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资源初探

摘 要:农村中学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利用农村的优势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本文阐述了挖掘乡土资源应从挖掘自然环境资源、关注社会生活资源、开发人文资源、挖掘学生生活资源四个方面的策略,挖掘必须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社会性、可行性、创新性的原则。

关键词: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资源;挖掘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它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但是它的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放性、参与的自主性和目标的生成性等特点给我们农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老师无所适从,甚至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城里中学的专利。农村中学要实施研究性学习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源。真的就缺乏资源吗?诚然,与城市重点中学相比,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会存在滞后现象。但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无处不在,丰富的自然物种,形式多样的产业结构,独特的地方文化,个性各异的民俗风情。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乡村教育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

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及自身实践,对如何立足农村实际,挖掘乡土资源的策略以及必须遵循的原则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1 挖掘乡土资源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资源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源泉,决定着活动开展的方向。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天然的优势,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好农村的优势,挖掘、开发课程资源,科学选择研究主题,必定能为农村学生的研究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1.1 挖掘自然环境资源,进行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研究性学习

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自然风光,甚至是刮风下雨的自然现象均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资源。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球柄兰,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但是罗溪国有林场的狸鼻山上却发现一片球柄兰。得到这个消息,我校成立了“球柄兰在罗溪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了林场的专家,并实地考察狸鼻山上球柄兰的生存环境。

一直以来,农村的水都是清澈的,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不断地往水域投放垃圾造成水体大量的污染,为了了解农村水质的污染状况,成立了“家乡河流水质污染的调查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团委会的“保护母亲河”活动,调查了罗溪镇的双溪等溪流的污染状况。

农村的自然资源是城市无法比拟的,如“果树如何嫁接的试验”的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资源是农村中学特有的。通过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环境,节约资源。

1.2 关注社会生活资源,进行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研究性学习

农村生活中不是缺乏研究性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发现资源的眼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实践,就会发现农村风格迥异的民风民俗是我们可关注的研究性学习资源。

农村应该是以农业为主的,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句环保标语说的好:“我们居住的是借用子孙的地球”,也可以这样说:“我们是在耕用子孙的地”。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耕地在逐渐地减少。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成立了“城市进程过程中对罗溪耕地影响的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采访镇政府农办的工作人员,到镇区周围的村落以及远离镇区的地方进行实地考查耕地减少的原因。通过活动得知,现在农村耕地减少很厉害,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还写信给镇政府的有关领导倡议要保护耕地。

现在农田里剩下的秸秆农民都简单地焚烧,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还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很多同学在路上行走都呛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的课题就呼之欲出了。

农村不同时期的住房建筑风格都是不同的,有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大厝,又有现代气息的小别墅。建筑风格与历史背景和经济状况是相适应的,古大厝的建造者主要是华侨,别墅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建的。我们引导学生确立了“农村住房建筑风格的变迁与经济变化的研究”的课题,让学生研究不同时期农民的创业史。

关注社会生活,进行人与社会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成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1.3 开发人文资源,进行人与人文关系领域的研究性学习

农村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如罗溪的泉州铜锣厂的制作技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其中的“十音铜锣”的制作技艺举世无双但属于濒危工艺了,于是我们以“世界无双,罗溪独有的乐器——‘十音铜锣’制作技艺揭秘”为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进入铜锣厂,参观铜锣乐器的制作过程。本活动有利于宣传“十音铜锣”,让更多人来关注、呵护这个民族音乐的瑰宝。

“罗溪寺庙对联的搜集”、“农村门联搜集及其中的文化风俗沉淀”等课题的研究可挖掘农村的人文资源,在研究中可以让学生确立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创新的意识,形成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模式。

1.4 挖掘学生生活资源,进行人与自我关系领域的研究性学习

以农村中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到事为研究性学习资源,这样的研究性课题是可以让学生“心动的课题”,可以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通过这样类型的研究性学习可促进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发展自我。

