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作家50年的精彩“驴行”

一个女子,热衷于行走几十年,到过十多个国家,走遍全国所有省份的主要城市。从青春年少走到两鬓微斑,边看边写,乐此不疲。拥有这样精彩人生的,就是广西壮族女作家黄夏斯榕。

走遍天下是我志

1966年冬天,时值“文革”初起,正在读卫校的黄夏斯榕随串联的潮流来到广州,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在广州,她与四川、湖南等地的学生组成“五湖四海”长征队,从粤东徒步走向江西井冈山。他们斗志昂扬,边走边唱,走了一个月,看到了书本上看不到的广阔天地、大好河山。一路走来,黄夏斯榕豪情涌动,内心萌生出一个志向:这辈子一定要走遍天下,看尽风光!

后来,黄夏斯榕被分配到南宁市近郊县的一个乡镇卫生所工作,从这时起,她就把每次出诊都当成享受大自然的机会。工作之余,她骑着自行车到县里各处游玩,不久就跑遍了全县所有的乡镇,接着她的足迹又扩展到了周边的几个县。最初她只是单纯地游山玩水,后来开始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和现状,渐渐地,她积累了大量素材,开始了业余写作。

回城后,她在南宁市某医院工作,生活安定下来。每年她都把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日积攒起来,有计划地安排出行,从此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以后她进入报社,开始了另一种职业生涯。

几十年来,她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无论有钱没钱有空没空,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热情饱满地行走天下。

她和许多“驴”一样,采取的方式是穷游、驴行、自助游。用最少的钱走最多的地方,不住宾馆,不吃大餐。每次出行前,她都做足功课,制定出旅行攻略,具体到乘什么车、住哪个旅店、店主姓名电话等,计划得妥妥帖帖。

她三到西双版纳,吃住在傣族家中,和傣族人成了朋友。她穿起傣裙,参加傣族人的婚礼、丧礼、关门节、泼水节、赶摆。深入了解了傣族的风俗人文,寻到了傣族与壮族同源同语种的渊源。

走一趟湘西,她看到了芙蓉镇经济是如何通过电影《芙蓉镇》被炒热的;在地处湘黔蜀渝交界的茶垌,她考察了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地理实景,到集市上观看苗族青年赶边边场的走婚习俗场景;了解湘西人的赶尸习俗,探究其中玄秘;透过洪江忠义镖局的兴衰史感受社会发展脉搏……

在罗布泊,她只身穿越干涸的沙漠,拍摄千年不倒的胡杨。在东北雪乡,她挑战零下24度的严寒,穿着背心在雪地上翩翩起舞。

她三下越南,通过亲身感观得出了对越南的独特评价;在泰国,她访问了为中国远征军树碑的梁山桥,为他的远征军情怀和建碑行动鼓与呼;到台湾,她访谈各阶层人士,从土著到外来民,从高级官员到地摊小贩,由此看到了台湾真实客观的一面。

从一次次旅行中,黄夏斯榕看到了毫不雷同的地理万象,获得了美轮美奂的身心享受;了解了大量的名人、史实及历史经验,采集了各地的治安、经济、文化、人们衣着打扮乃至精神面貌的信息,真切感受到了时代脉搏和人民生存的真实状态。

这一切,也开拓了她的心胸,完善了她的知识,成就了她独特的人生视角,正是这种自由行,让她得到了跟团游得不到的体验。她这样说,如果不与当地人民接触,不接地气,你就是走遍了世界,也是意义不大的。

至今,黄夏斯榕已经到过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卢森堡等西欧的十多个国家,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东南亚的7个国家,以及全国所有省份含港澳台的主要城市。

她游览了长江、鸭绿江、雅鲁藏布江、黄河、淮河、大渡河等大江大河,看了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登了五岳、庐山、黄山、长白山等名山,走过了嘉裕关、山海关,到过塔克拉玛干等大沙漠,行至呼伦贝尔、鄂尔多斯大草原,而且许多地方已是多次行走。

