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常用佛教用语举隅

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古印的加罗伟国(今泥泊尔境内)王子释加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从此生根并与华夏文明相结合,衍生出独特的佛教禅宗文化。佛教已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支柱,它也理所当然地深受佛教影响,打上了深深的佛教烙印。单从语言文字上就充分体现出来,汉语中充斥着大量的佛教用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汉语的一部分,沿用至今。以下简单列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词语,已达略见一斑之目的。

1.道行(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如道行深。

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话,即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后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就会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3.涅槃:佛教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做佛或僧人死的代称。郭沫若就曾写有新诗《凤凰涅槃》。

4.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现在众多的平常人。

5.胡说八道:“八道”为佛教论述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途径,也叫“八圣道”。胡,为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西汉哀帝时,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胡说”即胡人讲解佛经。后来的人从印度取经回来发现以前胡人讲的多有荒谬,于是用“胡说八道”来喻不可信。也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6.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指佛教劝解人们弃恶从善。

7.面壁:佛教指脸对着墙壁静坐默念。南北朝时,印度僧达摩来华,据传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潜心修道。后来用“面壁”专心于学业,也可指一种体罚,如面壁思过。

8.地狱:佛教指人死后受苦的地方,与天堂相对,地狱又分东地狱九层,西地狱九层,共有九九八十一层,最底一层叫阿鼻地狱,特指万劫不复之处。

9.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是指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所谓“佛”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法”是指佛家珍藏经书的地方,“僧”是指和尚睡觉的禅房。此三处都是一般人不能够随便出入的。如要到这几个地方,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因此在民间就逐渐形成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一句口头禅。

10.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指一种消极地得过且过得处世方式。

11.一刹那或刹那:据《僧祗律》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是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由此可见“一刹那”或“刹那”约为1/50秒。现在表时间得短暂。

12.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指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为谈话得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嘴上得词句。

13.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也泛指佛和某些神。现多比喻心肠慈善的人,如他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人。

14.六根清净:六根,佛家指人的眼、耳、口、鼻、舌、身,认为此六者是罪孽的根源。六根清净即没有外界的干扰。

15.红尘:佛教把俗世社会看作是有各种诱惑的尘世,红尘即繁华的社会。如出家也可以说看破红尘。

16.空门:指佛教,因为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如遁入空门即出家为僧尼。

17.施主:和尚或道士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常用来稱呼一般在家人。也称檀越。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出家人也就叫布施或施舍。

18.轮回:佛教只有生命的东西永远像车论运转一样在天堂、地狱、人间等六个范围内循环转化。现在多指事物循环往复,如四季轮回。

19.三生:佛教只人轮回中的前世、今生、来世三阶段,如情定三生,喻爱情之坚贞。

20.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条成语原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语出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一》:“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指别人对自己的冷淡或热情,善意或恶意,亲身领受的人知道得最为真切。如“这并不是我的神经过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一箭射来,我是明白来意的。”(《鲁迅书简》P454)

2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将人世比作苦海,又劝人们从欲障缠绕中解脱出来,进入所谓的“极乐世界”,后来人们常用此句来提醒别人及时回头,不要执迷不悟,一错再错。

22.因果报应:因果是佛教只事物的起因和结果,今生种什么因,来生就接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果,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23.昙花一现:仙人掌科里有一种植物叫昙花。也叫琼花,花在夜间开放不久便凋谢。但此成语中的昙花并非指此花。《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又说“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同妙严玉品》也说“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花。”佛经中“昙花一现”是千载难逢的事。现在此成语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任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以上简单列举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常见的词语,它们全是佛教用语,但发展到现在,他们不再是佛教徒的专用语,它们已融如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可见,汉语是一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学问,同时也是一种兼容并包的语言。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中学)

推荐访问:佛教 汉语 用语 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