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策略谈之三:家长与孩子沟通不顺畅,教师应该如何协调?

中学生个性变得越来越强,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有自己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圈,他们也不再喜欢家长对他们问东问西,有些话不愿意和家长说,不愿意家长去翻他们的日记,查他们的QQ,这些现象其实很正常,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一个阶段。但在很多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却出了问题,他们不再在家长的掌控之中,家长不能精确地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家长开始变得焦虑,由此亲子关系开始变得紧张,甚至会产生矛盾。那么作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媒介,教师在其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对待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呢?

谢谢你,给我一只苹果

上学期期末,学生都在紧张的备考。一天早上,早读已经开始了,可仍没见小鹏的身影。拨打小鹏的电话,已关机;小鹏妈妈的电话没有人接听。直到中午,我才联系上了小鹏妈妈。

“实话跟您说吧,老师,小鹏跟我生气去他奶奶家了。我这也不知道怎么跟您请假,真是气死我了。您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懂事儿?”小鹏妈妈语气中充满了生气、失望和难以理解。

“小鹏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儿的时候一定是有的啊!您先别急,跟我说说,也许我们能找到好的办法呢!”

“哎!”她长叹一声,“这不快过年了嘛,鹏鹏姑姑给他买了一条牛仔裤,昨天送我单位去了。晚上孩子下晚自习回家,我让他赶快试试,不合适的话也好去调换啊。结果他拿过裤子就撇到一边,说:‘不是告诉你们,我的衣服我自己挑,谁让你们给我买!买了我也不穿,不要!’你说人家姑姑也是一番好意,他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儿?我当时就生气了,训了他一通,他就摔门跑了。平时呀,这孩子就是这样,回家也没个话儿,说他两句就不爱听,要不就回屋一关门,要不就离家出走了。真是沟通不了。这不,一上来倔脾气,也不去上学了!”

“是呀,现在的孩子比较自我,不太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不过孩子就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事情之后才能长大、才能懂事啊!这不正是一个教育他长大懂事的好机会吗?咱们不如就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的给他上一课,您看怎么样?”我尝试着创造一个有着明确教育目的的沟通机会。

如我所愿,小鹏妈妈答应第二天来学校与我见面。接下来就是怎样让小鹏回到学校来上课的问题了。我猜想没有上学的他一定会挂在网上的,果然,我在班级的QQ群里看见了小鹏闪亮的头像。

“上次班级文化建设你设计的‘学习之星’‘道德之星’的造型真的很漂亮,会考以后该换新的了,没有你在还真是不行!虽然妈妈给你请了假,可是班级同学都等你呢!快回来啊!”

我想如果我直接提及牛仔裤事件,他定会对妈妈更加不满,恼羞之下更不想来学校。所以,不如从他的优点着手,让他感受到他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

果然,下午预备铃前10分钟,他坐到了他的座位上。我让学习委员把上午的学习内容整理给他,让宣传委员在自习课找他布置班级墙报,他的脸上又重现了笑容。

第二天上午,小鹏妈妈如约而至,我到班级找来小鹏,开始了我们的“三方会谈”。

“小鹏,你看这两天你没回家,你妈妈多担心你啊!”我拉开沟通的序幕,从亲情入手。小鹏可没消气:“不是说了在奶奶家,有什么可担心的!”如刺哽住了喉,妈妈的眼眶红了。我拦住妈妈的话:“你平时去奶奶家和这次去奶奶家一样吗?那妈妈的心情一样吗?你看一看你的妈妈,她为何要为你担心?”孩子望着妈妈愁苦的眼神,不说话了。

“小鹏,老师问你,如果我现在给你一个苹果,你该对我说什么?”

“说谢谢呗!”

“那如果你最讨厌吃的就是苹果呢?你要不要在我面前扔掉?”我继续发问。

聪明的小鹏知道了我指的是什么,他反驳道:“在外人面前我当然不能那样了。”

“为什么在外人面前就不能那样?”

