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微积分”模式

微格教学创始人Gage曾指出:“教育学应采用科学家解剖分子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教学现象。”意指要求师范生把一节完整的课堂分割成多个教学环节,然后对各个环节对应的教学技能逐一训练。时至今日,微格教学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仍然不可或缺。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众多先进视听技术的出现,传统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显。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需要创新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基于传统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微格教学,建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微积分”模式,期待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

一“微分”培养模式

“微分”模式指把复杂完整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单一教学片断,并对师范生教学技能逐一培养的模式。具体看,主要包括传统的微格教学培训模式,以及基于此提出的微格教学补充模式———讲课小组模式。

1微格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阿伦及其同事于1963年提出来的。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若干个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单一技能,并利用现代科技设备为手段进行真实反馈,实施有效调控,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一般地,微格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程序。微格教学前,一方面,需要向师范生介绍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譬如微格教学的概念、指导思想、目的和作用,让师范生明确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让师范生观摩微格教学优秀视频,促使他们直观上把握微格教学展开的过程;最后,要求师范生选择课题,并编写好教学设计。微格教学中,执教者要充分发挥相关的教学技能,组内成员充当学生,以营造课堂氛围。微格教学后,执教者先自我评述,然后重放微格录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与交流,指导老师进行深入的评议,最后由执教者综合组内成员与指导教师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然后重新实施微格教学。

实践证明,微格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微格教学兴起后,很快被广泛接受、应用和推广。但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师范院校体质改革的深入,微格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譬如:微格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人数多,设备不足,微格训练机会少;过多重视专项训练,忽视了对教学技能的整合[1],等等。

2讲课小组模式

讲课小组是一种自发的模拟教学模式,即由一定数量的师范生自愿结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提高某个教学技能为目标而进行模拟教学活动[2]。

讲课小组模式作为微格教学的补充,与微格教学有着诸多共同之处,譬如都是为了训练某个教学技能、都强调视听记录、都注重及时评价等。不同点包括:其一,视听技术不同,微格教学主要使用微格教学专业的视听系统,而讲课小组模式则充分利用身边的视听技术,譬如DV机、相机、手机等;其二,指导老师不同,微格教学主要由学科教学论专业的老师指导,而讲课小组模式则是实行“导师制”———邀请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作为“指导老师”(没有硕士点院校,可以邀请高年级教学水平较高师范生);其三,场地与时间的选择不同,微格教学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微格教室进行微格教学,一般情况下每人只有一次机会,而讲课小组模式则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限制。

与微格教学相比,讲课小组模式具有以下积极意义:(1)缓解了学生师资占有率小的压力,当然学生导师必须受过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且专业扎实,教学基本功过硬;(2)缓解了学生视听技术设备严重不足的压力,由于DV机、手机等都有录像功能,因此试讲不再局限于微格设备,从而大大提高师范生微格教学次数;(3)变革了微格教学的固定时间与地点,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与教室。

二“积分”培养模式

在“微分模式”阶段,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技能详细分解,使各个教学技能更容易训练与掌握。但是,过多重视专项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各专项教学技能的整合,忽视真实课堂教学的实践,不利于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克服这些障碍,必须让师范生在真实的课堂中历练并整合各个教学技能。基于此,我们提出“积分模式”。

所谓“积分模式”,即是在“微分模式”的基础上,把各种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等进行整合,并聚焦于真实的课堂教学的培养模式。鉴于师范生教学经验缺乏、人数多、以及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为使培训更加高效,“积分模式”分三步走:观摩教学视频→虚拟课堂教学→真实课堂教学。

1观摩教学视频

观摩教学视频是指师范生通过以“他者”的视角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视频进行观察、体悟,从而丰富其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感性经验,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生成的替代性学习活动。

