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佛教四大高僧慈悲思想的社会实践

摘要: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慈善活动则是佛教徒基于这一思想的社会实践。明末四大高僧基于这一基本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既包括宣扬慈悲思想、参加社会救济、从事公益活动,也包括参与政治、批判弊政、平息动乱、为民争利等。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拯救民众,也有利于晚明佛教的复兴,更是佛教积极入世思想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四大高僧;慈悲思想;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B9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2)02-0013-07

在佛教用语中,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予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放在一起合称为慈悲,即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之意。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广大佛教徒欲成圣佛,就必须实践这一基本思想,胸怀慈悲,以慈悲之心给予他人幸福,拔除他人痛苦。因而他们积极从事慈善活动,实践佛教慈悲思想,明末四大高僧也是如此。学术界对于明末四大高僧慈悲思想社会实践方面的专门研究不多,只在相关研究中零星提到,缺乏系统性。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四大高僧慈悲思想社会实践的表现,进而分析了其原因与影响,以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四大高僧及其明末佛教与明末社会。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佛教 明末 高僧 社会实践 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