小鹏不说话了。

“老师替你说,因为你知道,做人得懂礼貌,懂感恩,懂得尊重别人。你说对吗?”他点点头。

“那你看看你的妈妈,就是因为她不是外人,你的姑姑不是外人,你就不需要懂礼貌,不需要感谢她,不需要尊重她们了吗?她们因为你不高兴就走了而不知怎样担心着,你就忍心伤害你最亲近的人吗?你对外人都能做到感恩和尊重,对妈妈和姑姑难道做不到吗?”作为一个老师,同时身为母亲,我用真情与他沟通,他低下了头,妈妈的眼里闪出了泪光。

我示意妈妈讲话,妈妈顺着我的话讲到:“儿子,妈妈知道我们的眼光和你们不一样,但是那是你姑姑的心意。妈妈那天说话也是急了些,可是你都18岁了,也该长大懂事了啊!”

我示意小鹏看妈妈的泪花,让他对妈妈说点儿什么。小鹏想了想,默默站到了妈妈身后,手扶妈妈的肩,认真地说了三个字“对不起”。这三个字有着无穷的力量,让妈妈和孩子融化在了爱的春天里。

我把纸巾递给孩子,孩子帮妈妈擦眼泪,我也一样,一边擦拭着感动而幸福的泪水:“其实小鹏这一年真的长大了不少,他改掉了过去爱迟到的毛病,学习认真踏实了,成绩也有了提高。特别是他的美术天分,让他那么的与众不同呢!小鹏,如果你能够总想着去为妈妈、为别人做点儿什么,我觉得你就真的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小鹏妈妈走后,我收到了她的一条很长的短信:“高老师,谢谢您对小鹏耐心、亲切的教导。从你的身上我学到了好多。您能做小鹏的老师我感到是他的荣幸,他和我拥有这样的老师感到自豪……如果有机会请您来为我们单位为我们员工做培训。感激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下楼时我说:‘儿子,看你们老师多好’,孩子说:‘嗯她很有教育方法’……”

看着窗外飘着的雪花,我却觉得春暖花开。

(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 高 珍)

评析:

高老师做了周密计划,这是施教成功的基础,即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施教的依据。小鹏是个18岁的高中生,已经不“小”了,到了青年初期(或青春晚期),过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危机年龄”。人们不能再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当成小孩子看待了,否则他们真就长不大了。他们在对问题的认知上理性强过感性,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辨析力和行为自控力,而且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了。尽管小鹏并不成熟,但经过高老师的劝导以及家长的配合,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和叛逆学生的“攻守同盟”

前段时间,班里小A的家长找到我,愤怒地向我诉说小A的种种“恶行”: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放学路上故意耽搁时间不爱回家,学习不刻苦,没有理想和目标,心高气傲却不踏实努力,没有爱心,不理解家长,甚至和家长对着干……小A妈妈愁眉苦脸地说:“怎么觉得我越来越把握不住他了呢,我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面对他的堕落我感觉很无力。”说到伤心处不觉满眼泪花。

其实小A曾是班里的尖子生,活泼开朗,有号召力,开学初的第一次月考还考了年组第一名。第二次月考失利了之后就一蹶不振,后来发展到课间带头打闹,课上听课走神,甚至连作业都完不成。我也想了很多办法,又是谈话又是激励的但都不见效,只觉得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听了家长的话我心里渐渐明晰,问题的症结多半来源于家庭。

安抚好家长,我来到班级找到小A。找到了原因谈话也有了切入点,果然,一提起和家长的关系孩子一脸的沮丧。“我妈都不管我了!说我上学也是混,在学校给家长丢脸还不如回家学点手艺,让我别念了,学厨师去。”说到这小A的眼里涌起了泪花:“我现在回家都看不到好脸色,一张嘴就是我没考好的事。什么话题最后都能扯到这上头来,不是批评就是骂,我都不愿回家了。”“一听见我妈骂我我还哪有心情学习啊,就摆一本书一看一个晚上,其实我什么也看不下去!我妈不是说我不争气吗,我就破罐子破摔。”我问他:“你希望妈妈对你改变态度吗?”小A沮丧的说:“当然想啊,谁不想和妈妈好好相处啊!可是……唉……” 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拍拍他的肩膀:“要不,我来帮你一下吧!我负责和你妈妈沟通,让你妈妈改变对你的态度,老师的建议她还是能听的!”“真的吗?”小A的脸上露出大大的期待。“我出面应该能行,可是毕竟那是你和妈妈的家事,我插手好像不大好吧!”“没事,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我知道自己差在哪,我能赶上去!真的老师,我不会让你难堪的!”“那好,从现在开始咱俩就是‘同盟军’了。以后有不懂的问题就问,咱俩得共进退了!”小A一边感激地点着头,一边向我做保证。

