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十六大以来,现代服务业作为主题词不断出现在政府各种经济工作文件之中,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十一五”规划对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什么现代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应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思索。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所谓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与现代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以知识要素投入为主的服务行业,它包括传统行业的现代化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兴行业。既包括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更特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功能概念,它突出强调的是服务业的生产性特征。与传统服务业的基础性特征相比,现代服务业突出强调了对生产的功能作用。也就是说,现代服务业不再处于从属地位,它所具有的很多功能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有赖于此。这些功能形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推进器,是节能降耗的催化剂。从产业发展特性看,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成长性,高增值性,投入要素的高知识、高技术性等特征,正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生产结构的不断软化。

1.高成长性。现代服务业中的很多行业能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成长,并快速超过一些制造业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微软、沃尔玛都是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的企业典型,沃尔玛连续几年居于世界500强之首。印度也是在工业发展水平远不如中国的条件下,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亚洲50强企业中,印度企业最多,达12家,中国只有7家。印度的这些上榜企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企业。

2.高增值性。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还产生了较高的GDP。印度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对GDP的贡献是我国来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亿美元软件出口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1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服务外包业务还不是现代服务业中增值性最高的,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要远远高于制造业,特别是来料加工行业。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发达国家用较少的生产产生了较高的GDP,而我国则用较多的生产、较大的物耗产生了相对低的GDP,因而劳动生产率较低。

3.高知识、高技术性。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差异。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服务发展为主导的经济阶段,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知识创新、技术进步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服务业成为知识、技术进入国民生产体系的飞轮。正是人力资本的投入、技术进步的加快,将资本主义从“垂死”的边缘救了回来。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很多深层次矛盾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的快速发展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然而,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粗放扩张,现有工业化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物耗、能耗、资源消耗、环境损耗高,贸易摩擦不断加大,贸易纠纷日益增多。鉴于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这三个转变中,蕴藏着深刻的服务业内涵,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关键。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现代服务业具有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独特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耗结构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显著变化。一是生产资料的消耗不会再长期停留在高位的物质消耗水平,取而代之的将是日益增多的知识、技术等的软消耗。所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从投入要素看,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的变化上,即生产的消费中对可再生的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投入比例不断增高,也就是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比例不断增高,现代服务业深入、广泛地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二是生活资料的消耗不会再较高比例地停留在低层次的工业产品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代表现代消费水平的高档服务,如房地产、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领域,因而出现围绕高档服务所产生的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的“恩格尔现象”。所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扩大生产和生活消费来讲都具有趋势性的决定作用,是扩大内需的根本动力。我国一段时期以来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2.过度依赖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值得重视的是:我国有生产能力,却缺乏创新能力;产品有竞争力,产业却缺乏核心竞争力,使我国仅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高投入、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等各种工业病开始出现并呈日益加重之势。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当年被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带来的种种弊病(“工业病”)所困扰后,通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新经济(本质上是现代服务经济)日渐摆脱了无可救药状态,经济重新焕发出了活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力渗透软化了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具有更多的柔性,并根本性地改变了粗放的工业制造过程,使其以较低的物耗获得了较高附加值。推动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为发展具有经济大脑功能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发达国家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并最终实现了转变的宝贵经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投入方式,不断提高作为中间性投入的生产性服务的比例,以此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知识经济的比重和产品附加值。

3.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载体,也是高素质劳动者发挥作用的平台和管理创新的源泉,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达的标志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并不仅仅在于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0%—80%的表象,而关键在于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标准制定与营销网络控制、品牌主导这些处于世界核心地位、主宰世界经济格局与秩序的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知识经济、产品标准的制定、营销网络的控制是经济强国的基本特征。我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劳力者地位,搞简单加工和非核心制造。别人拿图纸我们加工,别人拿设计我们定型,这种地位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与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的目标不对应。为此,必须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具有主导世界经济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自现代服务业若干领域的协同配合。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不少,但为什么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多年没有解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涉及科技创新的若干服务领域的协调不够,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往往处于孤掌难鸣的地位。比如,围绕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说到底,对很多创新型服务没有充分重视。现代服务业也是高素质劳动者活动的平台。现代服务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素质、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生产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带有一定的创意特征。知识投入越多,产生的创意成分可能就越多,附加价值可能就越高;从事的年代越久,阅历越丰富,社会回报可能会不断地倍增。知识资本投入生产过程后,不仅仅带来了工艺流程的变化乃至革新,往往还能不断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思考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世界经济大国迈向世界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动力源泉,必须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切实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要将现代服务业置于与农业、工业同等乃至更为重要的位置。

1.抓住现代服务业的关键行业、核心领域予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内涵广泛且不断发生变化的概念范畴,包括现代生活性服务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两大部分。抓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抓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与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研发设计与技术创新服务,与发展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新品种培育与改良、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信息与交易中心建设,以及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企业“走出去”要求相适应的品牌推广、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和各种商务服务、金融支撑服务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领域是技术创新及相关服务、信息化服务、现代金融服务与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化水平的商务服务。

2.抓住现代服务业的深刻内涵、重要功能予以重点宣传。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当作赶时髦,对为什么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什么样的现代服务业实则十分含糊的现象在我国仍较为普遍。这与长期以来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宣传不够有关。在许多人的思维里,服务就具有从属性,发展起来就处于次要地位;服务就是生活性的,对其生产性作用的认识十分缺乏。殊不知,是生产的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让发达国家将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层次提高到服务业层次,从劳工蓝领地位转到决策白领地位。我们很多地方领导者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功能认识不清,需要不断地加强宣传。

3.抓住发达地区、区域核心城市等重要平台予以率先突破。说现代服务业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不是讲所有地区都不搞工业、不发展农业,都去搞现代服务业,而是要在搞好工业、农业的基础上搞好现代服务业,利用现代服务业使工农业更好地发展。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考虑到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现代服务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式不同。发达地区和区域性核心城市应率先取得全面突破,区域性中心城市根据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应选取若干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其他区域应在信息化建设、物流体系建设、多层次的商贸中心与市场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要在发达地区和区域性核心城市建立我国的服务外包基地,形成特色明显,多点、宽范围布局的服务外包功能区。

4.抓住改革开放这个主题予以积极推动。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相对迟缓与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开发区,具有许多政策的先行先试权和一些政策的自我制定与探索权,然而,在服务业领域的探索权则十分有限。在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方面还缺乏成熟、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不仅内置行业改革不够,对外开放也因垄断、管制、涉及意识形态、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原因谨小慎微。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表明,不开放没有出路,工业领域如此,现代服务业领域也是如此。中国在工业领域率先开放而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印度在服务外包上进行了率先突破,在工业发展水平远不如中国的时候服务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规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服务业发展的两大法宝。21世纪以来,以天津滨海新区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为标志,翻开了中国服务业领域的规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切实转变服务业发展观念,创新发展体制与机制,不断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不断加强对关键性现代服务行业的资金投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需要突出发展重点,确立重要平台;必须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落脚点,突出抓实、抓好。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部副主任)

(本文责任编辑 赵端)

推荐访问:发展战略 现代服务业 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