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棉花产业现状与振兴产业的改革措施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通过对安徽棉花产业的调研,介绍了近20年来安徽棉花产业现状,分析了近10年来安徽棉花产业萎缩的原因,论证了振兴安徽棉花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特色棉种植为主体的振兴安徽棉花产业的4项改革措施的建议,旨在引导安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棉花产业;现状;产业振兴;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5-0003-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5.001

0  引言

棉花是全球最大的天然纤维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 进口国和第二大生产国, 棉花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球棉花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2]。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中东部,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东西宽约450 km,南北长约570 km,土地面积13.94万km2。安徽省是全国植棉大省,常年棉花种植面积35万 hm2,棉花总产30万~35万t,位居全国第5位或第6位[3]。近10年来,安徽棉花播种面积从2011年的35.04万km2,急剧下降到2018的8.63万km2,棉花总产从37.6万t下降到8.9万t。播种面积和总产的急剧下滑,导致棉花产业链上游的种业公司、下游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和棉纺织企业效益全面下降。其中大多数安徽种业公司已将棉种销售从主业调整为副业或停止了棉种销售,多数轧花厂基本停业或倒闭。安徽棉花产业全面萎缩的现状,倒逼安徽棉花产业必须从产业链供给侧进行改革,调整思路,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而,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棉种植,采取多方面措施为发展特色棉种植提供保障,为振兴安徽棉花产业作出贡献。

1  近20年安徽棉花产业现状

棉花产业链大而长,产业链上游包括科研单位、种业公司和棉花种植业、中游包括棉花收贮与加工,下游包括棉纺织、服装加工与贸易。棉花曾是安徽的第一大经济作物,棉花种植业收入是安徽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纺织工业是安徽省政府确定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其中,安徽省棉纺织业总产值占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的近一半,远远超过服装产值及其他纺织品占总产值的比重,涉及近50 多万职工和 300 万农民的利益[4],是安徽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据1999年~2018年20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资料(详见表1),在前10年里(1999年~2008年),安徽省年均棉花播种为38.60万 hm2,年均总产33.62万t,年均单产891.35 kg/hm2,但到最近10年(2009~2018年),安徽省棉花年平均单产达到1006.85 kg/hm2,比前10年增加了12.96%,播种面积则下降到8.63万 hm2,已迫近安徽规划的6.67万 hm2(100万亩)棉花生产保护区红线,棉花总产也迅速下降到8.9万t。 棉花生产形势异常严峻。除棉花种植业外,从棉种销售到棉花收贮与加工,上中游产业链已全面萎缩甚至倒闭。下游棉纺企业用棉大部分从外省区调入或直接从国外进口,不但耗费了大量的外汇,而且生产经营易受到贸易摩擦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不利于产业链下游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安徽棉花产业萎缩的原因分析

造成安徽棉花产业萎缩的原因主要来自产业链的源头—棉花种植业。概括起来,原因主要有较高的生产成本、较低的生产品质和较低的棉花收购价格。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严重打击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导致安徽棉花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44.20万hm2迅速下降到8.63万hm2。棉花种植业的萎缩必然导致产业链中游棉花收购加工业的萎缩,最终也必然影响到产业链末端的棉纺、服装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下仅对安徽棉花种植业方面存在的原因作一些简单分析。

2.1  棉花种植业生产成本仍然较高

安徽棉花种植业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况,除西北内陆棉区外,在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两个方面。劳动力成本方面表现为棉花大田生产期较长,工序多,机械化程度低,棉花生产管理用工量较大。据何团结,等[5]调查,安徽省 2011年~2013 年棉花生产管理平均用工 396个/hm2 。近5年来,随着棉花省工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用工有所减少。另据作者的粗略调查统计,棉花生产管理平均用工仍需250个/hm2左右。在劳动力价格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或乡镇非农领域流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异常紧缺。加上从事农业劳动一般带有劳动时间长、日晒、脏而累的特点,劳动力价格也一路飙升,从21世纪初的每个工20~30元上涨到每个工100~120元,且仍有继续上涨的趋势。生产资料成本方面,除种子价格基本没涨以外,化肥、农药、燃油、薄膜虽不同的年份涨幅有波动,但近20年来一直上涨的趋势没变。

2.2  原棉的生产品质较差

原棉的最终品质受棉花品种本身品质和棉花生产各个环节的生产品质共同影响。安徽棉花种植多处在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普遍存在种植规模小,种植地块分散,品种多而杂的问题;虽然安徽棉种市场不缺乏产量和品质兼优的品种,但部分棉农因片面追求高产、大铃而种植了高产低品质的品种;多数收购加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把棉花收购业务委托给了小商小贩,这些小商贩由于业务素质低和受利益驱动,收购的棉花不按质论价,优劣混杂,水分、杂质超标,从而导致安徽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参差不齐、整齐度差,“三丝”问题严重,质量档次单一。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安徽市场缺乏品质一致、档次丰富、适合不同纺织要求的原棉,尤其缺乏市场需要旺盛的高品质原棉[4,6]。