回到办公室我立刻给家长打电话,反馈我和小A的谈话情况。小A妈妈也保证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方式,给予孩子信任和鼓励。

第二天我推开教室的门小A立刻朝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知道我的方法奏效了。回到办公室,我班的任课老师也都反映小A的学习状态好了。

一个月后,再次迎来月考。小A虽没有夺回榜首的位置,但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龙镇农场中学 姜华)

评析:

教师施教跟中医诊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关键是号准脉——找准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在跟小A妈妈的沟通中,姜老师找到了本属于尖子生的小A成绩下滑、行为失范的原因,正是小A妈妈的态度。 一方面,由于母子关系紧张,导致小A“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小A又迫切希望母子重归于好。于是便有了师生间的“攻守同盟”:老师负责做小A妈妈的工作、使其改变态度;小A则要用实际行动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升、给妈妈以安慰。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这个案例所揭示的教育过程波澜不惊,其实教师的工作就是这样平凡,教师的每一天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度过的,这就是教育!

“校讯通”——我与家长沟通的遥控器

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校讯通是家长签到的“安全卡”;对于小学生来说,校讯通是老师发的“作业条”;对我们农场的中学生来说,校讯通是老师发布通知、成绩的“小黑板”;对于我来说,校讯通是我课下有效管理学生的遥控器。

翻阅以往的短信记录,我总结如下几点方法:

一、内容要多变

鼓励的短信不能千篇一律,短信一定要根据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目的渗透其中,灵活多变地鼓舞学生的士气。

2012.12.14阿军的家长:本周学习他非常努力,动作也明显比以前快了。如果作文和平时作业多用点心,期末成绩就会更好。

2012.12.18阿军的家长:期末复习只要能坚持住不掉队,他的学习状态就会越来越好。语文古诗默写全对只是个开始,字工整点就更完美了。加油!

2012.12.26阿军的家长:我发现他的知识面特别广,历史典故知道的特别多。唉,要是字写得再好点就好了。

开学试卷返回分析的时候,我才发现阿军的古诗默写、三国名著题全对,总分超过平均分,我的短信目标全实现了,真是意想不到啊。

二、表扬分层次

1.有能力的学生放大“缺点”。

2012.12.30阿荣的家长:孩子平时学习很刻苦,如果上课主动发言,她的读写能力会更有发展潜力。放假好好提醒她多休息,多睡会儿,晚起点儿。

2. 表现平平的学生使劲找优点。

2013.3.13阿博的家长:练字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如果学习再用功一点点,她的成绩会更好。

3.后劲不足的学生拼命夸大优点。

2012.12.18阿俊的家长:本周作文进步显著,学会真心写真事,抒发真情意,会引用、化用学过的知识,会排比、设问……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叙事带给老师和同学很多惊喜。希望继续努力。

2013.3.13阿俊的家长:最近学习劲头很足,写作格外优秀,而且语言特别有生活气息,原汁原味。如果把字写好,把课文的知识点记牢,那就更美了。

话不在多,重要的是让家长和孩子感觉到老师的用心和对他们的尊重。

三、鼓励要持续不断

尤其是对惰性强的学生鼓励要有连续性,当他刚要泄气的时候,你飘扬的短信就到了家长的手里,家长一开心就对孩子柔情似水,孩子一受宠爱,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就会消失,立刻又信心满满,耐着性子抄写、预习、作文……就为了老师再给他的老爸、老妈报喜。

2012.12.18阿硕的家长:语文已经有跟不上的趋势,周末作文没写,昨天语文阅读没写。至少应该保证古诗、课内的阅读全对啊。

2012.12.26阿硕的家长:最近效率比较高,古诗默写和拼音填字不会的较多。这两天上课跟的比较紧,周一作业课堂完成非常好,很有进步。照这样复习下去,能挽回很大损失。

2013.1月期末考试,阿硕语文89分,一学期没怎么写作业、学习的孩子,因为校讯通的短信不断鼓励,努力了20天赶了上来,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2013.3.13阿硕的家长:最近作业完成率和上课听课状态特别让我惊喜,他变了,正在努力走向更好的未来。偶尔作业没写好会主动和我说,我觉得他特别尊重我,我很感动。他知道我为他好,我很开心。我希望看到他更多的精彩。

四、节日问候要群发

农场的家长很不容易,一年到头忙碌在田间地头,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不是春种就是秋收,老师要体贴家长的这种辛苦。逢年过节,朋友间还发个短信问候一下,何况是无怨无悔配合我们工作的家长呢?

