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和关系分别进行了简要地阐述,然后对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了内部控制视角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的对策。希望本文的分析与探讨,能够有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代表,不仅是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服务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而且也是许多领域的建设工作中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者。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有效和提高各种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预算绩效管理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不断进行优化的标准必须是根据国家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来进行,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的要求下如何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涵义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各级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考核与评价等的循环过程中,并且将整个绩效管理过程融入预算管理中,从而达到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得到持续提高的目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通过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来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而达到事业单位的既定目标。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第一,预算是一项具体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三个主要环节,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风险,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就是要对预算中的风险进行最大化降低,因此预算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内部控制的实施。第二,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纳入内部控制的体系中能够推动内部的控制建设力和控制执行力,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预算绩效考核是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考核,那么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人员就会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而且也会使得预算管理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而通过内部控制,就可以对预算人员实现绩效管理,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从而弥补了内部控制中的漏洞,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中的方法与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分工、授权批准等控制方法一样,而且目的都是为了规避预算在各个环节中的风险来提高预算的执行力最终达到个人、部门和组织绩效的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共同之处还体现在两者的目标一致性、都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而且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全体成员的参加。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以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效果已经得到了很大地提高,但从内部控制方面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对于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认识的不充分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展开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以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为对象,而且预算绩效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之内。但某些事业单位认为过去要既要进行预算和绩效的工作,现在又增加了内部控制的规范就导致了管理工作量的增大,而且事业单位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必追求经济利润,因此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不是很重要,并且采取消极的态度,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流程工作,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

(二)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没有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反应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防范和管控措施主要是从单位和经济业务方面的风险中提出的,那么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应该是预算绩效在实施过程中的体现。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已经研究和设计出了将绩效评价贯穿于整个预算管理活动中的较为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内部控制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要求不能只通过绩效管理的要求来体现。例如,有些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的程序中主要包括了项目决策、项目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手续,但整个程序中没有纳入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但只要行政单位执行的申报项目等履行了这些办法,就符合了较小评价的要求,但其中的批复不科学、风险超出了可承受范围等问题最终却会影响到绩效评价机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等。

(三)预算绩效管理没有与风险评估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

站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用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的相关机制对经济运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评估,再使用绩效管理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绩效目标进行有效地跟踪和管理,通过数据的计算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查找出经济活动中的相关风险点,并且内部控制要将对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作为降低风险的重要依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大多是在财政项目展开后在财政部门要求和组织下进行的,因为大多数行政单位没有实现对预算绩效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所以无法落实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和控制,而且也会影响到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效果,这是不积极的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表现。

三、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视角下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

第一,通过宣传和教育,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注度,要认识到即使是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在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经济活动中也要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第二,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财务部、内控部门和其他参与内控与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性。第三,通过宣传和培训,让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明白进行内部控制不是增加新的规章制度,不是财务和绩效工作量的增加,而是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融入内部控制的理念和内容,从而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提高整个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将内部控制要求融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力,而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部控制的要求中,因而事业单位应该通过确定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各种风险的关键点,并且将内部控制融入预算绩效管理中,达到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修改与完善。第一,增加符合国家标准的政府采购制度从而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的制度,并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来确保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等措施在项目管理中。第二,将目标设定确定为政府在项目决策中的重要职能之一,并且建立和实施专业人员参与的相关决策机。例如技术咨询和专家的讨论。第三,增加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在项目绩效中来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监控。

(三)通过预算执行管理来加强对预算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通过改变绩效管理环节中重视分配、轻视过程和结果的做法来加强对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第一,对项目实施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是通过建立和实施预算执行追踪制度来加强。第二,对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情况等信息的有效沟通是建立和实施执行通过制度来加强,从而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就提高了。第三,对于与绩效目标不一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预算执行中的各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通过内部控制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要对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能够找出内部控制管理下,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同时有效的发挥有效性,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相关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108-109

[2]李晶.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6):181-182

[3]常红.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全面预算控制和支出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56-57

[4]葛洪朋,韩珺,王云霞等.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以高校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4,(11):66-68

[5]朱顺娟.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84-185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视角 绩效管理 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