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与小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高的分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我校就针对此项新技术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感受到互联网+教育技术打破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在传统教学与新技术相融合,教学策略应该也所更新变化。因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音樂实践能力提升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力求小学音乐教师能够结合互联网+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助力。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希望能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深具魅力,充满启发的。因此音乐课堂上需要整合诸多教育技术,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好学生的启迪、引导。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互联网+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更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己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基于“互联网+”背景发挥课前教师备课与学生自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增加生生、师生的沟通与联系

学生可用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情感的沟通,发表个人意见(如微信、QQ等)。而教师则可用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任务布置、分享优秀的学习方法;还可进行资源的收集与选择,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微课。这些都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能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学科知识融合,实现素养提升与视野的扩展

互联网是资源共享、整合的平台,上面有着古今中外的音乐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并配合学校多媒体设备进行整合,是当下每位音乐教师应当具备的觉悟。例如《保卫黄河》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示范,也可以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将其延伸至中国地图、山水风景、文学等多领域渗透。教学课堂上就有学生收集到《保卫黄河》曲作者冼星海生平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等等史实,这样促进了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历史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拓展视野,促进音乐教学与文学、历史、艺术等多领域的理解。通过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发挥多种音乐、技术等资源的优势,进行学习资源的获取,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发生变化,与时代相契合。

二、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与持久关注度

首先,因为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对课堂的持久关注度往往不能持久,且尚未形成系统、体系的审美与联想的能力。所以,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丰富情境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欣赏课《唱脸谱》的时候,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利用西沃多媒体播放京剧《生旦净丑荟精粹》选段,系统展示已有200多年历史、在国外享有声誉的戏曲剧种,播放京剧唱段的视频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正式教学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开发研究教学纠错信息系统,及时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进行检验纠正。以《木瓜恰恰恰》为例,可以让学生对着系统进行演唱,系统会对学生演唱出错或不足的地方进行标记、提醒。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时有所侧重,抓住并突破难点,加强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为了在音乐教学课堂需要学生广泛参与,教师就必须把声音、文字、画面与教学目标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充分领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美。同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饱含含民族自强感地将这首歌唱出宏伟的气势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壮志满怀,简单的灌输是很难实现教学任务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下的微课的资源,在课堂中放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谱曲和作曲的有关重点历程,放映有关影片,让小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站起来的过程,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他们才能把国歌唱出应有的气势。由于教师在互联网+资源下截取具有短而精的微课,所以不会占用课堂太多时间。又能有效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歌喉,培养对歌曲理解能力,打好基本的唱功基础。

光有声音、图像、动画对于孩子的关注持久度维持是不够。一个高效,完整的课堂还必须要让孩子动起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比如,在学习《竹竿舞》的课堂中,我通过播放与音乐相关的舞蹈视频,教学生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的练习加深对曲目的记忆,再根据歌词中的含义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此外声势律动练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反应力进行有效锻炼。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所听音分兴包含的信息来做出相对的反应,将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动作形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训练活动,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可以进一步地掌握和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训练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对应地纠正和完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通过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整合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互联网+背景的资源,能够更好的把音乐、舞蹈结合的画面融合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随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利用互联网技术,老师在课堂上都可以通过一段音乐视频,把学生们带入音乐的殿堂,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能力。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复习巩固

音乐课堂教学往往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与专业性,因此需要教学过程中进行示范与纠错。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因此利用互聯网+教育技术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将知识教学带到课后。例如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制作相关复习的微课程。将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目标,浓缩在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小视频中。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复习巩固,利用手机录音功能以及互联网+平台,积积的寻求同学与老师的指导。例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苗岭的早晨》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很难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本人在借助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摸索与实践: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苗岭的早晨》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后利用我用微信散发的学习任务单分别进行学习,以及学生微信群内互相听录音等多媒体网络方式。激发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声乐表达能力,都很大程度上提高,收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四、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音乐教学问题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给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带来很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

(一)整合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资源

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教师应该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借助网络资源带来的优势,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创造性的对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形成成系统性、科学性的音乐教学课程。在教师严格把关情况下,做到指导学生搜索方向明确、搜索时间合理,学习效率高效。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前往往要做好相应的课前导学单。

(二)主导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交流、互动

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上把时间与空间分离,不受限制,但同时产生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问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师生的在线互动,尽可能地做到师生同时在线,以便双方及时进行交流和反馈。解决了由于地域限制,难遇见名师指导的问题,更多人能够实现网络“面对面”的教学。

(三)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授必要的设备知识与技巧

学生提交的课后巩固练习录音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源的搜索,都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学生的练习作业的音质效果,受到设备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大量的互联网+下的音乐资源当中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就要求,音乐教师严格把关。尽可能由教师利用网络上传优质的学习资源。在学生录制音乐作业时,教授他们必要的录音技巧(如:避免吵杂的背景环境,室内气流流动小、录音时尽量靠近话筒等等)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重大发展,电脑、微信,手机APP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有机会在触手可得的平台上获取自己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模式会与时俱进地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生实践能力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为了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更好的提升小学实践能力。教师应当更注重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学生教学的主导工作。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积极学习的主体作用。相信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将互联网+教育技术与提升小学生实践能力相结合起来,一定能使学生成为符合新时期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材。

推荐访问:互联网 小学生 实践能力 立足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