2013.12.25:祝二年三班全体家长圣诞节快乐!新的一年家长、孩子平平安安。一切为了孩子,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2013.12.31:祝二年三班全体学生和家长元旦快乐!过节不忘写好作业。

2013.3.8:祝二年三班全体学生的母亲节日快乐!

这里没有眼花缭乱的套话,只有简单质朴的关心,群发的短信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待所有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老师的心里惦记着他们,不只是分数。

五、缓解矛盾的桥梁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激动。在学校众人面前,他们会给老师个薄面,回家以后是谁也不惯。不少家长说孩子顶嘴,沟通不了。孩子也嫌家长烦,唠唠叨叨,不理解他们的苦衷,越是个性十足的孩子,这种矛盾越突出。

2012.12.26阿贺的家长:语文课堂活动他进行的速度很快,很会安排时间,自我修改的速度也很快。本学期有关家庭的作文他都是写与父母有关的内容,孩子很优秀也很热爱你们。

2013.3.15阿贺的家长:请给儿子一个拥抱吧,他怕一说不对话就惹你生气吵嘴。住校一周了,他很想念你。有空看看他的作文吧。

六、发信不能过频

短信发送过于频繁,各科都发量也不小,有骚扰家长的嫌疑,表扬多了也会适得其反。所以老师要控制好发送的频率,一周左右一次就好,可以少报忧但是不能掩盖真相,孩子的不足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家长。

2013.3.13大贲家长:他今天听课有进步,但是有些过于随意,喝水、接水。学习态度不认真。

周一回来的课上他和我“撒娇”:老师就怨你发的短信,我都挨批评了。大家哈哈大笑。我说:谁让你不尊重我的,我不能撒谎啊。大家也借此明白:表扬不是无限度的,批评也是有原则的。只有自己努力付出了,做到了,才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今天上班途中,我路遇阿俊的妈妈,她问起儿子表现,想过两天去学校看看。我说:“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发短信的,能收到吗?”她脸上乐开了花,连说:“能,能,能。”我说“好”是实话,并不是敷衍她。上学期期末阿俊的成绩并不好。新学期以来,我已经多次通过“校讯通”表扬了阿俊:作文认真用心,被当作范文讲评,获得学生阵阵掌声。我越表扬他家长就越高兴,孩子就越愿意表现,学习就越主动。

(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中 李静)

评析:

家校沟通对于密切家校关系、增进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家访方式尽管仍然需要(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坚持家访),但却日益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以至于有些不合时宜了。人们一直在探讨新时期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手段,“校讯通”仅是其中之一,特别适用于学生居住分散、偏远或寄宿制学校等情况下的家校联系。李老师充分应用“校讯通”的短信功能,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让家长及时、准确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既为家长排了忧、解了难,也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大放宽心。在这方面李老师确实动了许多脑筋、下了不少工夫,真正使“校讯通”成了老师课下有效管理学生的“遥控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特殊人际关系。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是通过血缘关系凝聚起来的,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它最亲近、最密切。然而,亲子关系又有其脆弱的一面,尽管人们都知道它是伤不起的,但在不经意就会使它受伤,而且是两败俱伤。

心理学原理:亲子关系缘何紧张

凭心而论,作为父母主观上大都关心、重视子女教育,都希望家庭能成为子女健康成长的强力推手。但是,综观家庭教育的现状,在父母的主观愿望与其客观效果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负差,突出的表现就是亲子关系紧张。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内在原因,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父母的“主观子女”与“现实子女”之间的偏差。不在少数的父母习惯于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子女,当突然发现眼前的子女(即“现实子女”)跟自己意识里的子女(即“主观子女”)存在着莫大反差时,便乱了方寸, 这一乱必然要出错,一门心思想把“现实子女”变回那个“主观子女”,必然要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如若处理不当,还会使家庭教育陷入僵局。