当然,观摩教学视频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要求师范生在观摩前深入分析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参,进而编写好相关教学设计,并提出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在观摩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认真做记录,提出问题。观摩后,教师要组织师范生对视频进行讨论与评价,并解答师范生各种疑问。师范生针对讨论与解答,反思总结,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师范生在一节完整的课中体会到各种教学技能如何展开、如何整合,而且丰富了中小学教学的感性经验。最后,观摩视频前要求学生编写教学设计,并要求在观摩、讨论后完善自己的设计,这无形中促使师范生掌握编写教学设计的方法,提高了师范生编写教学设计的能力。

2模拟课堂教学

模拟课堂教学,即由其中一名师范生作为上课教师,其他师范生充当学生的课堂教学。模拟课堂教学有两层意义,其一,让师范生在“真实”课堂教学前体验“半真实”课堂教学,促使各种教学技能有效打磨与整合;其二,从中选出一名优秀师范生,到中小学与一线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为此,模拟课堂教学分两个阶段:小组模拟课堂教学以及班级模拟课堂教学,从前者选拨出一名师范生参加班级模拟课堂教学,再从后者选拨出一名参加下一阶段的同课异构。

为使模拟课堂更有实效,一方面,要求上课的师范生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的导入、概念的讲解、课堂习题的讲解、课堂小结等,上课时间为20至25分钟。另一方面,其他师范生既要充当“学生角色”,勇跃回答、积极提问,从而营造“真实课堂”,又要充当“老师”,不断提出教学建议,直至完善。而在班级模拟课堂教学阶段,除前面的基本要求外,指导教师需要现场指导与评价,让所有师范生在实战中明白教学如何合理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如何自然展开,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基本事项。

3同课异构

观摩教学视频课能使师范生对一线课堂有个感性、直观的认识,模拟课堂教学则让师范生对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历练。但是,教学视频与模拟的课堂毕竟不是真实课堂。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中,有必要让师范生深入一线课堂,观摩一线教师的教学,甚至在一线真实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而“同课异构”,则是一个经济、高效、可行的途径。

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课题,根据不同教学设计对不同学生实施教学的一种教研模式[3]。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课堂观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其核心所在。以同一内容作为教学材料,为教师提供了教材自我解读的机会与空间。同课异构具有对比性、解析性、教研性和现场性,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使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师范院校与一线中小学情况,在开展同课异构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执教的师范生已在前面模拟课堂模式中选拨出,但需要指导老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环节做进一步指导。其二,为凸显两位老师授课视觉上的冲击,上课的一线教师需要一级或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其三,邀请的评课专家应该包括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前者能提供教学理论依据,后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二者结合,更能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方面解剖课堂。最后,其他师范生听课时,要求做好听课笔记,并准备问题。评课中可以加入互动环节,让师范生进一步了解一线课堂教学情况以及优秀教师成长经历。

不难发现,在同课异构活动的引领下,师范生不但有机会到一线真实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历练了教学本领,而且有机会领略到了一线教师的教学风采,认识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而教育专家以及教学名师从教学理论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上的深入剖析,以直观的案例、现场直播的形式,让师范生认识到如何分析教材、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寻找重点与难点、如何设计练习题、如何提问与反馈。

总之,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微积分”模式,主要包括“微分”和“积分”两个培养阶段,是基于传统微格教学的创新培养模式。一方面,在“微分”培养阶段,它坚持并强化了微格教学模式,彻底把微格教学从场地、时间、师范生设备占有率等局限中解放出来,让师范生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各个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在“积分”培养阶段,它力求把各种分散的教学技能有效地整合,并循序渐进地让师范生进行教学观摩、参与一线真实教学课堂,历练了师范生教学设计编写能力,提升了师范生教学技能整合能力,并让师范生领略到了教学艺术的魅力。因此,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微积分”模式是理论与教学实际的体现,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乐为,李岳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微格教学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5):69-71.

[2]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171-173.

[3]唐剑岚,黄丽玲.“三课活动”让同课异构更加有效[J].教学与管理,2012:34—35.

推荐访问:师范生 微积分 技能 培养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