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初探

摘 要 “十二五”以来,随着西部大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2011-2015年,陕西省服务业年均增速为10.5%,高于同时期全国服务业平均增速(8.4%)2.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36.4%提升至2015年的40.7%,占比提升4.3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根据31个省(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构建评价各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计算因子得分,从而得出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据此引导陕西省重视和推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最后结合评价结果,指出陕西服务业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因子分析 产业结构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为7342.10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0.5%。2015年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过工业,增速为10.5%,分别高于工业和GDP增速4.6、2.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0.7%,比第二产业占比低9.7个百分点,该差距较2010年缩小7.7个百分点。陕西服务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15年得到大幅提升,达到了47.6%,首次与第二产业贡献率持平,预计未来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二、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本文选取了全国各省(市)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人数比重(%)以及服务密度(万元/公顷)等指标建立评价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来对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由于KMO=0.687

>0.5,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卡方统计值显著性概率为0.00<0.05,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得到四个公共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0.7%,这表明公共因子对原有变量的解释能力很强。同时得到各因子与原始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而易见,第一主成分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为34.1%,占主要比重,其在指标城镇化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人数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服务密度上的系数分别为0.936、0.915、0.636、0.966、0.855,明显大于该因子在其他变量上的载荷,是这五个指标的综合反映,本文将F1命名为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因子;第二主成分因子F2的方差贡献率为25.1%,其在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地区生产总值上载荷较大,本文将F2命名为服务业规模水平因子;第三主成分因子F3的方差贡献率为21.8%,其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的载荷较大,故将F3命名为服务业结构水平因子;第四主成分因子F4的方差贡献率为9.6%,在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上的载荷较大,其系数为0.954,将其命名为服务业发展速度因子。

综上所述,第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其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规模、服务业结构水平以及服务业增长速度。第二,陕西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居下的水平,排第18位,与兄弟省份安徽、四川和河南三省相比,排名落后四川(第16位),排名领先河南(第21位)和安徽(第22位)。在西北五省排第2位,位次排名落后新疆(第17位),领先甘肃(第23位)、青海(第26位)和宁夏(第31位)。第三,陕西在服务业发展规模及其增速方面的得分较高,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和服务业发展结构两个方面得分较低。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服务业规模水平因子得分和服务业发展速度因子得分分别为-0.144、0.478,分别排名第10位和第13位;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因子得分和服务业结构水平因子得分分别为-0.298、-0.519,分别排名第15位和19位。

三、陕西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落后,占GDP比重较低。因子分析结果也显示陕西省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18位,处于中游居下的水平。2015年陕西人均GDP达到7647美元,本文选取10个人均GDP与陕西相当或接近的省份对比,陕西服务业比重为40.7%,明显偏低。

第二,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从因子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陕西服务业结构水平因子的值为-0.519,在全国排名第19位,处于中下游水平。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是陕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行业结构问题。尽管“十一五”来,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所改善,现代服务业有一定的升级趋势,但现代服务业还没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传统服务业仍然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三,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大。陕西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同时地区间经济差异也呈扩大趋势,不断扩大的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不仅不利于陕西省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陕西省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影响陕西省的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大局。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7%,陜北和陕南均低于全省水平,陕北服务业占比低于关中服务业占比71.9个百分点,陕南低于关中服务业占比66个百分点,三大区域服务业差距较大。从各市看,西安服务业占比最高,达59.6%,高于全省服务业占,较占比最低的宝鸡(26.9%)高出33个百分点。

第四,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少、实力较弱。2015年陕西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2251家,在全国排名第18位,处于中下游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量分别为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的16%、18%、14%、14%。全省领军型服务业企业较少,2015年销售过百亿元贸易企业仅13家,过50亿元的23家,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第五,人才短缺,创新不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2015年,三大传统行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50%,核心技术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理念比较落后,服务效率和人均增加值不高。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特少,专业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仅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从业人员占比0.4%。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究和试验发展从业人员占比1.1%。

四、对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陕西服务业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是陕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行业结构问题。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要不断优化结构,过渡到逐渐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带动经济增长。一是加快传统服务业行业结构、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缩小三大区域服务业的发展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二是选择最有可能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优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提质增效果,大力促进信息服务、居民服务、金融、房地产服务业、教育、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融合互动,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加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服务业产业品牌。注重规模化对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建设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推动一批服务业企业做强做优,全面提升服务业实力。以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电子商务、云计算、互联网为平台,创建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的新品牌,进一步提升全省服務业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加强品牌文化、品牌市场、品牌旅游、品牌会展建设,培育知名商业中心、特色街区,打造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

第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创新是提升服务业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快科技市场的培育,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切实提高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其发展水平受人才的影响较大,其一要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大力培养服务业人才;其二要加强陕西省内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保护,防止人才流失;其三要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水平,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四,增强服务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互动共赢的发展机制。注重用服务业改造传统制造业,通过推广“陕鼓服务”模式,支持企业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积极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将信息、金融、地理标志、物流、农业技术、农村劳动力等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农业相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

(作者单位为陕西省统计局)

参考文献

[1]马颖忆,陆玉麒.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决策参考,2011.

[2]于成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多指标测度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

推荐访问:陕西省 初探 综合评价 水平 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