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题把握了时代脉搏,紧扣了现实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命题和现实斑斓多彩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接近,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关注生命、人情、时事和社会发展。但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我们应该改变教学理念,探索积极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一、作文教学病态:形神分离

很多作文课上,教师过多重视作文模式和技能的训练,没能给学生一些机会去感受和参与真正的社会生活。很多学生思维枯竭,为了凑足字数而言不由衷、东拼西凑。很多时候,写作被看作是一种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一种将来面对社会工作时应具备的能力。

二、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笔者在模拟考试阅卷过程中,每每在备受生动的套话、大话折磨时感慨:挑不出几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质朴真实的反映生活、触动人心的作文更难以寻觅。因此我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和关注的生活中积累材料

作文必须植根于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不是一天到晚、吃饭睡觉的生活,而是除了个人人生经历之外包括社会生活和我们的见识等等。

教师除了利用课文内容适时地点拨、启发外,还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生活,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观察、积累、尝试、体验,“见多识广”是日常积累的最终结果。

2.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放飞思想情感

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时,觉得无话可说,从而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就组织一些套话空话凑足字数交差了事。作文中的很多想法和情感显得莫名其妙,言不成理。

特级教师王栋生指出:“作为教师,我不怕学生的幼稚,只怕他们不像个老老实实的人,只怕他们戴着面具……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这一切都颠覆,还作文本来面目,让我们每天接触到学生的真情实感,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作文教学需要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还作文“我手写我心”的本来面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感受自己身边熟悉的一切,并能抒写个人的感悟,阐明自己的观点,“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 并在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同时找回原来就存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

新时代新的选拔人才的标准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不断激励学生课堂作文的兴趣,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关注某一方面并做些思考。笔者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做某一方面的社会调查,或者参与一项社区活动,通过调查亲朋乡邻、查资料、上网咨询交流等方式充分搜集素材,写出调查报告。布置亲情互动作业并写出相关作文,与同学、老师、家长互相交流,为自己创造吐露心声的空间。这让学生拥有了更多思考的机会,思想情感从而逐渐深刻而丰富起来,语言表达也随之丰厚起来。很显然,从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来看,都强调这方面的要求。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目标,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常识、手法,而应当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辨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

总之,在全面推行教改的今天,当前初中的作文课,要为学生抒写性灵、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采撷鲜活素材,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写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质朴和真实的感受,相信作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的人性健康发展和人才的应用性,为新时代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北校区

推荐访问:要走 作文教学 课堂 走进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