艰难困苦伴我行

人们常把旅游喻为花钱买罪受,黄夏斯榕坦言,驴行有时真的是苦不堪言。她坐过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拖拉机,也坐过三轮车、电动车、马车、牛车、轿子、自行车,而徒步是最常用的方式。旅途中她遇到过天灾人祸,遇到过小偷、不良商家、不守信用的同伴,有时还生病、极度疲惫、找不到方便处、吃不饱睡不好、相机坏,等等,途中苦累数不胜数。也许有人会说,如此艰苦,还有意思吗?但她从不言悔,从不言败。她把旅行中的困难当作人生挑战,胜了就能不断成熟美丽。况且苦中有乐,那乐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当然,出门在外,难免有意外。首先是身体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身体越来越差,从50岁开始就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眩晕症,常年吃药;两次车祸留下了后遗症,经常头疼腿疼;腰椎间盘突出,常出现间歇性跛行;右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行走时疼痛难忍。

其次是旅途中遭遇的各种意外。

在新疆禾木,她被旅店的狗咬伤了,当地没有狂犬疫苗,必须要在24小时之内到乌鲁木齐去才行,可此时已是夜晚无车票可买,幸好客运站安排她上了路过的班车,这才能够赶到乌鲁木齐及时注射了疫苗。

在四川,乘车从成都到康定到亚丁,经过六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半道上她突然虚脱,幸得好心的司机打电话回家,让父亲把热稀饭端到路边来,她吃后方才好转。

2014年夏天,她去台湾,遇上了台湾当时所有的天灾人祸。先是花莲地震,后是地铁砍人事件,而且全岛普降豪雨。从日月潭去桃米村找住所,她撑着雨伞在公路边等车,等了几个小时,被豪雨浇了个里外湿透,直到晚上9点才到达旅店住下。

2008年10月,在泰国的大城,她租了辆自行车骑行30多里去参观。在回来的路上,栽倒在一辆迎面而来的大巴前,自行车被压在大巴车轮下,幸好她只是摔了一跤,擦破了点皮。旅行结束后乘出租车去机场,时值泰国时局动荡,一路上到处可见荷枪实弹的警察和武装工事。她刚入登机口机场就关闭了,飞机刚脱离跑道升空,黄衫军就冲进机场,后面的大批旅客滞留机场。

豪情侠气助我游

一个文弱女子坚持不懈地游走天下,就像一个仗剑独行的侠客,而事实上,黄夏斯榕身上就带着一股豪侠之气,这种侠气,为她的驴行造就了一段段传奇。

2013年冬,黄夏斯榕与一名网友约定浪迹黔东南,他们会合后一起到了贵州凯里。在公车上,黄夏斯榕发现有个人把手伸进了一个女人的口袋,她不假思索地大叫:“你要干什么!”那家伙居然扬手要打过来,她大喝一声:“你敢!”那家伙毕竟心虚,收回手,转到一边去了。片刻,网友大叫:“我的相机不见了,有小偷!”她忙挤过去问情况,网友指着几个拿黑塑料袋的人说:“是他们!”此时正好车到站,有两个家伙下车了,黄夏斯榕一把抓住那个还来不及“撤退”的家伙大声说:“把东西拿出来!”小偷不认账,想强行下车,黄夏斯榕紧抓不放,用身子挡住去路,命令道:“把东西交出来!”又大声喊:“司机不能开车!”全车人都傻傻地看着她,谁都没想到这个头缠花头巾身背大行囊的老太太这么勇敢,但谁也没敢站出来声援。僵持一会后,无心恋战的小偷把相机和MP3扔出来,说是在地上捡到的。

有一次从泰山上下来,已是夕阳西下,她独自走在暮色笼罩的山中。忽然听到后面传来阵阵呻吟声,她心中一惊。但曾经身为医生的她本能地想到:有人病了!?来不及多想,她循声走去,只见一个男子低着头坐在石阶上,双手捂着肚子。她连忙询问情况,那人却忽地站起来说:“好了,我不怕了!”原来这是个没经验的旅游者,胆子小,看她健步如飞,就想跟她结伴下山。那人十分搞笑,竟饿着肚子穿着皮鞋拎着皮箱上泰山。黄夏斯榕拿出饼干给他充饥,一路向他传授旅行经验,拖着哄着把他带下了山。分手时,那人真诚地对她说:“你让我看到女人比男人勇敢。”

