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落地应用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现状和资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现状、提出目标,平衡资源、制定计划,实时监控、过程管理,状态评估、监测评价,纠正预防、持续改进”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资产管理的效率、效益。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资产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配电网规划

一、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持续推进的国资国企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运用效率和投资收益成为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资产具有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寿命周期长、关联性强的特点。资产管理效率、效益不仅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核心竞争力,还影响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合理分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方法,基于系统的观点,运用体系化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对电力企业降低资产运营风险,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延长电网经济寿命,追求资产安全,实现效能、成本综合最优,具有明显作用。

二、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综述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产管理体系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国防扩展到电力、石油等民用领域。通过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电力企业在组织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改进、制度标准固化、LCC管理方法应用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引入资产管理理念,以全过程、全系统为原则,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数据管理进行有机整合,科学高效地管理资产,在资产管理组织模式、业务模式方面形成了大量实践经验;加拿大Hydro One公司通过实施并运行资产管理体系,分析资产绩效和资产管理需求,基于优先级排序制定资产管理计划,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从竞争力、可靠性、声誉、安全、财务和法律角度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降低了运营成本及资产风险,增强了资产管理绩效分析能力;[1]丹麦DONG Energy公司将资产管理作为企业核心战略之一,编制资产管理实施路线图,制定优化安全、质量、效能管理的资产策略,有效解决了资产老龄化严重、设备维修工作繁重、企业运营压力持续加大的问题。[2]

在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从2003年开始引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2008年开始探索体系化的资产管理,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2013年在上海、福建、青海公司开展了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试点,2014年在全公司系统推广实施资产管理体系,2015年完成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了横向协调、纵向贯通、目标统一、运转流畅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3]在资产管理深化应用及相关课题研究方面,结合电网资产退役及再利用业务特点将电网资产退役及再利用分为五个业务阶段,从强化协同、规范业务、系统应用三个方面,构建以资产退役及再利用业务流程为主线,以管理联动、业务联动和网信联动为特征的全过程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资产。运用LCC分析进行规划方案比选,从源头对业务进行科学决策,达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综合分析了规划、建设、运营阶段的各种投资和效益。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方案更加准确,实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保证项目可靠性的前提下,将项目实施成本降到最低,化解发展和资源限制间的矛盾。应用多种风险防控措施,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加强差异化设备运维检修,抵御自然灾害。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企业应用中的不足

与发达国家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发展相比,我国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发展较缓慢,在课题研究及专业实践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1.对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整体优化不足。电力企业的管理方式是基于本部门、本组织内部职能的阶段性“分段式”管理,[4]资产管理强调各阶段的划分和排序性,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等各环节工作由对应不同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主要关注本阶段的资产管理目标和问题,追求局部和阶段最优;而对电网的新建、改建、设计变更、技术改造等的统筹考虑、整体优化考虑不太全面,缺乏对各阶段资产管理目标的有效协调,技改、大修、建设类项目优先级排序和投资决策也存在一定的改进和完善空间。[5]

2.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电网规划通过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定最优的电网投资决策,而对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成本、效益、环保、可靠性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考虑。目前,LCC方法仅在规划、可研少数环节进行初步探索,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决策依据和方法,导致规划、可研、初设流程中方案调整幅度较大,[5]不利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

3.信息化管理手段有待提升。电力企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分布广,涉及运检、建设、发展、财务等较多部门。由于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系统基础较薄弱和分散,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顺畅,信息传递和共享遇到阻碍,[6]决策优化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撑,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落地实践应用

国网天津城西公司基于OPDCA理念,围绕资产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處置等全过程管理,按照“分析现状、提出目标,平衡资源、制定计划,实时监控、过程管理,状态评估、监测评价,纠正预防、持续改进”模块,形成了决策科学、目标平衡优化、业务闭环高效、流程协同顺畅、数据准确全面的资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资产管理的效率、效益。

(一)分析现状,提出目标

资产管理目标是关系企业资产管理发展长远性、全局性的决策,各部门在制定资产管理目标之前,基于内外部环境分析,分层分级开展资产和资产管理的现状评价及未来电力需求分析预测,营销部门目标、策略、计划、资源统筹的制定及动态调整。

各部门遵循一致性、逐级分解等原则构建平衡优化的目标体系,涵盖总体目标、绩效目标和执行目标。其中,总体目标是对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总体要求,是确定资产管理各阶段管理功能与任务的依据;绩效目标是对执行过程的状态监测与评价,为资产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提升提供支撑;执行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时间节点、风险、资产重要度、实际执行情况等具体需求。同时,综合平衡安全、效能、成本三个维度,关注资产管理目标内部以及与企业总体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关系,形成一套可监测、合理、完整、层次清晰、覆盖业务过程和结果的指标体系,促进“发展领域专业化、管理模式规范化、业务运营方式统一化”的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平衡资源,制定计划

各业务部门通过电力实施计划统筹平衡机制,综合考虑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工作时间等约束条件,加强内外部协同沟通,加强执行管控,加强风险管理,实现资产计划的协调平衡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用户要求、设计方案变更、配合上级电源、物资供应等电力企业中计划变更的主要关注点,制定提升工作方案并实施,从而提高实施计划的执行管控力度,减少计划变更现象。