2.3  棉花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及我国棉花进口政策的调整,国际上原棉主要出口国(如美国、澳大利亚),由于棉花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再加上政府的价格补贴,出口的原棉质优价廉。相比之下,我国生产的原棉尽管成本倒挂,但无论在质量上和价格上都处于劣势。国内纺织企业进口国外原棉的意愿高涨。受国内、国际原棉市场行情的影响,安徽棉花收购价格在21世纪初以来就进入下跌通道。近10年来,价格虽有所稳定,但仍在低位徘徊[7],籽棉收购价格一直6元/kg左右波动(见图1)。据作者近几年的粗略测算,以现阶段技术水平来说,棉花种植业的盈亏平衡点大约在8~9元/kg。

3  振兴安徽棉花产业的必要性

棉花产业曾是安徽较大的优势产业。安徽产业的兴衰关系到数百万农民和几十万企业职工的就业。尤其是安徽棉花种植区现在主要集中在沿江地区,涉及的县市中,望江、宿松、太湖等县均是贫困县,且棉花种植业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及棉纺织企业曾是当地县域企业的利税大户,棉花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任务能不能顺利完成的头等大事。因此,振兴安徽棉花产业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4  振兴安徽棉花产业的改革措施

当前,棉花产业处于低谷时期,究其原因不是棉花没有需求和市场,而是棉花产业供给侧出现了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振兴安徽棉花产业必须从供给侧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棉花类型和品种的种植结构与规模,大力发展高品质棉、短绒棉、彩色棉、有机棉等高附加值特色棉的种植,大幅提高棉花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个棉花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具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4.1  大力发展特色棉的种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水平的追求,市场对原棉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色专用化、高端化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棉纺织企业对高品质棉、短绒棉、彩色棉、有机棉等需求不断稳定增长,导致我国从国外进口原棉比例攀升,价格坚挺[4,6]。只有发展专用、特色棉的种植,提高棉花产业链的盈利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徽棉花产业才能持久振兴和繁荣。

4.2  政府主导加强特色棉育种和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由政府主导,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特色棉育种和省工、节本、环保、有机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科技为支撑,切实降低棉花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增收节支,提高安徽省棉花产业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棉花生产中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研发推广棉花省工简化栽培技术(如化学除草技术、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等,这些技术能有效节约用工成本);研发推广配方施肥、缓控释肥、精准施肥技术、智能滴灌技术以及抗虫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节约生产成本和水资源,还能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对农田和水环境的污染;全程有机棉花种植技术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幅提高棉花产品的销售价格等。

4.3  组建棉花产业联盟,农、科、企深度融合,扩大种植规模,实行订单式生产

组建由大型农场、种植大户、棉花科研单位、种子公司、大型轧花厂和大型棉纺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联盟通过联合和兼并进行深度融合。联盟内以棉纺企业为龙头,在调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确定特色棉的种植类型和面积,在棉花播种前直接与大型农场、种植大户签订供销合同,大幅提高棉花单个地块的种植面积和单个品种的生产规模,实行优质优价;由棉花科研单位或种子公司提供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联盟对整个棉花产业链进行全程监管,切实抓好棉花产品的内在品质和生产质量,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6-9]。

棉花全身都是宝,除棉纤维外,棉籽壳、棉秸秆、棉仁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棉籽壳所含营养较全面,吸水性强,透气性好,是多数食用菌栽培的理想原料;棉秸杆不但可以用于生物发电和造纸,也可以在粉碎的棉秸杆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麦麸和少量的糖来替代棉籽壳生产花菇;棉仁中含油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4,10]。浙江大学祝水金等对不同生产区、不同品种的82份棉籽材料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棉仁粗脂肪平均含量在249.52 mg/g,且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平均含量为142.88 mg/g[10]。因此,加强该类棉花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不但可以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棉副产品附加值,还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参考文献

[1] 毛树春. 当代全球棉花产业经济若干问题研究新进展—《当代全球棉花产业》序[A]//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C]. 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6:61-63.

[2] 翟雪玲,张杰. 中国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与展望[J]. 农业展望,2018(8):53-58.

[3] 何团结,程福如,闫晓明,等.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223-225.

[4] 张翼,华雾云,齐苗,等. 安徽省沿江植棉区发展机采棉的机遇、困难与对策[J]. 中国棉花,2018,45(07):1-3.

[5] 何团结,肖茂盛,苏香峰,等. 安徽省棉花生产成本分析[J]. 中国棉花,2012,39(11):1-2.

[6] 张翼,韩文兵,何团结,等.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85-186.

[7] 夏绍南,陈宜,张丽娟,等. 江西省棉花种植意向下滑的原因分析与建议[J]. 棉花科学,2016,38(1):15-19.

[8] 李宜興,杨绍群,张允昔,等. 江西九江棉区棉花生产的问题与建议[J]. 棉花科学,2014,36 (1):39-41.

[9] 唐敏,赵晋芳. 中国棉花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15(6):4-6.

[10] 祝水金,等. 棉副产品加工与利用研究进展[A] //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40周年征文暨2019年年会论文汇编[C]. 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9:120-124.

推荐访问:产业 安徽省 棉花 振兴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