二是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素质失调所引起的心理偏差。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水平较高,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教育能力却与之极不相称。这种失调极易使子女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环境下生发出不尽的烦恼。许多父母希望子女品学兼优,而采取的方法不是刺激(如物质奖励),就是压抑(如苛责打骂);许多父母期望自己的价值观能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和实现,而又乏术可施,就只好强加于子女,根本不考虑子女的感受。这往往成为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冲突的根源。

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欠缺甚至是稀缺。大多数孩子都希望甚至渴望能跟父母真诚交流。遗憾的是,这种交流在大多数家庭里很少或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许多父母只是不断对子女提出要求,“给你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你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研究表明,妨碍亲子交流的家教类型主要有四种,即制止封锁型、穷追猛打型、反复唠叨型和无理阻挠型。实则远不止于此,时下的许多父母整天忙于生计、工作或事业,严重漠视孩子的存在,却口口声声说这都是为了孩子。

四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心理“代沟”。由于社会变革加剧,在时间感受与价值取向上,两代人之间的主观反应不尽相同。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谓的“代沟”差异,它在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站在子女的立场上来审视,他们以为在价值取向上,祖辈的感受是着眼于过去的,父辈的考量是立足于现实的,自己的选择才是面向未来的。这几条曲线有交点,但很难完全重合。这极易促成家庭教育中亲子之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每个时代的话语系统都要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对此排斥是没有用的,那只能被排斥于时代之外。

那么,在化解由“家长不信任孩子”所引发的亲子矛盾时,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协调策略呢?

协调策略:如何化解亲子矛盾

一、教师要当好称职的“清道夫”,成为“大禹式”的治水能手

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行为问题,有些就是由家长的不信任所致或与此相关,教师在施教时要注意甄别,若能提早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对症下药,以收药到病除之功。

现在摆在教师面前的这桩“公案”,由家长不信任孩子所起。家长、学生原本是一条连成一体的河——“信任之河”,河里流淌着的本应是清澈的“信任之水”,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触落了“不信任之闸”,隔断了“信任之水”;或者由于家长的漫不经心,丢下了“不信任之石”,淤塞了“信任之河”。这道“闸门”落下容易,再升起来难,这块“石头”丢下容易,想清除掉难。而要实现“信任之河”畅通,让“信任之水”重新流淌,就必须升起这道“不信任之闸”,清除这块“不信任之石”。这是个重建“互信”的过程,如果没有外界协助,单凭家长或学生之力是难以完成的,这个“清道夫”的角色,由教师扮演再合适不过了。

化解亲子矛盾,一方面是教师分内的事,是其职责所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所在的有利位置。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时候,父母磨破嘴皮子也不见得顶用;而老师(特别是学生尊敬与喜爱的老师)的一句话就轻而易举解决了问题。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这里面首要的是责任心,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其能力上的不足;其次是专业能力,教师要掌握教育原理,使自己的教育行为由盲目走向自觉,努力成为一名“大禹式”的治水能手或大匠。

要化解由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所引起的亲子矛盾,前提是家长、学生要有沟通的意愿,若有一方拒绝,实现起来都是困难的,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动用更多的智慧。且不说这场亲子之间冲突的起因是由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所起,单从责任与道义来讲,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化解工作,而不让教师为难,不让教师的努力付之东流。

二、教师要帮助家长充分认识:信任对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信任是一种期待。以信育信,才能建立起互信。作为家长,你不信任孩子,又怎能让孩子自信、信他呢?这里有三个与之相关的心理学效应,定能助家长开窍。

一是“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期望定律”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源于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雕塑家,他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尊美丽的少女像,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予她。他祈求女神赐予他如这尊雕像般优雅、美丽的妻子,女神阿佛洛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成全了他。故事所揭示的心理学原理,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学生雅格布通过课堂实验所证实,它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潜意识作用的影响,当你给予他人某种期待时,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影响,进而向着你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作为家长,你既然希望孩子优秀、诚实、懂事,你为什么不相信他能够优秀、诚实、懂事呢?有的家长,对于学校、老师布置的事情,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师打电话核实;有的家长偷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记;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跟踪……长此以往,你的孩子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几成定局。

二是“破窗效应”。这是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来的,后经美国心理学家辛巴杜实验证实,他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已经破损的东西更容易遭到破坏。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也就是说当人们遭遇挫折、失败、困惑的时候,再碰到消极的心态,哪怕是一点点,也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试想,一个已经在学业上受挫的孩子,再遇到家长的苛责、谩骂,他会怎么样?他还会有自信吗?他还会信任他人吗?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孩子难道还少吗?又是谁之过?

