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策略初探

201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明确规定了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责任和教育的必要性。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可行性。北京市广渠门巾学自2008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以来,开设了服装及其设计选修课,给学生提供了设计实践和动手创作的平台,引导学生经历服装欣赏、设计、简单制作、交流与评价等技术活动的过程,探索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进行结合的教学形式。

一、为何将非遗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是遭受破坏和濒临灭绝的优秀文化。而仅仅通过说教、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非遗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吸引学生自主探究、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和方法。

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必须面向青少年。从学生角度来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我国很多中小学的课程中也融入了世界遗产的教育,如历史、地理、数学等。然而到目前为止,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在服装及其设计课程中,学生感受服装设计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深对技术中人文精神的领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造美的能力,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服装及其设计作为活动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为学生实践、宣扬非遗文化提供了平台。

二、如何将非遗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地域或周边资源选择非遗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有地域优势的非遗主题,学生不仅可以参观文化遗产馆迹,考察相关人文历史,赏析优秀的作品,还便于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进行交流,亲力亲为获取图片及视频资料,深入开展调查和研究活动,亲身感受非遗,品味传统文化。选择非遗的主题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如我校毗邻北京花市大街,街道之所以名为“花市”,是因为此处从元代至清朝康乾时期尤以绒绢花的制作著称;东花市地区,昔时曾是“京花”的发源地,也是绢花制作工坊的主要集聚区。同时,服装及其设计这一选修课中学生主要以女生为主,所以我校选择制作服装的主题之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花。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综合跨学科知识,让学生多渠道了解非遗,而艺术创作是实施非遗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是自主探究人文历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纸服装设计与制作,知晓其相关历史是必须要做的功课。教师拟定了一个主题后,学生需要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自主探究人文历史。网络是最便捷的方法,它可以最快地找到答案。但网络搜索的答案可能不全面,还要借助书籍查阅相关资料。除此之外,更直观的方法便是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

例如,我校学生通过互联网在“百度百科”中查阅了绢花的资料,但网络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展现出绢花的发展历程。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购买了相关图书《北京绢花》,从中获得了较为详细的资料。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绢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专门拜访了民间老艺人。心灵手巧的绢花艺人自豪地说:“有什么样的鲜花,就有什么样的绢花。”制作者精巧娴熟的技艺,难辨真假的花朵让学生赞叹不已。

二是美术基础指导服装设计。在美术课上,学生学习了绘画基础、色彩原理和色彩搭配等知识,结合服装的主题,学生绘制出服装设计图并进行服装色彩的搭配。

例如,学生运用绢花蕴含的文化元素开始设计五套服装,根据不同的绢花造型设计出的服装,灵感分别来自于荷花、牡丹、玫瑰花、倒挂金钟和康乃馨。这一系列服装的廓形设计均采用了A形:肩部窄小,宽下摆,给人以清新亮丽、活泼可爱的感觉,并绘制出设计图。

再如,服装的颜色搭配主要使用了深粉色、浅粉色的同种色搭配,使五套服装的色彩相互协调呼应。因为花朵多以粉红色为主,粉色代表着甜美、温柔和纯真,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此外,最终设计出的服装将在舞台上进行展示,为了让五套粉色的服装在舞台上显得颜色不单调,模特手里拿着粉花绿叶的手捧花,对比色的搭配更显示出青春美少女的活力。

三是服装制作工艺完成纸服装制作。在服装及其制作选修课上,学生学习纸服装从选材一裁剪一黏合一修整的制作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将设计变成现实。活动期间,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全面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学生历时一个多月,利用课余时间以“北京绢花”为主题制作出精美的纸服装作品。制作方法借鉴了绢花的制作过程,将纸制作出花瓣的造型,再层层叠叠地装订在一起,制作出一条条惟妙惟肖、样式各异的裙子。这当中不仅大量地运用了服装制作的知识,也运用了制作绢花的工艺。

四是与众不同的教学成果展示形式,推广非遗文化的传播,提升综合能力。从设计到制作纸服装的全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水平都是一个考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通用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遗产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服装制作完成后,学生会在学校内外进行了服装表演。

三、将非遗与通用技术教学课

结合的效果和意义

第一,通用技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让课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使通用技术课的内涵更丰富了。量体裁衣、穿针引线成为最后的展示,课程开始是对世界遗产的探索和学习,师生一起去找资料、实地考察文化遗产,领悟文化遗产的魅力;然后是在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再创作,学生的创意火花在课堂讨论、手稿修改过程中不断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高中生在艺术创作中自主探究非遗的历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艺术创作中探索如何将非遗的传统文化用现代的形式进行展现;技术课程兼具艺术的美感、文化的底蕴,这样才能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纲领要求的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第三,服装及其制作课程的作品展示活动是对中国非遗文化最好的弘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教育活动的载体,才能让青少年更好地欣赏它、保护它、发扬它,是增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的良方。通过课程中的活动,我们将文化变成穿在身上的美艳服装,将悠久的文化融于血液铭记心中。

(责任编辑肖松)

推荐访问:初探 课教学 通用 策略 技术