例如,我校开展的“农村学生消费的调查与研究”研究性课题,通过观察、访谈、记录搜集农村学生消费情况的资料,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成本,了解当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课题组及时地把调查结论向学生公布,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父母的负担,对于消除攀比的现象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对学校管理学生提供参考。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合作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挖掘研究性学习乡土资源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资源的挖掘关系到后续的研究进程是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挖掘学习资源应符合一定要求,遵循以下几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探索真理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科学价值,对无科学价值的资源就不要浪费时间来研究了。因此,在选择挖掘开发资源时要对课题进行科学性论证,结合其实施方案,对照科学概念、原理,看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判定其真伪性。如“以水来代替汽油的研究”、“提高六合彩命中率的研究”都是不科学的,都不应该研究的。

2.2 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研究的亲身体验。在活动中通过探究、交往、创造、即时反馈、及时检验等现实或模拟的活动,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并逐步学会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

挖掘乡土的研究性学习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能让学生在活动体验过程的乐趣。如,“鞋厂废液对青蛙胚胎发育的影响”的课题是在现在的乡镇兴办了大量的鞋厂,这些鞋厂的工业废液往往直接排到小溪或者小河里的背景下确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通过采样、实验、对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尽管过程不是那么的顺利,但是最终是快乐的,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较高的热情投入研究,绽放出巨大的潜能,获得了积极的体验。

2.3 开放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农村中学研究性的资源挖掘更应是开放的。指导老师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亲友或专家,空间是开放的,场地可以是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办公室、也可以把研究场所定在五彩缤纷田野上或者静静流淌的小溪小河里。

如“果树如何嫁接的试验”的课题,我们是先让学生自己到果林场调查果树的嫁接情况,之后再集中交流,最后请有经验的果农,就在果林场与学生一起完成果树的嫁接试验,老师虽然也懂得嫁接的知识,但是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就没比在野外通过果农讲的来的好。“调查家乡100种中草药的药用价值”的课题的指导老师除了学校的生物教师,还请了民间的医生一起带着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通过查阅资料,对照植物的学名与俗名的异同,通过进入社会调查中草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4 社会性原则

挖掘乡土资源作为研究性课程学习的内容要关注社会生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现代成果,并将其作为学习资源。

如“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与研究”的课题组是在每次春节结束后,热热闹闹的景象只维持到正月十五,农村又恢复到往日的沉寂了,在农村看到的老人偏多,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的背景下成立的。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让社会一起来关注农村的老人的生存状况,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的构建有一定的作用。

此类问题还有“农民经济负担及其影响的调查与研究”、“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分配情况调查”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

2.5 可行性原则

挖掘的资源要转成研究性学习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脱离实际而无法实施,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相适应,通过努力能完成预定的研究目标。

挖掘出的资源不要好高骛远,研究的方向宜小不宜大,如果很大,如“牧畜业的发展状况调查”、“福建植树状况的调查”等课题太大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完成的,仅靠中学生和老师的力量是完不成的。如果改成“家乡牧畜业的发展状况调查”、“家乡植树状况的调查”,通过指导老师的协调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研究任务的。

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资源要追求经济实惠,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并在学生学习期间能完成的。如:《玉叶山上的红豆杉紫杉醇的提取》、《转基因大豆在家乡的推广的研究》这样的课题,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是无法完成研究的。

2.6 创新性

创新是要表现为理论、观点、概念的创新,又可以表现为方法的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对于农村高中生来说,所谓的创新就是做到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所选的研究方向有新意,能凸显区域特色。

如:罗溪龟峰岩有三教并存的现象,三教并存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我们把三教并存与社会和谐联系在一起就是另辟新径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球柄兰在罗溪的生存的调查与研究”、“‘十音铜锣’的制作技艺揭秘”等的研究都是别人没有研究而且又能凸显区域特色的。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扬义.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与方法指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余进利. 研究性学习在农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雷虹.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案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赖旭初.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J]. 中学理科园地,2010(3).

推荐访问:初探 研究性学习 挖掘 农村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