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思维菩萨雕塑”窥见佛教智慧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佛教是一门宗教,通过佛教将虚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而宜兴的紫砂雕塑是吴越佛教影响下的文化结晶,捧一尊紫砂雕塑于手心,宛若置身于大千世界之中,使人深深地体会器物向人们诉说着宜兴先民的勤劳与智慧,也折射着紫砂雕塑与佛教智慧的渊源。

关键词 思维菩萨雕塑;紫砂;佛教

雕塑文化在我國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像雕塑从开始的粗质泥土向玲珑美观的紫砂塑像转变。佛身是常,佛性是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然而,芸芸众生想要获得顿悟,那是非常困难的。有的高僧认为,手捧佛像雕塑,在寂静的时光里细细地品味,顿时心胸开阔,仿佛来到佛教的一片净土。一陀紫泥,一张泥凳,再用几把朴素的工具,慢慢地捶打捏摩佛像雕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佛徒一样,在青灯白壁下潜心修行,与那虔诚信仰并朗诵金文的行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款紫砂“思维菩萨雕塑”(见图1)就是体现佛教智慧的典范之作。

1 紫砂“思维菩萨雕塑”的造型

紫砂“思维菩萨雕塑”是以思维菩萨为原型塑造的,有一顶高发髻,面相丰满,上身端庄,臂膀肌体圆润;裙裾薄薄地贴在身上,褶纹清晰,较好地表现出丝绸的质感;菩萨盘右膝而坐,左手屈肘放于脚踝之上,右手屈肘上抬;菩萨的头向右倾斜,双目微合,作思维状。紫砂“思维菩萨雕塑”姿态之优美、神态之恬静、结构之准确、手法之简洁,均达到了高超的创作技艺水平。

紫砂“思维菩萨雕塑”为中国所创,此种造型流行于整个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东魏和北齐。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我国佛教全面发展的时期,佛教艺术在当时风气的影响下,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受到了造像产地本土审美情趣的影响,所以整个北朝时期的造像还可以分成不同的几个时段。从此件紫砂“思维菩萨雕塑”看,应为北朝东魏时期的造像。首先,菩萨像的躯体魁梧,两肩宽厚,基本承袭了北魏时期的风格,但相比稍偏瘦一些,更接近人体的比例。其次,衣纹也较北魏时期浅细疏朗,却又还没有北齐时期那种飘逸的感觉,虽然裙子的褶皱仍然是直平阶梯式,但膝盖部分已经出现了双线表现手法。我们能从紫砂“思维菩萨雕塑”不俗的体魄造型上看出沉静的神态和高雅的气质,能够欣赏这样的美也是一种收藏的境界。

2 紫砂“思维菩萨雕塑”的佛教智慧

我国的地域辽阔,各地方的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因此,传入中国的佛教与中国本土的文化进行了结合以后,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特色。比如吴越佛教就是中国佛教的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佛教的走向。中国佛教史上天台宗的创立,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律宗的演变,乃至如今提出的“佛教人生”等佛教思想,都深刻体现了佛教智慧与人的生存关系。吴越文化涉及的范围较广,对千年江南古镇“陶都”宜兴的影响颇为深刻,吴越佛教特别对赋予吴越文化所代表的紫砂壶影响较为显著,值得我们去探究。紫砂“思维菩萨雕塑”的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包含了助人脱离苦海的一种慈悲,也表达了一种佛教特有的理想之美的笑意。佛教特有的理想之美究竟是什么呢?从紫砂“思维菩萨雕塑”的高雅身姿可以看出,佛教特有的理想之美既不是冲锋陷阵的奋斗,也不是消极的苦难,而是一种坦然面对的胸襟与人生智慧。

3 小 结

紫砂雕塑是紫砂陶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佛像本是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传统题材。紫砂陶艺学习寺庙、壁画及摩崖石刻中的佛像,以紫砂雕塑的形式进行再创作。正如这款紫砂“思维菩萨雕塑”,雕塑了思维菩萨庄严慈悯的形象,并以智慧启迪碌碌无为的世人暂且停歇自己前进的脚步,思考人生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宙元.试探宜兴紫砂壶与佛教渊源[J].佛山陶瓷,2012(08):44,48.

[2]周刚.浅谈紫砂“观自在观音菩萨雕像”与佛文化的关系[J].江苏陶瓷,2017(03):46,49.

推荐访问:佛教 窥见 菩萨 雕塑 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