始至终都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认为“无为”才是人的最高“道德”体现,面对楚威王的“权诱”,庄子非但不予心动,反而规劝那些处在“利欲泥沼”中的人们回头是岸。他认为“千金”与“尊位”让人仿似“郊祭之牺牛”,而庄子宁可“戏污渎之中自快”。这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审美。又如西方人在“友谊”的道德层面上并不注重友谊的持久性,认为“友谊”理所当然应该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没有利益支撑的友谊不可能是真正的友谊。因此,西方世界崇尚利益交往,与庄子对“友谊”的道德理解大相径庭。

四、结语

西方现代美学与庄子美学缘于思想基础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学生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初遇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在欣赏的同时感到费解,用中国传统经典美学思想与之比较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美学理解,而且会增强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思考趣味,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与传播中华经典的良好方式。本文基于三大主题对两种美学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更多主题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欧阳寰.《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J].大众文艺,2018(11):27-28.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传统‘为学之道’融入高专英语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XJK18C GD006);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儒家文化融入大专护生英语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17C1597);2018年益阳市社科联课题“意识流文学的叙事时空研究”(课题编号:2018YS095)。

推荐访问:美学 庄子 英语教材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