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笔记本

置放在老家屋角的木箱,尽管朱红颜色早已褪去,内壁还有虫蛀的痕迹,可我把它视为古董。只因在箱里面装有我母亲的“宝贝”,就是她在世时的三十多个工作笔记本,笔记本已有股发霉的气味,纸张略带潮湿,翻起来还有些夹页,然而,所记字句清晰可见。

母亲自在村上工作以来,就有做笔记的习惯,几乎是从未间断。母亲做笔记多是在夜晚,即在忙完一天要做的工作以及家务农活后,凭借微弱的煤油灯光或若暗若明的电灯光,一笔一画地完成的。她是一个很用心、很认真的人,每个笔记本扉页上都写着“人民勤务员”字样,内页记事均以时间为序,言简意赅,字迹工整,很少有涂改的地方,边角没有一处折叠,并在页脚中间标有自然数码。为了节省纸张,她还用笔记本背面记事,既有工作部署,又有落实情况,还有心得体会,不知不觉地,就是30个春秋。

母亲的笔记本,如同一部村史。现摘抄1983年5月5日记录的一段话:

在今天召开的修建村道动员会上,不少群众反映,有少数村民小组的干部在分配下户田土时,不但自己的田土丈量放得松,还优亲厚友。同时,害怕自家的田土纳入村道建设范围,不切实际地绕道规划,被征用田土的群众意见很大,要求村“两委”调查处理。在得知情况后,我和班子成员一道逐家逐户进行了走访,并及时召开了村民座谈会,随后,提出了整改方案,对个别占小便宜的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干部要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从自身做起,坚持党性原则,不存点滴私心,不谋丝毫私利,办事公道正派,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母亲生病住院期间,仍坚持每天做笔记,不过不是在夜晚,她总是避开打吊针或疼痛难忍时段,记载的多是家庭开支、人情往来、诊疗情况等内容。有好几次,我守护在她的病床前,看着母亲戴着老花镜,不顾双手不停地颤动,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写下,心里很是难受,委婉地劝她多休息、多静养,而她还是那句老话:“闲着也没啥事,有点事做病就好多了,话说回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便在辞世的前一天,母亲仍然在病床上颤颤巍巍写日记。处理完母亲的后事,我在清点遗物时,发现箱子里装有一大沓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很多东西。直觉告诉我,这些本子不能丢失,更不能毁掉,要作为一个“传家宝”代代珍藏。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逐页地将全部内容细读了一遍,被母亲干工作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镇工作。临离开家时,母亲送给我一个硬面笔记本,那是父亲因工作出色获得的奖励。我把它携带到了单位,那天晚上,我郑重地记下了当日所做的工作。记录了一段时间,也许是忙里忙外深感疲惫的缘故,产生了放弃做笔记的念头。这时,母亲叮嘱的话语“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做笔记”萦绕在耳旁,我立即抛弃了懒惰的思想,认真记好每日每事。母亲去世后,我也记了二十多本笔记。

已有多日没回老家了。我打算趁晴好天气,回一趟老家,把母亲的笔记本拿出来晒晒,再仔细翻读一遍。

责任编辑:刘高亮

推荐访问:母亲 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