在旅行中黄夏斯榕处处表现出侠义与善良的大家风范:与人拼车,她总是把好位子让给别人;晚上拼床,她总是睡在两床拼缝处;给有需要的路人拍照,回到家一定洗出相片千方百计寄给人家;遇到旅客发生纠纷,她会挺身而出进行调解;遇到不公,她一定据理力争。她的侠肝义胆获得了驴友们的点赞。

无限风光入我魂

这么多年来,除了外出旅游,黄夏斯榕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写作,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供人阅读;二是办起“驴舍”,为驴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表现出多元化,出现了某些道德滑坡、看客心理等社会病态。出于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黄夏斯榕对“愤青”现象感到忧虑,常常思考。有一阵网上有言论说,现在中国的农民最穷最可怜,偏远农村无人管。于是黄夏斯榕专程去了广西偏远的河池地区,走了革命老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看到的是乡镇和大部分村屯通了公路,农村到处是新楼房,茅草房已近绝迹。农民靠旅游及外出打工致富,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久怀屯,她与农民交谈,了解到他们过得不错。在红水河库区,她与库区安置民聊天,得知他们的生活比原来好得多,政府每年给的种子、化肥及其他补助都在一万元以上。回来后,她在南宁时空网及磨房上挂出了《伯爷婆独行桂西,直上凌云乐业,横跨天峨凤山,又寻东兰第一弯》的帖子,以近300张老区图片驳斥了那些负面言论。

她经常把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真实社会现象以及自己的思考写成文章,发到博客、网易、天涯论坛、磨房、时空等处,至今已有近百万字,照片无数,受到网民的热捧、关注和好评。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朗读高原》还获得了第三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

在她大量的文字记录中,有记录人文风光的散文如《漫步翠亨村》《鸟瞰都江堰》《神秘的布达拉宫》,有涉及史学的散文如《石达开与宜山白龙洞》《感谢杜甫》。每地介绍,必有全景、背景、综合内容,更有独辟蹊径角度各异的特写,如《入川行》《我镜头后的汶川》《年近七旬,到雪地上去撒了把野》《伯爷婆走西口》等。边走边说,夹叙夹议,嬉笑怒骂,有图有真相,还常常夹杂着“南普”句法,叫人忍俊不禁。你仿佛在随她神游世界,得到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提到黄夏斯榕的“驴舍”,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她的家温馨宁静,无论是客厅、房间,还是凉台、阁楼,都不仅富有作家独具的书卷气,还洋溢着周游世界带回的随意和洒脱,就像一方心灵的栖息地。

可就是这样一个舒适的家,黄夏斯榕却拿出来做了“驴舍”。为了那些四处游走的同道们能有一个落脚点,从2006年开始,她就在家中建起了“川子驴之驿”,供过往驴友落脚。她视驴友为亲人,帮驴友做了大量的事情,如做旅行攻略、咨询、订票、办签证等等,甚至为驴友洗衣服、修相机、修背包……

“驴舍”逐渐声名远播,驴友不断慕名而来,至今住过的已有数百人。有人临别留言,感谢她的帮助,有人给她带来了家乡特产,更多的人在网上发帖称赞她和她的“驴舍”。但也有人不懂得感恩,令她不免慨叹“好人难当”,但她以高山大河般的胸怀坚持初衷,将“驴舍”继续办下去。

多年来,她结交了大批驴友,常在各种场合与驴友聚会,分享经验。驴友们都亲切地叫她“川姐”、“婆婆”、“麻麻” ……

如今,黄夏斯榕年近七十仍在行走,问她“驴行”天下何时为尽头,她说:“走到走不动为止!”

让我们为她的凌云壮志喝彩!为她今后的路祝福!

推荐访问:女侠 作家 精彩 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