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改

在课改实验区,普遍存在着教师与课改繁重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教师要达到课改要求,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并且还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因此,学校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改。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顺利推进新课改都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素质是关键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的成败和他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目标。推进新课程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是最大障碍。教师素质是关键。

我国的现代教育实际上是继承了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遗产,本质上停留在近代教育的发展水平上。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和保守性,造成了教育发展的滞后,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阻碍了教育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注入新的活力。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是面向2亿儿童和少年的教育,是面向我国未来的教育。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今日之教育,就是未来之中国。”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美国用了50年,欧洲用了100年。对此,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循序渐进,综合治理,稳步发展,这也是由这场变革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教师的实施,课程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综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现状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进行,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目前,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狠抓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培训人员的落实,培训内容的落实,培训时间的落实。

强化校长的选任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性的,以量化为特征,缺乏评价的发展性,导致新课程改革的空间受到限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在夹缝中求发展,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纵深发展。因此,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首先,建立具有导向作用、引导和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评价机制;其次,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为教育教学规定方向,绘制蓝图,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指明重点。然后,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信息反馈使教育教学工作强化运行,发扬成绩,找出不足,采取措施,逐步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强化校长的选拔和任用工作。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调查、民主评议制度,大力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实行公示、任职试用期和任期制度,坚持任人唯贤原则,坚决杜绝任人唯亲、任人唯情、任人唯钱现象。使能者上,劣者汰。其次,要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从思想、道德、政治、业务、管理等多层面组织对校长培训,适时组织他们到各优秀学校参观考察,使他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修养不断提高,视野不断扩大,业务不断精通,能力不断拓展,从而造就出更多的好校长、名校长。同时,作为校长,还要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制定科学的新课程改革管理和评价制度,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

转变教研方式

教学研究是课程实施过程最复杂、最长期的工作,新课程推进中的难点。要解决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学实践,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问题。在教研方式上,要倡导民主化教研。教研员要和教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起成长,在教研活动中,提倡以民主平等的态度进行合作、沟通与交流。在教研方式上,提倡围绕课例进行研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结合案例进行反思等多种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一场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将深刻改变新世纪所有中国人的知识构成和命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长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笔者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课程改革的路,一定会在拓荒者的脚下不断延伸。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兴乡初级中学)

推荐访问:课改 心态 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