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事业踏上新征程吹响了集结号。市委书记蔡奇多次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京落地生根,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作用,扛起深化文明创建旗帜,引导广大市民紧跟新时代、领悟新思想、追逐新目标、落实新部署,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坚持思想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要论断,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着力“学懂”,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感情学、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着力“五个聚焦”,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要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着力“弄通”,在融会贯通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实用主义。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要坚持多思多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机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做好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首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用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着力“做实”,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努力展现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新气象。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思想武器,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准确把握重在建设的工作原則,准确把握求实创新、合力推进的工作方法。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市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四个服务”任务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谋划、来推进,着力在铸价值引领之魂、强道德建设之基、正社会文明之风方面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开启首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来。

坚持目标引领,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首都作出应有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市委书记蔡奇指出,要结合首都实际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深刻领会和把握“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在目标上同步同向。要始终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频共振、同步同向,要始终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确立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一是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市委新部署新要求修订了《首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制定了《首都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实施方案》和《首都文明城区创建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明确了文明城区创建基本遵循,树立了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的鲜明导向。二是坚持首善标准,不断探索形成与北京新总规相协调的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和实践路径,坚持在整体工作上全面争先、重点领域全国领先的“双先”工作定位,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实践中从常从长。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需要虚功实做,最忌流于形式;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最忌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在工作中大兴求常、求长之风,在“常长”二字上着力,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在“经常”上着力,倡导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处文明事,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在“长期”上着力,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需要驰而不息推进工作。无论是推进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开展社会文明风尚培育活动都需要从长计议,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不断深化拓展,推动精神文明长期化、常态化发展。

坚持价值引领,倡导全体市民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全面融入上着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首都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之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吸引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在融入上下功夫。融入城市依法治理,全面促进法治北京建设,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进文明行为养成。融入社会氛围和生活环境,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成风化人、温润心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京华大地蓬勃生长。

在文化涵养上着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北京作为世界闻名古都,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充分发挥北京文脉根深源远、底气充沛的优势,大力发掘北京地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相一致的内容,让优秀的北京地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泛开展书香北京、楹联诗颂、民俗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吸收优秀京味文化,融入市民群众的精神血脉。

在榜样带动上着力。“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榜样身上往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高精神,可以有效激发人们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要着眼培养时代新人,抓好典型宣传和榜样引领,提升全体市民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要推进“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向纵深发展,着力增强先进榜样的发现力和榜样故事的影响力,让大家知道典型好在哪里、美在何处,引导市民群众把对榜样的敬佩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要坚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为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思想之基。

坚持创新引领,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

紧贴市民群众谋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蕴含着对更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期盼品质更高、类型更多、个性化更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考虑市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不断创新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社区群言堂”“市民巡访团”“随手拍”等创建活动,激发市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积极实施文化育民工程,持续开展“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乡情村史陈列室”“社会大课堂”“社区心理室”“市民文明学校”建设,逐步加大为基层市民群众服务的支持力度。

紧盯突出问题谋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文明引导和专项整治行动。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秩序问题,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站台”、文明旅游等引导行动;针对观看比赛、演出时的秩序问题,持续开展“观赛嘴净、人走场净”“文明观演”等引导行动;针对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持续开展“垃圾减分”、爱水节水等主题活动;针对诚信缺失现象,广泛开展“诚实做人、守信做事”主题活动,组织开展诚信商户、诚信一条街创建活动,推动形成讲诚信、守诺言的良好社会风尚。

紧扣协调发展谋创新。协调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补齐短板的必然选择。要深入研究和把握首都和超大型城市的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硬件建设与软件环境不匹配等矛盾,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手段,大力推进工作机制、方式方法、渠道载体的创新,以更有效的协调发展举措,不断增强市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战线越来越长、任务越来越重。要充分发挥联系市民群众的组织优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使命担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造就一支“使命、担当、本领”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干部队伍。要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富有生机活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滕盛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 / 易 艳

推荐访问:新篇章 谱写 新时代 精神文明建设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