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应用的实效性。 方法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组,实验组应用体验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向输入式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后实验组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总分、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涯行动、评估调整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验式教学在提高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学生;体验式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医学专业的职业特殊性和定向性决定了其就业路径相对较窄,如何提高医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但高校一般采用传统单向输入式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难以用抽象的理论指导现实生活,认可度和效果期望值不高。体验式教学是以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体验建立课堂和“真实世界”之间重要联系,把学习看作是结合体验、感知、认知和行为四个方面整合统一的过程[1]。笔者将其植入其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取得一定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某医学院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观察对象。采用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其中2个班级120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2个班12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采用传统单向输入式教学。

1.2方法

1.2.1培养内容

课程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医学院校版)》为参考教材,共36学时,分配在三个学年中。培养目标:帮助医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掌握生涯规划策略;明确职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岗位胜任力;认清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技巧。培养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概述、医学专业能力要求;医学就业形势、求职方法与技巧、就业心理调适等。

1.2.2培养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输入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实验组采取理论授课与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方式进行授课。

体验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暑期社会实践。一般使用情景演练、角色扮演、游戏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任务体验等。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般将其设为五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投入切身体验、交流讨论分享、总结升华应用,各个环节互相衔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序提升,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功能,以达到良好的整体教学效果[2]。社会实践的内容有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到医院中去、参加一次真正的招聘会。

1.2.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金科设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对教学前后两组学生进行调查。此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分为4个维度:生涯行动、生涯探索、生涯决策、评估调整。总分34~170,量表上所得的分数高低,则表示受试者态度的强弱[3]。同时进行教学后满意度调查。

教学前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40份;教学后,发放问卷240份,剔除无效答卷,实验组有效答卷115份,对照组有效答卷112份。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教学前后两组生涯规划能力测量结果(表1)

①教学前:两组学生在总分、生涯行动、生涯探索、评估调整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生涯决策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得分高于实验组。②教学后:实验组在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总分、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教学后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教学前。④对照组:教学后在总分、生涯行动、生涯探索、评估调整维度上得分均有提升,但生涯决策维度低于教学前。

2.2教学后两组医学生授课满意度调查(表2)

大部分同学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表示认同,但满意率较低,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堂参与度、互动度一般。且经卡方检验,對照组与实验组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必要性有较高的认同。此外,虽然两组同学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性及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效果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比率来看,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堂参与性较对照组同学较高,但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效果满意率较对照组低。

表2 辅导后两组医学生授课满意度调查分析

分类对照组(n=112)实验组(n=115)X2值P值(*P<0.05)

认为职业生涯课程很有必要79(70.53%)107(93.04%)8.5280.036*

对目前职业生涯课教学比较满意56(50.0%)43(37.39%)8.2060.084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态度比较积极49(43.75%)64(55.65%)1.3170.725

在课堂参与度、互动程度比较好61(54.46%)78(67.82%)4.6930.320

3 讨论

3.1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数据显示,除对照组中生涯决策维度辅导后分数有所降低,两组其他维度及总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教学后实验组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总分、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教学。

生涯探索是个人对自我特质和外在环境的探索,包括自我探索、职业环境探索、就业能力需求探索、就业形势分析等。这一部分内容贯穿于三学年课程始终,两组在教学前后都有明显提升,实验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验式教学效果更加显著。精心设计的体验式教学方案,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生涯知识指导实际行为,达到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的有机结合,做到知行统一。

生涯决策是个人利用决策工具将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是面临职业决策时所做出的判断。辅导后实验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辅导后高于辅导前,但对照组辅导后不升反降,说明传统式教学法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使用职业决策工具去分析当下情形。如SWOT分析法、生涯决策平衡单、CASVE循环学习过程中,传统授课只是将这些理论进行讲授,而体验式教学中会设定一定情景让学生利用以上方法对已知因素进行分析决策,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生涯行动是个体为实现生涯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社会资源拓展、个人能力提升等。评估调整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评估自身能力与外界环境调整行为,使自己与实际需求相融合。这两个维度上,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对于生涯行动、评估调整有一定提升,但都缺乏对后期的生涯行为有效指导,这提示在做课程设计时要考虑设计个人档案并定期监测。

3.2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医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的积极认知态度

实验组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同度、学习态度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的都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亲其师,则信其道”。体验教学中,师生零距离沟通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它将师生共同置于一种情境和氛围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师生对问题解决充满积极地期待,这种开放的行为方式、灵活的思维方式、更趋平等的交往方式,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活化已有的知识经验,焕发生命激情,开展意义对话,这种没有标准答案和固定思维的“活”课堂更能获得学生接受认可。

3.3体验式教学模式局限性分析

本次调查中显示体验式教学满意度不如传统理论教学,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特点结合不够充分、教师教学方法不能收放自如、学生对体验式教学的期待过高与实施困难产生冲突有关。

3.3.1教师自身因素限制:教师是体验式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对教师的知识储备、灵活处理现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创新,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出适合高校特点、学生需要、专业特色的教学设计。

3.3.2外在条件受限较多:体验式教学最好进行小班教学,但由于医学生课程安排比较紧张,课时较少,往往进行大班教学,没有充足时间充分展示每名学生体验分享;也需要相关的物质保障,如较广阔场地、活动桌椅、素质拓展工具等。

3.3.3教学效果不能够直接测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不是传递知识,而是提升学生能力;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能否将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内化,迁移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并灵活应用,其评价主要是对学习、发展及过程的全面評价,而非传统标准考试性评价。但国内目前状况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时少、学生数量多,实现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有一定难度,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设置情境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里获得内在感受,通过组织学生分享和交流、反思、总结、内化,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并自觉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个人的生命意义也由此获得彰显和扩展,但是实施中仍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孙丽红,赵晓敏,李莉,等.医学生职业生涯体验式教学设计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6).

[3]金科.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课题项目:滨州医学院2017年辅导员工作研究立项课题。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推荐访问:职业生涯规划 效果 式教学 课程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