(三)实时监控,过程管理

针对电力企业资产管理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等各环节业务全过程,以精益管理为核心,以流程协同为关键,以方法应用为手段,以数据支撑为原则,基于PDCA闭环机制和资产综合绩效最优的管理要求,应用流程优化、决策方法、数据管理等管理和技术防范,依据全局最优的目标策略开展资产管理活动,持续优化协同管控工作机制,不断改进业务实施薄弱环节,确保运检、发展、财务、建设等业务融合、流程协同、目标统一、风险可控。

1.全局最优的规划计划。作为资产管理的源头阶段,发展部在规划计划阶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强化电力需求预测,应用LCC方法统筹跨专业业务需求,开展全局最优的电力规划设计,形成对资产运行维护成本、检修故障支出、设备寿命年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电力规划、设备选型和设计方案。

2.源头控制的采购建设。作为资产的形成阶段,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关系到资产的安全效能和运维成本,是资产达到预期效率、效益的基础。基于源头控制的思路,将资产管理理念和LCC方法、风险评价方法等技术方法应用于初步设计、采购招标、工程施工、投资转运等环节,有助于发展部有效支撑资产和资产综合最优。

3.管理精益的运维检修。作为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资产维修阶段占资产整体生命周期的80%以上,选择科学合理的设备运检策略,提高运行检修、技术改造、备品备件管理、状态评价等业务环节的精益化管控水平,对于运检部提高系统安全和成本控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4.保值提效的退役处置。作为资产管理的末端,退役处置管理是对退役资产作出甄别,进行技术经济评估,明确再利用、转为备品、报废处理等处置方案的过程,涉及设备退役鉴定、设备经济寿命评估、资产再利用、资产报废申请、报废残值回收等跨部门关键业务。通过技术鉴定评估技术寿命、应用LCC方法评估经济寿命、同步更新资产信息等精益提升方法,协同运监、建设、财务、发展等部门,实现退役资产从计划直至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四)状态评估,监测评价

考虑到我国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组织扁平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强、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协同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电力企业应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系评价与核心业务评价紧密结合、管理过程评价与管理实效评价相结合、体系完整性评价与业务重点评价相结合为原则,建立以体系常态运行监督评价、专项监督评价、成熟度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交叉开展,分层级、分步骤推进的资产管理体系评价机制;设立基于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管理要素评价模型、关键业务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围绕“过程评价、绩效评价、专项评价”改进业务,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1.全局协同的过程评价。在规划计划阶段,在所提出的满足电网各项技术指标的若干电网规划备选方案中,发展部采用LCC方法进行经济比较,综合技术和经济差异因素选取最佳方案;在采购建设阶段,发展部重点关注设备采购评标环节,构建综合反映一次采购成本和后期运行维护成本、技术性能与可靠性表现、供应商投标数据和设备在网历史运行数据等主要方面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评标模式;在运维检修阶段,运检部从交接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抢修、技术改造、调度运行五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评价,以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基础,综合利用状态评价、需求评价和LCC评价等技术手段,采用量化方法对设备技术改造还是大修作出判断;在退役处置阶段,运检部针对退役资产评价入库、退役资产再利用决策、报废资产处置三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评价,如开展废旧物资估值管理,考察是否制定退役资产仓储管理办法,评价资产报废流程执行的规范性等。

2.价值驱动的绩效评价。根据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理论,结合指标选取原则和指标分层原则,考虑资产管理成效价值驱动因素,从基础管理、执行效率、资产绩效三个层面构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基础管理从数据基础、职能划分、业务合规三个维度展开,包括“账卡物”一致率、制度标准覆盖率、工程造价规范管理指标等。执行效率的价值驱动从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四大阶段分别选取指标,包括项目规划准确率、物资采购计划完成率、生产技改大修完成率、废旧物资销售及时率等。资产绩效从安全、效能、成本三个方面选取关键指标,包括N-1通过率、供电可考虑、退役资产平均寿命达标率等。

3.重点突出的专项评价。促进电力企业实现资产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应用中落地,除开展体系常态运行监督评价外,还需要对专项课题研究及关键业务提升进行评价,包括“账卡物”一致性评价、资产管理特色及重点突破工作评价等。针对“账卡物”一致性,一方面评价实物资产、设备台账与资产卡片的对应情况,评价存量资产清查和管理工作成效;另一方面,评价“账卡物”一致性对应常态机制,如设备转资联动机制运转情况。资产管理特色及重点突破工作评价主要包括各部门研究课题与资产管理相关性、开展计划与计划执行情况、阶段性成果及应用推广情况。

(五)纠正预防,持续改进

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长效机制,根据预定目标,明确工作策略,制定工作计划。计划执行后,利用绩效监测、过程管控、合规性评价、审核等方法将实际完成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计划、规范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差距,开展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形成改进计划,从根本上消除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实现螺旋上升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电网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将电网项目的规划、可研、设计、建设、运维和退役等全过程纳入统一管理,有助于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的“分析现状、提出目标,平衡资源、制定计划,实时监控、过程管理,状态评估、监测评价,纠正预防、持续改进”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是在国网天津城西供电公司实践基础上提出的,证明可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效率、效益,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复制性。

(作者单位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蒋晓军.国外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经验借鉴研究[J].经营管理,2015(1):202-204.

[2]张一泓,徐旸,黎翡娟,等.电网企业资产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综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5(5):28-32.

[3]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01):18-19.

[4]郑淮,陈海波,杨凌辉,等.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J].华东电力,2009,37(05):738-741.

[5]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J].企业管理,2008,20(4):62-69.

[6]蒋海伟.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72+268.

推荐访问:落地 电力企业 寿命 周期 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