三是“三明治效应”。树有皮,人有脸,人都是有自尊的,谁愿意整天挨别人的数落?孩子不愿意,家长也不愿意。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么说,自己的孩子就说不得了?”可以说,这也是做家长的本分,关键要看怎么说。相信大家都吃过“三明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夹心面包,由于味美可口,许多人尤其是孩子特别爱吃。正是受其启发,人们把它纳入批评心理学:如果人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那么受到批评的人,会在愉悦、诚恳的心态下接受批评,从而“让批评变得更可口”。家长们知道这个道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不能再疾风暴雨、劈头盖脸了,在方式与方法上就要讲究一些了。这样的批评,不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能通过批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许多家长都给孩子买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海伦·凯勒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海伦·凯勒的背后还站着一位伟大的教师——安妮·沙莉文,正是这位老师帮助她的学生成就了不朽的人生。在中国也有一位“海伦·凯勒式”的女孩,她叫周婷婷,一岁半时因药物中毒而双耳失聪,可她不但学会了说话,还成为中国第一位双耳失聪的少年大学生、以优异成绩修完了博士学位,在她的背后同样也站着一位伟大的教师——她的父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先生,他根据教育女儿的心得和实际经验,概括出“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和“十二个学会”,“六大原则”即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每个原则下面提出两个学会。这第一个原则就是“信任孩子——学会自豪,学会崇拜”,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之首,足见其重要性了。赏识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潜能,前者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方可激发出来。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出缺点时,家长往往会失望。殊不知,孩子此时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经验告诉我们: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一切,如果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的话,这一切皆归于零。怎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信任他的人呢?秘诀就是“学会自豪,学会崇拜”,这两个学会是对父母来说的。父母要学会为自己的孩子自豪,就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他,作父母的也要真情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而自豪!为孩子自豪就是给予孩子力量,孩子在父母的自豪中会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父母还要学会崇拜自己的孩子,因为他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生命,是最美的花朵,也是最好的孩子;同时相信并期待着他一定能够成为最好的自我。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结,建立起这样的认知:自己要具备值得家长信任的理由

作为未成年学生,要懂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善根、理性,人有伦理、道德。父母要像父母的样子,子女要像子女的样子;做父母的要尽到父母的本分,做子女的要尽到子女的本分,即所谓父道、子道,各安其道,就像日月星辰一样循着各自的轨道运转,这样才会有秩序,才不会乱套。

作为未成年学生,要懂得:中国世俗社会是特别重孝道的社会,孝被视为人之本、德之先,古来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毫不过分地说,正是孝奠定了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石。蒙学读物《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敬听父母的教诲、顺承父母的责罚,不使父母为自己忧虑心伤、不让父母因自己蒙羞受侮,是为人子之本分;同样管教子女,也是父母的本分,“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对子女溺爱、放纵,那才叫真正的失职呢,这样的父母是不够格的。

《论语》开篇便是孔子的教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即“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别人不了解,也含有被别人(家长、老师或同学)误解之意,即便如此,又何必太过在意以至于记恨在心头呢?孔子又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即“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类似的话在一部《论语》里,孔子不厌其烦地讲过数次。你不是想成为一个让家长信任的人吗,你需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备值得家长信任的理由?自己拿什么让家长信任?如果没有这样的理由,一是你就更不必为家长不信任自己而怨天尤人了,那不是家长的错,是你自己的错,你要承担自己过错的后果;二是你也大可不必过于自怨自艾,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家长看,你是一个值得家长信任的人、能够让家长放心的人。否则,就真地应了孔子的那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作为未成年学生,圣贤的教诲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推荐访问:该如何 之三 教师应 协调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